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演员曾小敏个人简介(粤剧名家曾小敏来郑开唱)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吴净净/文

今年央视春晚上,粤剧名家曾小敏与朱红星曾联袂演绎了粤剧《白蛇传·情》游湖片段,展示了粤剧的独特魅力。昨天,郑州的观众近距离欣赏了这个经典剧目的经典片断,因为文化粤豫|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郑州站)“我是曾小敏”--“剧·说”交响演唱会在郑州市河南省人民会堂上演,一个半小时的演出带领河南观众领略了岭南传统文化粤剧的独特魅力,结束时,曾小敏还应河南观众呼声献上经典粤语歌《上海滩》。在正式演出前,曾小敏接受了猛犸记者的采访,讲到了巡演首站放在郑州的“幕后故事”。

粤剧演员曾小敏个人简介(粤剧名家曾小敏来郑开唱)(1)

河南观众捧场

“戏曲是共通共融的,让观众从不同角度欣赏地方戏曲”

作为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以及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这次携手丁凡、文汝清、王燕飞、朱红星等多位粤剧名家新秀,与河南交响乐团合作带来一台《“我是曾小敏”——“剧·说”交响音乐会》,呈现了一场东方与西方乐器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艺术融汇贯通的视听盛宴。这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中,既有近年来新创作的温情粤歌《生命花开》、《每一个春天》,也有经典名曲《荔枝颂》,更有粤剧《白蛇传·情》、《红头巾》、《柳毅奇缘》、《谯国夫人》等好戏的精彩唱段。

粤剧演员曾小敏个人简介(粤剧名家曾小敏来郑开唱)(2)

在舞台上,曾小敏演绎了不同风格的角色,有传统戏里的白素贞、龙女三娘,历史题材正剧的冼夫人,以及现代戏里的劳工“带好”。不少河南戏迷是第一次听粤剧,但对于粤语并不陌生,有80后观众笑称是“看着粤语片长大,粤语歌也会唱几首”,所以接受起来并不困难,有观众看完后就对《白蛇传?情》的唱段念念不忘,“服装和舞美超级漂亮”。演出结束后,应观众要求,曾小敏还带来一首粤语歌《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经典的歌声一出,有观众已情不自禁跟着哼唱起来。

粤剧演员曾小敏个人简介(粤剧名家曾小敏来郑开唱)(3)

事实上,这次巡演首次走出广东就来到郑州,对曾小敏来说也是一次“尝试和探索”,她坦言,粤剧极少走进中原,第一站选郑州正是因为河南不仅是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还是一个戏曲大省,有着深厚的观众基础。说到是否担心河南观众听不懂粤语的问题,曾小敏觉得“戏曲是共通共融的”,在她看来,每个剧种的表达方式都有自己特色,喜欢艺术的观众大多对传统文化都是关注和喜欢的,“这次粤剧来郑州,我们也希望通过河南豫剧这个戏曲平台,打开观众了解粤剧的大门,让大家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中国的地方戏曲。”

粤剧演员曾小敏个人简介(粤剧名家曾小敏来郑开唱)(4)

李树建登台助阵

“粤剧来到中原,是两地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

这场名为“文化粤豫”为主题的演出中,还有一个“彩蛋”环节:演出接近尾声时,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登台,与曾小敏做了一场即兴对谈,给河南的戏迷带来不少惊喜。“曾小敏院长跨过长江,来到黄河边,为河南人民献上经典粤剧艺术,为两地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是勇于担当的表现。”李树建说,这不仅是第一场粤剧来河南,也是南北文化的大融合和大交流。

粤剧演员曾小敏个人简介(粤剧名家曾小敏来郑开唱)(5)

在曾小敏的邀请下,李树建还带来了代表作《程婴救孤》选段,虽然他谦虚表示“这是你的主场,我不能喧宾夺主,我只唱四句”,但这“四句”一出就赢得满堂彩。事实上,这是俩人第二次同台献艺,在今年央视春晚舞台上,李树建与曾小敏接连带来了各自剧种的精彩唱段。激昂的豫剧《大登殿》选段与唯美的粤剧《白蛇传?情》,让全国观众感受了两个剧种不同的特色。回忆起春晚的表演,李树建幽默表示“她唱的时候,我们很多演员都在旁边听,声音很好听,就是听不懂,不过现在有字幕,这都不是问题了。”

粤剧演员曾小敏个人简介(粤剧名家曾小敏来郑开唱)(6)

曾小敏也谈起与郑州的缘分,她记得第一次来郑州是2003年,“当时参加红梅杯大赛,李树建老师是评委,但当时他不认识我。我当时拿了大奖,所以对郑州印象一直很好,因为有收获嘛!”在她眼中,豫剧的唱腔特别有感染力,是她非常喜欢的一个剧种,“豫剧和粤剧之间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说我们都有梆子腔,唱腔上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所以,她希望“粤豫”之间在艺术的碰撞中可以产生更新的东西,互相借鉴和融合创新。

粤剧演员曾小敏个人简介(粤剧名家曾小敏来郑开唱)(7)

事实上,为了让粤剧焕发新的活力,走进年轻人的视野,曾小敏对粤剧进行了大胆创新和跨界合作,还拍摄了国内首部4K超高清粤剧电影,曾主演《青春作伴》、《花蕊夫人》、《白蛇传情》等多部大型创作剧目,以及粤剧电影《柳毅奇缘》、《白蛇传情》,被誉为“前有红线女,后有曾小敏”。据悉,4月21日晚,河南省人民会堂还将上演新编粤剧《白蛇传?情》,千年“情”话以全新视觉展现,这也是曾小敏斩获第16届文华表演奖和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代表之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