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年糕写了什么 农村往事漫忆12

农村年糕写了什么 农村往事漫忆12(1)

您是否发现,''年糕'',是中国格局最大境界最高的食品,对命名者实在应颁之以吉尼斯大奖。查遍百度,中国食品名称,前面冠以''年''的,唯有年糕。

看到年糕,我往往联想到北京的''祈年殿'':祈者,求也;年者,五谷成熟也。年糕的''年''与祈年殿的''年'',是否有默契的相通之处?《说文解字》中''年''字的本义:''年,谷成熟也''。祈年殿祈求的是风调雨顺,五谷成熟,含有祈求丰收之意,既如此,年糕的''年''字,寓意何尝不带此意?长期以来,人们没有把年糕与祈年殿联系起来说事,是否因为怕犯忌''大不敬'',我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我非常佩服''年糕''的命名。''年''字加上糕,糕''高''同音,年糕寓意''年年高'',一年更比一年好,这个命名,何等妙哉!

试问中国还有寓意超过年糕的食品么?与其说年糕是一种食品,还不如说年糕是一种强烈的精神符号!

农村年糕写了什么 农村往事漫忆12(2)

正因为年糕在人们的心里有一种庄严感,所以农村做年糕是很有些不成文的仪式感和程序感的。在我们老家,年糕不是某人或某家说做就能做的,而是需众人商议后分工协作才能开始做的,一般的时间是年底,讲究点的还须挑个开磨的''黄道吉日'',做年糕各村都有一个自然组成的六至八人团队,由老师傅领衔,从日子选定、米下浸,到磨具、榨箱、倒扣木桶蒸、石臼石舂等器具的准备,都须分头负责。——可惜现在的做年糕,已经被严重泛化了,一年中任何时候都可以做,而且机械化了,而过去,年底才做年糕,且与祭年有关,所以才叫年糕。

每年做年糕开始了,年味也就自然浓了。农村做年糕有两种方式:定点做或挨家挨户做。定点做就是固定在一个地方,各家把米送去,一家做完做另一家;挨家挨户做就是做完一家,年糕团队就抬着石磨、石臼和榨箱,托着蒸桶,揣着年糕板,到另一家继续做。在我的记忆中,1957年以前的大都是挨家挨户做,因为那时没有生产队,1963年以后定点做,因为那时有生产队了,做年糕多由生产队组织。至于1958年至1962年,因为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食堂原因,粮食高度紧张,做年糕基本绝迹了,直到1963年形势好转,农村才又开始又做起年糕来。

农村年糕写了什么 农村往事漫忆12(3)

每年做年糕的现场,是小孩子最流连忘返的场所,在数九严寒中,看着大人们把浸润了的白米,一斗斗倒在磨盘上,随着磨的转动,变成白糊糊的粉浆,汩汩地流入套在磨盘下的布袋。我们家乡的石磨,大多是双人推的磨,磨盘直径约一米不到,由两人推着,在直径不到1.5米的圈里绕着磨一圈圈地走。说真的,不晕圈的人还真的不多,有人上去推了十来圈,就象喝醉了酒似的踉跄起来,所以,做年糕团队中两个推磨的,从凌晨转到晚上,转了十来个小时,一点不晕,委实有点''特异功能''。

农村年糕写了什么 农村往事漫忆12(4)

磨年糕粉

米被磨成粉浆后,负责上榨的就扎紧袋口,拿到榨箱上去榨水分。这扎布袋口的结也十分有讲究,既不会自动松散,又很容易解开,干这活计的,也有一套诀窍,这种袋口结,巧妙得简直可申请专利。榨干米粉浆中的水,也是一项技术活,急了,布袋爆裂,粉浆喷了一地;慢了,后道工序窝工待料,所以,榨粉者都须把准时机。

粉浆榨掉水分后,碾碎成粉未,装入倒扣木桶蒸笼。所谓倒扣蒸,就是下小上大,呈倒棱形无盖的蒸笼,米粉装入蒸笼后,利用蒸气把粉蒸熟。蒸熟后的粉,倒入石臼,趁热用石舂或木舂用力捣。一人捣一人翻,配合默契。捣得又稠又韧后,被捣物被扔上台板,又被数位人摘成数截用力揉啊揉……,一时间,整间年糕屋布满满了蒸气,小孩期待已久的魚啊元宝啊之类的,从点心师傅手中捏出来,年糕味开始弥漫开来,屋檐上的冰棱,在屋内冒出的热气中,慢慢地消溶着……

农村年糕写了什么 农村往事漫忆12(5)

这就是我记忆中做年糕的情境。

早年,我们家乡做年糕,捣出的第一臼,是用于让四邻八舍尝新的,这是风俗习惯。所以,今天某家做年糕,一清早就由主人兜着''年糕团''挨家挨户去分发,说着:''吃年糕团!吃年糕团!'',在''谢谢''声中完成程序后,第二天又有另一家重复同样的程序。

当年的农村,家家户户做年糕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专用于自吃的,不叫年糕,而叫点心,做的不是年糕状,而是直径一尺多的点心大饼,晾干到一定程度,切成数寸见方后养在点心缸水中用于自吃。只有做成长条形状的,才叫年糕。年糕长约半尺多,宽约五厘米,且用年糕板按出花纹或文字,更讲究些的盖上红印。完成了这些程序注入农村人特殊的人文情结后,才叫年糕。年糕是一种精神符号,一种祝福,一种对命运的祈祷。

农村年糕写了什么 农村往事漫忆12(6)

年糕板

首先,年糕是专门用来祭年祭祖的。当年农民祭年祭祖,桌上摆的是年糕而不是''点心'',因为在农村的潜意识中,年糕与点心是两回事。只有年糕,才是农民心中的虔诚吉祥之物,更有资格用来祭年祭祖。

当年农民做完年糕,如刚好家里为过年杀了鸡鸭鵝的,晚上会四处邀约同村人来吃''汁水年糕汤''。这里的''汁水'',基本都是原汁原味的蒸煮鸡鸭鵝之后的肉汁露,农民们用此作''汤'',与年糕一起,做成鲜美无比的''汁水年糕汤'',犒谢一年中曾互相帮助过的农民兄弟。满锅飘着黄乎乎的油汁和整锅白花花的年糕,农民兄弟酒酣后每人三碗五碗地吃,吃得满头大汗,痛快淋漓。今天你约了我,第二天我又回请了你,来来去去,三五成群,民风之纯朴,可能连陶渊明也会羡慕。

年糕也是农村人用于馈赠的吉祥之物。城市里如有亲朋好友,过年时农民往往要送些年糕,以示礼数。朴素的农民,都认为送年糕是最合适的礼物,但他们又不清楚为什么合适,只凭感觉认为送十斤年糕与送十斤米,寓意不一样,送年糕是礼数,送米却是笑话。

我清楚地记得,我父亲被划成右派后,家里很穷,在年底自然是无条件做年糕的,于是,家家户户做年糕时,母亲总把我们兄妹几人召拢在屋里,不让我们去羡慕地看。正当我们听着隔壁一阵阵捣年糕声咽口水时,敲门声响了,开门一看,是平时同情我们的邻居,手捧着一摞热腾腾的年糕,送上门来,说:''给孩子吃。'' 我出门一看,他们自己的孩子,在吃的是''点心'',而送给我们的,是年糕,还特意盖了红印。——现在想来,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们送的,是盼我家转运的祝福!——在我们最困难的几年里,有不少邻居亲朋,对我们这样送过年糕。

我也清楚地记得,当年在农村的知识青年,年底回城与父母一起过年,往往会背回去一大摞年糕,用此向父母亲人汇报自己一年来的境况。城市父母的眼里,这不仅仅是粮食做成的点心,而是''年糕'',他们潜意识中所看重的,也是蕴含在这名称中的寓意,是孩子的孝心。

所以,年轻的朋友们,不要小看了这小小的年糕,当年农村人做年糕,或送您年糕。实质是在为社会祈求五谷丰登,为您在祈祷平安吉祥,这些,你能体会到吗?

农村年糕写了什么 农村往事漫忆12(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