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双浦镇稻田画(铁山区汪仁镇农民画家绘制21米)

6月2日上午,开发区·铁山区汪仁镇王叶村。

65岁的程良全精神矍铄,在家里展开了一幅21米长的巨幅“清明上河图”。

细看这幅工笔临摹的“清明上河图”,人物栩栩如生,线条勾勒精美,各种形象惟妙惟肖,如原图一般再现了北宋的繁荣景象。

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学习的程良全,凭着一腔热情和数十年的创作经历,历经三年半时间,创作了这幅巨画。

西湖区双浦镇稻田画(铁山区汪仁镇农民画家绘制21米)(1)

天生爱画画 数十年与绘画为伴

程良全1954年出生于汪仁镇王叶村。出身贫苦农民之家的他,从8岁起就学着画画了。

那时,村里有个画师在木器上用油漆画装饰画,还在木柜子上雕刻花纹,非常漂亮。喜欢画画的程良全就利用业余时间,跟着这位画师当徒弟,练习作画。当时没有画纸,程良全就在家里的墙上画,没多久,老房子的墙上全被他的画给填满了。

1984年,为了讨生计,让老婆和两个孩子过上更好的日子,陈良全带着一副用电烙铁绘制的三夹板画南下广东中山,开始了打工之路。

程良全清晰地记得,那一年,他到一家家具厂应聘,老板问他会做什么。他就拿出了那幅三夹板画——《村晚》。这幅画中,小孩骑在牛背上,旁边是静静的湖面,几条渔船靠在岸边,在柳树和夕阳的映衬下格外好看。

看到程良全有这个手艺,老板当即录用了他。进厂后,程良全不仅负责木器柜门的装饰画,还学会了制图和设计。就这样,程良全把爱好变成了职业,一干就是数十年。

平时,程良全在厂里上班。下班后,程良全就不断潜心钻研画作。

在中山,程良全一有时间就到当地的博雅书画院去学习、交流,看看别人的书法和山水画。

多年过去,程良全逐渐有了自己的作品,下班后,程良全把自己的画作摆在厂门口,对画感兴趣的人可以购买。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程良全回老家时,还会把自己的画用扁担挑到上窑附近去售卖,当时,他的一幅画能卖到200多块钱。

西湖区双浦镇稻田画(铁山区汪仁镇农民画家绘制21米)(2)

耗时三年半

绘制巨幅“清明上河图”

2011年,为了照顾孙子和孙女,程良全离开中山市,回到老家。回家后,除了上下学接送小孩,陈良全其他时间都放在画画上了。

2014年6月,程良全度过了六十寿辰。其实,早在数年前,程良全就在书店购买了一幅缩小版的清明上河图,一直想找机会通过临摹放大的方式画出来。在六十岁生日那天,程良全决定开始他的巨幅创作。

从那天起,程良全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画2-3个小时,晚上画2个小时,每天保证6-8个小时在画桌前创作。由于“清明上河图”上各种形象众多,包括不同的人物、各异的建筑以及交通工具、山水风景等,画起来异常复杂,也需要极其耐心。

由于是放大临摹,为了追求跟原画一模一样的细节,程良全每画一米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临摹比较复杂的区域时,创作一米耗费时间长达2-3个月。

最终,经过三年半时间的不懈创作,程良全终于完成这幅高0.6米、长21米的巨幅“清明上河图”。在这之后,程良全还临摹了长达9米的“江山秋色图”,以及长19米的“千里江山图”。在其家中将这些画作展开,视觉效果极为震撼。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每天站立绘画数个小时,程良全觉得自己一点都不累,因为画画的时候是全身心地投入,也是他最兴奋的时候。“绘画让我身体很好,还能修身养性,也让自己不骄不躁,变得乐观、豁达。”

在完成这几幅巨幅画作之后,程良全暂时把重心放到书法上来,程良全也希望未来能够多交些艺术上的朋友,有一天能够将自己的画作进行公开展出。(东楚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