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革命先烈事迹(雨花台信仰的力量4月登台)

新京报讯(记者 刘臻)3月18日,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出品,指挥家张国勇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和南京市歌舞剧院联合出演的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和重要内容,南京邀请国内优秀的艺术家团队创作完成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由序曲、信仰篇、气节篇、情怀篇和尾声五个篇章构成,通过雨花无名英烈和陵园纪念馆年轻讲解员的跨时空对话,构成历史和今天交替进行的组歌歌曲,该作品将于4月23日至24日登台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雨花台革命先烈事迹(雨花台信仰的力量4月登台)(1)

《雨花台——信仰的力量》剧照。国家大剧院供图

此次担任《雨花台——信仰的力量》艺术总监、撰稿与作词的词作家王晓岭认为,用组歌传承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雨花台富有诗意、美好的名字,这也恰恰是英烈们的品格、精神、信仰的一种写照。因此在歌词中大量采用了英烈们的诗抄和原话,使之更具有真实性和历史感。”王晓岭说。

整部作品通过大型交响组歌来表现雨花英烈的人物故事,既展示了雨花英烈的崇高精神,更突出了雨花英烈精神在当下的传承和弘扬。此次担任音乐总监和作曲的是作曲家印青,他在南京生活、工作过多年,对雨花台和雨花英烈非常熟悉,“接到邀约时,虽然感到时间上有困难,但听到雨花台三个字,我的眼睛就亮了”。他与女儿、青年作曲家印倩文历时大半年的创作,不断思考、不断调整,最后,谱写了16首风格不同但精神力量一脉相承的曲目。“组歌不是一首首单曲的罗列,它有故事和一个个人物,因此音乐整体上要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张力和情感的连贯性。”印青在创作过程中,注重三方面的结合——革命性与抒情性,民族性与时代性、艺术性与大众性,既有较高的艺术含金量,同时又能让普通观众接受并喜欢,并且能打动年轻人。

雨花台革命先烈事迹(雨花台信仰的力量4月登台)(2)

雨花台革命先烈事迹(雨花台信仰的力量4月登台)(3)

《雨花台——信仰的力量》剧照。国家大剧院供图

约百人的合唱团,约80人的交响乐团,10多位独领唱演员,再加上两位情景主持人,构成了《雨花台——信仰的力量》主要演出阵容。“这样宏大的题材和演出形式,我觉得非常难得。”音乐指导黄小曼说。作为整场音乐会唯一的道具——一枚纸做的五角星,它来自雨花英烈贺瑞麟亲手画的简笔画,一个五角星中写着“雨花台”三字。“这枚五角星在舞台上从先烈手里捧起,代表着信仰的力量和传承。”导演应志琪说。正如舞台上雄壮有力的齐声呼喊,“雨花英烈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永远飘扬在——信仰的旗帜上!”

雨花台革命先烈事迹(雨花台信仰的力量4月登台)(4)

《雨花台——信仰的力量》剧照。国家大剧院供图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雨花台——信仰的力量》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和重要内容,挖掘丰富红色资源、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党性之根。“没有任何东西比音乐更单纯,更能够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指挥家张国勇担任《雨花台——信仰的力量》的指挥,他认为,党史学习教育,如果能够“乘着歌声的翅膀”直接打动人的话,力量是无穷的。“有时语言不能表达的东西,音乐可以。”他坦言每一次挥舞起指挥棒,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部作品除了缅怀、传承,还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对现代人而言,影响和意义更是重大。”

新京报记者 刘臻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卢茜

来源:新京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