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17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西游记 第二十七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三借芭蕉扇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凉爽的清秋。这一日,师徒走在大路上,越往前走却越觉得热气蒸人。他们看见路旁有一座庄院。行者来到门前,门里恰好走出个老者。

老者一见行者的模样,吃了一惊,喝道:“你是哪里来的怪人?”行者施礼道:“老施主,我不是什么怪人,而是东土大唐去西方取经的和尚。我们师徒来到宝地,见天气炎热,一来不解其故,二来不知地名,特向老人家请教。”老者这才定下心神,忙把他们请进了庄院。

西游记第17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西游记第二十七回)(1)

待师徒进屋坐定后,老者对唐三藏道:“前方六十里处,在去西方的必经之路上,有座火焰山。火焰蔓延八百里,周围寸草不生。借人物的对话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使情节流畅、自然。

唐三藏听了,大惊失色。行者问道:“老人家,你可知如何熄灭那里的火焰?老者道:“西南方有座翠云山,山中有个芭蕉洞,洞里有个铁扇仙。她有一柄芭蕉扇,一扇熄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我们这里的人年年供奉铁扇仙,等农耕时借扇子一用,方能播种庄稼,收取五谷。”行者听后,就辞别了师父,驾云来到了翠云山。

行者正不知那芭蕉洞的洞口在何处,忽见一个樵夫正在林中砍柴,就上前询问。

樵夫笑道:“芭蕉洞中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罗刹”是梵就上前询问。语词,指吃人肉的恶鬼。在神话里,男罗刹往往生得极丑,而女罗刹则非常美丽。罗剥誓愿守护佛法及信佛民众,因此被人们奉为佛教的守护神,是牛魔王的妻子。

行者闻听,大惊失色,心中暗想:“当年收服的红孩儿正是她的儿子,前者我找红孩儿的叔叔如意真仙借点儿水都不肯给,这次要找他的母亲借扇子,恐怕更是难上加难!此处的内容与前文遥相呼应,又为下文借扇之难作了铺垫。

行者按樵夫的指引,来到芭蕉洞外,硬着头皮叫门道:“牛大哥,开门!”洞门开了,里边走出一个侍女。行者说明来意,请侍女回洞转告。

果然,罗刹女一听侍女说出“孙悟空”三字,就狠狠地骂道:这泼猴!今日终于来了!

她立即拿着青锋宝剑,怒气冲冲地走了出来。

行者见了,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行礼了。罗刹女喝道:“谁是你的嫂嫂!”行者又道:“尊夫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公主是牛大哥之妻,

西游记第17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西游记第二十七回)(2)

我如何不该叫声嫂嫂?罗刹女道:“你这泼猴!既然认了兄弟之亲,却如何坑害我那红孩儿?行者满脸赔笑道:“嫂嫂原来不知,错怪了老孙。你那令郎当初捉了我师父要蒸着吃掉,幸亏观音菩萨收了他去,他如今在菩萨那里做了善财童子,得了正果。你不谢老孙,反而怪老孙,是何道理!

罗刹女道:“你这个巧嘴的泼猴!伸过头来,让我砍上几剑!你若受得了,我就借扇子给你!”

西游记第17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西游记第二十七回)(3)

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老孙伸着头,任你砍上多少都行,你可一定要把扇子借我用呀!”

罗刹女不容分说,抡起宝剑,照着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了十几下,行者却若无其事。

西游记第17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西游记第二十七回)(4)

罗刹女慌了,回头要走,行者拦道:“嫂嫂,快借扇子让我使使!”罗刹女道:“我的宝贝从不轻易借人。

行者也翻脸道:“既不肯借,吃你叔叔一棒吧!”

二人棒来剑去,罗刹女见行者棒重,自知打不过,就悄悄地从腰间取出芭蕉扇。她只扇了一下,就吹起漫天大风,把行者扇得不见踪影。

行者飘了一夜,直到天明才落在一座山上。罗刹女只扇了一下,便将孙悟空扇得飘了一夜,足见芭蕉扇的厉害之处。行者认出这里是小须弥山,就去找灵吉菩萨相助。

灵吉菩萨听了行者的讲述,说道:“那芭蕉扇本是天地间产成的灵宝。亏得大圣有留云之能,才停在这里。要是凡人受这一扇,不知要飘到多远呢。

说完,他将一粒定风丹交给行者,嘱咐道:“有了它,铁扇公主就扇不动你了。行者谢过灵吉菩萨,返回了翠云山。他用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门,老孙又来借扇子了!”

西游记第17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西游记第二十七回)(5)

罗刹女听了大惊,心想:“这泼猴真有本事!这么快就回来了!这回我要多扇几下,让他都找不着归路!”想到这里,她持剑出了洞。二人打斗了片刻,罗刹女渐渐手软乏力,就又取出扇子向行者扇了一下。

行者巍然不动,罗刹女又扇了几下,还是扇不动。她慌忙收了宝贝,转身回洞,将门紧紧关上。行者见罗刹女不再出洞,就变成一只小虫飞进洞中。他见罗刹女正在喝茶解乏,就飞到茶沫之下,随着茶沫进了罗刹女的肚子里。

随即,行者在罗刹女的肚子里现出原形,把脚往下一蹬,罗刹女疼得满地打滚,直叫道:“孙叔叔饶命!行者住了手,道:“看在牛大哥的情面上,我就饶了你。快把扇子拿来!”

罗刹女忙叫手下拿来扇子。行者便又变成小虫飞了出去。行者现了本相,接过扇子,一个筋斗云翻回了庄院。唐三藏见行者借来扇子,就辞别老者赶路。他们快走到火焰山时,渐觉地面酷热难耐。

行者来到山前,举扇奋力一扇,不料火光立即腾空而起;再-扇,火光更盛;又扇了两下,那火光蹿起千丈高。

西游记第17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西游记第二十七回)(6)

行者慌忙大叫:“师父,快回去!火烧来了!”一行人往回走了二十多里才停下。行者这才醒悟,自己被骗了。谜底揭开,原来,孙悟空借来的是一把假扇子。

这时,火焰山的土地神走来,对行者道:“要借真芭蕉扇,还得去找牛魔王才行。”行者问土地神道:“这山莫非是那牛魔王放的火,所以才托名叫火焰山?”

土地神道:“不是,不是。要说这火,原是大圣放的。”行者怒道:“我怎会是那放火之徒?”土地神道:“此处原无这座山,只因大圣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郎神擒了,又转交太上老君,被安放在八卦力内煅烧,到开炉之时,你跳了出来,蹬倒了护,落下了几块砖,降到此处才化为火焰山我本是兜率宫守炉的道士,老君怪我失职,把我降在了这里,做了火焰山的土地神。

"行者半信半疑,又问道:“你再说说,何要去寻那牛魔王的道理?”土地神道:“牛魔王原是罗刹女的丈夫在此正南方的三千余里处,有个积雷山摩云洞,那摩云洞有个玉面公主,有百万家私,家产,两年前她访得牛魔王神通广大,情愿倒赔家私,招赘为夫。若大圣寻到牛魔王,求他来此,方可借得真扇。

西游记第17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西游记第二十七回)(7)

”行者听罢,立即驾云向南而去。行者来到积雷山,只见松阴下有一个美貌女子。行者见那女子走到身边,就躬身施礼道:“女菩萨到哪里去?”

那女子抬头忽见行者相貌丑陋,问道:“你是哪里来的?”

行者假意道:“我是翠云山来的,初到贵处不知路径。敢问女菩萨,这里可是积雷山?”那女子道:“正是。

”这是本书中极富戏剧性的场景之一,孙悟空的计谋百出与罗刹女的疼痛难当形成了鲜明对比。孙悟空借来的芭蕉扇非但没有缓解酷热,反而扇出火光,而且火势越扇越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火焰山的形成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便已埋下伏笔,前后情节遥相呼应,足见作者的构思缜密,值得借鉴。行者道:“这里有个摩云洞,却在何处?”那女子道:“你找摩云洞做什么?”

行者道::“我是翠云山芭蕉洞铁扇公主派来专请牛魔王回家的。”那女子一听这话,心中大怒,破口大骂铁扇公主不识羞。行者知道她是玉面公主,故意掣出铁棒大喝道:“你这贱人,赔钱嫁汉倒不知羞,还敢骂谁?"

那女子见了,吓得魂飞魄散,不敢再言,跌跌撞撞回头便走。她穿过松阴,跑进一个洞中,“扑”的一声把门关了。原来,那洞就是摩云洞。

洞中的牛魔王听了玉面公主的哭诉,就披挂整齐,高声叫道:“是谁胆敢在我这里无礼?”

行者急忙上前施礼道:“兄长,你还认得小弟吗?”牛魔王道:“你不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吗?"行者道:“正是,正是。一向久别,今见兄长丰采更胜当年!”

牛魔王喝道:“我听说你大闹天宫后,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如今脱了天灾,保护唐僧到西天拜佛求经,为何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把我儿牛圣婴给欺负了?我正在恼你呢,你还敢来这里!”

行者道:“兄长错怪小弟了。当时令郎捉住我师父要吃肉,小弟奈何不得他,幸亏观音菩萨前来劝他归正,如今令郎做了善财童子,得享逍遥永寿,你又何必怪我呢?”

牛魔王骂道:“你这个巧嘴的猢狲!那你刚才欺我爱妾,打上我的门来又是为何?”行者笑道:“我不知那女子就是二嫂嫂。小弟一时鲁莽,惊了嫂嫂,望兄长宽恕!”为借芭蕉扇,孙悟空多次赔笑脸,这对心高气的孙悟空而言,实属难得。

牛魔王道:“既是如此,我看在故旧之情上,饶你去吧。行者道:“既蒙宽恕,感谢不尽,但有一事还望兄长成全。实不瞒兄长,小弟保唐僧西行至火焰山受阻,得知嫂嫂罗刹女有一柄芭蕉扇,要借来用用。昨日到府中拜求嫂嫂,嫂嫂坚决不借,所以特地来求兄长。”

牛魔王闻听,咬碎钢牙,骂道:“你一定是先欺我山妻,如今又赶我爱妾!”说罢,牛魔王掣出混铁棍,劈头就打。行者也举起金箍棒,随手相迎。二人斗了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

二人正在难解难分之际,忽听得山峰上有人叫道:“牛爷爷,我家大王有请!”牛魔王忙用混铁棍支住金箍棒,叫道:“猢狲且住,等我去一个朋友家赴会再来!”说完,牛魔王回到洞里。他对玉面公主交代了几句,就跨上辟水金睛兽,半云半雾地一直向西北方去了。

行者心中暗道:“这老牛往哪里赴会去了?等老孙跟他走走。”行者化为一阵清风,随着牛魔王一同走。不多时,牛魔王进了一座山中,却不见踪迹。行者进了山才发现,山中有一面深潭,潭边的石碣上刻有“乱石山碧波潭”六个大字。行者暗道:“老牛定然下水去了。”

西游记第17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西游记第二十七回)(8)

行者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螃蟹,“扑”的一声跳在水中,直沉到潭底。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常使故事的发展曲折动人。只见前方有一座玲珑剔透的牌楼,牌楼下拴着那金睛兽。牌楼里面,却没水。行者爬了进去,只见大殿上面坐着牛魔王,左右有三四个蛟精,正在那里觥筹交错,看舞听乐。

行者暗想道:“这牛魔王在此贪杯,几时才散?就是散了,他也不肯借扇给我。不如偷了他的金睛兽,变做牛魔王,去哄那罗刹女,骗出扇子,送我师父过山去吧。”

行者就变成牛魔王的样子,悄悄偷了金晴兽,来到了芭蕉洞。罗刹女以为丈夫回来了,连忙设酒席款待。

趁着酒酣耳热之际,假牛魔王道:“夫人,那孙悟空变化多端,别让他把宝贝扇子偷了去。”

罗刹女便从口中吐出一个杏叶大小的扇子,交给假牛魔王道:“这不是那宝贝?

看那猴子怎么偷走!”假牛魔王趁机问道:“这么小的扇子,怎么能扇灭八百里火焰?此时,罗刹女已是醉意朦胧,随口说道:“你怎么连自家的宝贝都忘了?只要用左手拇指捻着扇柄上第七缕红丝,念一声口诀,扇子就变成一丈二尺长。

假牛魔王把宝贝噙在嘴里,一抹脸,顿时现出猴王本相。罗刹女吓得推翻桌子。行者笑嘻嘻飞出洞外,吐出扇子,念了声口诀,果然那扇子长了一丈二尺。行者大喜,把扇子扛在肩上,找旧路而行。

再说牛魔王在碧波潭吃完酒出了大殿,却不见了金睛兽,料定是行者偷的,便立即赶到了芭蕉洞向罗刹女询问。

他得知行者变成自己的样子骗走了芭蕉扇,气得怒发冲冠,立即去追赶行者。不多时,牛魔王赶上了行者,见他肩上扛着那柄芭蕉扇正欢欢喜喜地走着。牛魔王心道:“想那唐僧的二徒弟猪八戒,我曾会过他,不如变成那猪精的模样,骗那猢狲一场。”

牛魔王也会七十二变。他摇身一变,变成八戒的样子,当面迎着行者叫道:“师兄,师父让我来接你!那行者见是八戒的模样就叫道:“兄弟,我已经借扇得手了。”

假八戒道:“师兄辛苦了,让我帮你拿扇子吧。”行者就把扇子递给了他。假八戒接扇在手,捻了个诀,把扇子依然变成杏叶大小,随即现出本相,破口骂道:“泼猢狲!认得我吗?”

行者见了,气得暴跳如雷,掣出金箍棒,劈头便打。牛魔王用扇子一扇,却不知行者已经吃了定风丹,凭他再怎么扇也扇不动。牛魔王把宝贝丢进口中,抡剑来砍。两人在半空中,又是一场恶战。

两人正斗得难解难分之时,八戒赶到了。原来,唐三藏见行者久去不回,怕他遇到什么麻烦,就让土地神给八戒带路,前来接应行者。

孙悟空“一抹脸的动作是故事的转折之处,表明他既拿到了芭蕉扇,又报了被骗之仇,读来酣畅淋漓。而对罗刹女此时的恼羞成怒从其“推翻桌子”的动作中便知。

不仅孙悟空善于变化,牛魔王同样如此他变成猪八戒的样子,正是让孙悟空放松警惕,以此才将芭蕉扇骗回手中。

行者见了八戒,恨道:“我从罗刹女那里弄来了扇子,却被他变成你的模样,把扇子骗去了。”

八戒听罢大怒,骂道:“你这遭瘟的老牛!你怎敢变成你猪祖宗的模样来骗我师兄,看打!”

说罢,他舞动钉钯没头没脸地乱筑。土地神也带领着阴兵上前助阵。牛魔王与行者斗了一日,力倦神疲,又见人戒的钉钯凶猛,一时遮架不住,败阵就走。牛魔王退到积雷山摩云洞前时,五面公主率领群妖前来接向。

人成见群妖来势汹汹,措手不及,倒拖着钉钯败阵而走。行者他纵起筋斗云,跳出了重围。牛魔王得胜后,率领群妖归洞,紧闭了洞门。

行者和八戒歇息了片刻,又领着土地神的阴兵一齐上前,乒乒丘乓,把摩云洞的前门打得粉碎。

牛魔王十分恼怒,拿了铁棍,率领群妖出战。只见三人厮杀在处,三般兵器叮当乱响!三人又斗了一百多回合。八戒抖擞威风,仗着行者的神通,举钯乱筑。牛魔王一时遮架不住,败阵直奔洞门,却被十地神率领阴兵拦住了洞门。

牛魔王进不了洞,急忙抽身返回,又见人戒、行者赶来,慌得他卸了盔甲,丢了铁棍,摇身一变,变成一只天鹅,向高空飞去。行者见了,对八戒和土地神道:“你们两个打进门去,剿除群妖,拆了他的老窝,等老孙陪他赌变化去。"

行者摇身一变,变成一只海东青,“嗖”的一声钻进云中,去啄那天鹅的眼睛。牛魔王也知这是行者变化的,急忙抖翅,“刷”的一声落下山崖,变成一只香獐。行者落下山崖,变成一只饿虎,向香獐猛扑过来。牛魔王慌了手脚,现出本相,原来是一只巨大的大白牛。

行者也现了本相,抽出金箍棒,把腰一躬,喝了一声:“长!”他就长得身高万丈,举起一条金箍棒,照牛头就打。那牛魔王硬着头皮,用角来顶行者。这一场争斗,真是摇山撼岭,惊天动地!

这段对两人打斗的描写十分精彩,激烈的场面跃然纸上,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他二人大展神通,惊得众神前来助阵。牛魔王急了,就地一滚,往芭蕉洞逃去。牛魔王闯人洞里,闭门不出。

这时,八戒与土地神剿除了摩云洞的群妖,也赶来了。八戒举钯一筑,将石门打烂。牛魔王闻报,从口中吐出扇子,递给罗刹女,又带了两口宝剑,杀出门来。

这时,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也奉玉帝旨意前来助战。牛魔王急了,摇身一变,还变成大白牛,用两只铁角去顶李天王,李天王忙用刀来砍。哪吒三太子飞身跳在牛魔王背上,用斩妖剑一剑就砍下牛头。

只见那牛魔王的腔子里又钻出一个头来。哪吒一连砍了十几剑,牛魔王随即长出十几个头。哪吒又取出风火轮挂在牛角上,吹动真火,把牛魔王烧得狂吼。

牛魔王要变化脱身,又被托塔李天王用照妖镜照住了本相,动弹不得,只得哀告道:“饶我性命!”

哪吒道:“快拿扇子来!”牛魔王道:“扇子在我山妻那里收着哩。”

哪吒听了,就用缚妖索穿了白牛的鼻孔,用手牵着,来见行者。行者带着众神,簇拥着白牛,来到芭蕉洞口。罗刹女得知牛魔王被擒,只得献出了芭蕉扇。行者拿了扇子,来到山边,只三扇就扇灭了大火。

西游记第17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西游记第二十七回)(9)

土地神道:“大圣,大火虽灭,一年后仍会复发。不如断绝火根,拯救此地的百姓。罗刹女深知熄火之法,问她便知。”罗刹女道:“要想断绝火根,只需连扇四十九扇,永远不复发了。

西游记第17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西游记第二十七回)(10)

行者听了,就一连扇了四十九扇,顿时大雨滂沱,断绝了火根。行者又把扇子还给了罗刹女。唐僧师徒谢了众神。师徒四人安然过了火焰山,找大路西行而去。

西游记第17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西游记第二十七回)(11)

本回中,孙悟空为借芭蕉扇,先后与罗刹女、牛魔王据理力争,借扇不成又大打出手,还用尽威胁、哄骗等手段,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令读者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而感叹。同时,作者运用细致的人物描写,将每个人物的特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巧妙的情节安排、细腻的人物刻画,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运用文字的深厚功力。

所谓反复叙事,简单地说就是将某一个事件、某一个细节在小说的各个不同章节中一次次重复地叙述。作者描写孙悟空借芭蕉扇,一共写了三次,就是运用了反复叙事的创作手法。情节虽然基本相似,但叙述内容不断变化。不变中有变,相同中有不同,将故事逐步推向高潮。让读者读起来不仅不感觉重复,反而更加耐人寻味,充分表现了故事情节的丰富性、曲折性和生动性,文摘自西游记。

西游记第17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西游记第二十七回)(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