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太阳高度角形成受热面积差异)

四季的变换并非是由于日地距离发生了什么改变,而只是由于某地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即正午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的变化(太阳在当地的仰角)。一年当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游弋,于是地表便答案赤日炎炎的暑热功能万物萧条的寒冬间交替。以北京为例(北纬39°54N'),这个角度在冬至为26°40',春秋为为50°6',夏至为73°32'。冬夏相差约47°。

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太阳高度角形成受热面积差异)(1)

正是这个47°才导致了地表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为改变,这就是造成冬夏的主要原因。(北京在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光线在此地区永远没有垂直90°的阳光直线。)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会随着季节和时辰而变化。

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太阳高度角形成受热面积差异)(2)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高,太阳方位角扫过的角度也大,在早晨和傍晚,阳光会照在北立面上。

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太阳高度角形成受热面积差异)(3)

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低,太阳方位角扫过的角度也小,太阳不到正西方就已经落到地平线以下了。

夏季与冬季,我们对阳光有着截然相反的要求。所以建筑朝向、布局、遮阳、采光策略需要能够适应太阳角度的季节变化,满足居住者在冬夏的不同需求。(朝南开窗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太阳高度角形成受热面积差异)(4)

上图反映了北纬40度不同朝向窗户的太阳辐射得热情况。

太阳光线到达地球时为平行光线,假设单位面积内光束所携带的能量为E,当太阳光线直射地面时,单位面积地面接收到的能量也为E,如下图(左)所示:

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太阳高度角形成受热面积差异)(5)

上图(左)正方形A1B1C1D1为光束面积,A2B2C2D2为光线到达地面后的光照面积。

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角为90°,光束面积和光照面积相等。

设A1B1=B1C1=a,则面积为a²,因此单位面积内所受太阳辐射能量为E/a²。

如上图(右)所示,当太阳光线不是垂直照射时,光束面积A1B1C1D1与照射面积A2B2C2D2不再相等。

如上图(右)所示,B2E垂直于A1A2,E为垂足。则角EA2B2为太阳高度角β。

sinβ=EB2/A2B2;

A2B2=EB2/sinβ;

又因为A1B1=EB2=a;

所以A2B2=a/sinβ;

正方形A1B1C1D1面积为a²,平行四边形A2B2C2D2面积为a²/sinβ

当太阳直射点与地面夹角为β时,地面A2B2C2D2单位面积内接收到的能量为(E*sinβ)/a²

所以

直射点单位面积能量/太阳高度角为β单位面积能量=1/sinβ(sin90°=1)

太阳高度角范围为0°<=β<=90°,在此范围内sin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因此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内接收到能量越多。

由此可见,

地表温度与太阳高度角密切相关。如清晨与黄昏,太阳斜射地面,所以升温较慢。在北极地区的夏至日前后,出现极昼,虽然日照时间长,但太阳高度角小,所以气温仍然很低。当然地面实际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仅与太阳高度角相关,也地形、地势、地表物质组成、大气层厚度、云层稀薄都有关系。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