丽水腊口镇最新消息(打造山区小城市宜居宜业的移民小区)

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丽水腊口镇最新消息?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丽水腊口镇最新消息(打造山区小城市宜居宜业的移民小区)

丽水腊口镇最新消息

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挺进新丽水 共富看变迁”特别报道

在青田县腊口镇同心小区,每天一早,65岁的詹国彬便来到自家楼下的咖啡馆,为店里的客人打上正宗的意式浓咖。詹国彬是滩坑水库的第一批移民,2005年他从北山镇叶段村搬到腊口镇石帆移民安置点,从一名开拖拉机的农民转变为自主创业的城镇新居民。

在石帆移民安置点,像詹国彬这样的“新居民”还有很多,昔日居住在深山里的移民搬出大山后,过上了“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的新生活。

走出大山,村民在城镇安居

石帆移民安置点含同心、振兴两个移民安置小区,是滩坑水库移民的聚集点。近日,记者来到同心小区,只见一排排楼房整齐地排列着,各式各样的店铺生意红火,宽阔的马路上人来人往,处处呈现一幅群众安居乐业、产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前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詹国彬说,现在他家盖起了4层高的楼房,住房面积近500平方米,比原来的老房子大了一倍。

泥土房变成了小洋楼,小山村变成了新社区,搬迁后,移民群众的人均住宅面积由39平方米提高到90平方米。

和居住环境一起提升的,还有周边的配套设施。詹国彬的女儿詹梅深记得,自己小时候和哥哥到镇上上学,每天得步行十几分钟,“那时最期待的是爸爸回家,可以用拖拉机载我们一程。”詹梅深说,现在家门口就有菜市场,附近还有幼儿园、学校、卫生院等配套,孩子上学再也不用走山路了。

詹梅深和哥哥的孩子在家门口读完幼儿园后,就到丽水市区上小学和初中,每周由詹国彬开车接送。“从家里到市区开车只要十几分钟,孩子不仅能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接送也十分方便。”詹国彬笑着说。

近年来,腊口镇依托毗邻丽水市区的优势,强化镇村协同,建成水阁至腊口公路,开工建设塔下至腊口公路,修建镇区一号路连接塔腊公路,开通丽水至腊口11路公交车,成功打造移民小区与丽水市区、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10分钟交通圈”,推动移民工作生活与丽水“同城化”。

家门口就业,移民收入倍增

“咖啡豆和咖啡机都是从国外带回来的,不仅成本更低而且品质更好。”詹国彬笑着介绍,前年他在小区里开出第一家咖啡馆。在他的带动下,小区里已经开出3家咖啡店,侨乡的咖啡文化在移民安置点里生根发芽。

搬迁之前,詹国彬是一名拖拉机司机,在那个年代已经是许多村民羡慕的职业。来到镇上后,詹国彬看到了更多创业的可能。2005年,他利用自家楼下的门店开了一家电信营业厅,之后又开了一家福利店。不仅如此,詹国彬还将两间闲置的房子出租,每年也多了固定收入。

在石帆安置点,詹国彬的致富经历并不稀奇。多年来,腊口镇依托移民人口集聚优势,大力盘活小区闲置资源,扶持发展来料加工、门店经济、房东经济等特色富民产业,鼓励移民就近就业创业。

“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去学校,我就到小区的‘北山索面’加工点工作,一天下来也有100元工资。”移民黄海华告诉记者,搬迁以前,一家人守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不仅能做来料加工,还能到附近工厂打工,就业的选择更多了。

近年来,石帆安置点培育来料加工点位9个、“北山索面”生产点50个,成功打造从事服装、鞋包、轴承、木椅、饰品等经营的来料加工一条街;目前安置点有沿街商铺店面200余家,已形成涵盖餐饮、超市、五金、服装等行业的社区商圈,累计解决移民就业岗位200余个,帮助移民人均增收1.5万元。2021年,移民群众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31770元,比移民前增长了2.3倍。

值得一提的是,腊口镇按照“以城聚产、以产聚人、以人兴城”的产城人融合模式,不断提升移民小区集聚度,为移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总投资40亿元的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打造智慧出行产业园区,厂区选址与移民安置点相连,建成后将为移民提供就近就业岗位1000余个。

城乡“一体化”,携手迈向共同富裕

情系移民,服务移民,不仅在于让农民搬迁下山、安稳就业,让他们成为形式上“集聚的市民”,更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多年来,腊口镇将移民小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进融入市区“一体化”,着力打造现代化的山区小城市宜居宜业移民小区。

在移民安置点建成后,腊口镇将政府办公大楼迁建至周边,并以此为中心不断优化镇区功能,完成腊口派出所、法庭等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在移民小区附近打造政治、文化功能相对集中的行政中心,极大便利移民办事,满足移民群众对文、教、卫等公共服务的全方位需求。

安居有新屋,就医有医保。移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安心。詹国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最近他因为高血压到医院检查,一共产生170元医疗费用,医保报销85%后,只需自费25元。

搬迁户的幸福体验是多方面的。在融入新生活的过程中,移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身”与“心”的同步转换,过去单调的农耕生活已被更多文娱活动所充实。

每当夜幕降临,小区附近的露天广场就会亮起五彩的霓虹灯,家住振兴小区的杨炳娟经常和同伴在广场上跳舞,她笑着告诉记者:“我在山里种了大半辈子地,从没想过有一天竟然会变成城里人,而且每天生活这么丰富。”

据悉,为了进一步提升移民精神文化生活,腊口镇每年开展电影下乡等各类文娱活动80余场,同时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投资1.15亿元建设49个项目,完成麻植大道、同心大街、扬帆街等970多间店招改造和13处景观节点打造,修建同心健身广场,建设麻植主题公园,满足移民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打造山区小城市宜居宜业移民小区。

本文来自【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