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馆藏多少件文物(上海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什么是山西的文物)

熟悉历史文物的朋友都知道,上海市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来自山西的晋侯苏钟,出自晋候墓。但是这样一件本该属于山西的文物,怎么会跑到上海去呢?

晋侯苏钟,西周时期金属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晋侯稣钟14枚藏于上海博物馆,2枚藏于山西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馆藏多少件文物(上海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什么是山西的文物)(1)

晋候墓位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的晋候墓,共九代19位晋侯及其夫人已在这个小村庄的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随着19座晋侯及其夫人墓的发现,证实了两千年前这里曾是晋国最早的都城。然而,因为晋国都城的原因,这座不起眼的小村庄却迅速地"著名"起来,不少文物走私者闻风而至,以高价收购这些被盗的珍贵文物,而这座村庄也因而迅速致富,被人称为"小香港"。在某位晋侯的墓地中随葬有一组精美的编钟,共有16件,可惜其中的一部分在正式的考古发掘之前,就被盗墓贼窃走,流落香港。

晋侯苏钟,铣间距12.9厘米。该编钟总计16件,其余14件由上海博物馆从境外购回入藏。编钟分两组,三种式样,非同时铸造,测音却和谐,是标准配律。16件钟上共刻有355字的长篇铭文,完整记录了西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苏率军参加周厉王亲自指挥的讨伐东夷的战争。晋侯苏因战功,多次受赏,因作此编钟。

晋侯苏钟的发现与马承源有着巨大的关系。

马承源(1927-2004),浙江镇海人。1954年起就职于上海博物馆,历任保管部副主任、青铜研究部主任和上海博物馆馆长。主要从事青铜器、简牍研究和鉴定。曾任上海博物馆顾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保利艺术博物馆顾问、中华世纪坛名誉馆长。

20世纪50年代中期,马承源和他的同事到处征集文物。一次,他在美国好友范季融先生陪同下来到古玩街,在一家小店橱窗里看到一只鼎,不觉眼睛一亮。取出来一看,虽然表面土锈甚多,但从锈迹斑斑的铭文中,"晋侯"二字依稀可辨。他反复地观看,似乎有点爱不释手。

但马承源身上的港币不多,随行的范先生见状,料定这是一件非同一般的文物,就讯问店主美国信用卡是否可用,在划卡成功后就将此鼎买下,随手交给马承源,捐给上海博物馆了。

上海博物馆馆藏多少件文物(上海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什么是山西的文物)(2)

从此,这个文物就进入了上海博物馆。经过清洗去锈,鼎身现出了43字铭文。西周时代铸铭晋器在此之前基本上没有发现过,此鼎便成为当时发现的西周中期铸有长篇铭文的惟一的晋器,弥足珍贵。

后来,马承源回忆时曾说:

"我当时马上告诉香港这个古玩店,'这14件钟,你不要给别人看古玩行有这个规矩,给人看了以后,只有不要了以后,才可以给第二个人看。'我跟我的同事们商量一下,这套钟是了不得的东西,我们赶紧要把它寄回来。大概寄了十二三个箱子,装的大箱,装回来了,装到上海博物馆。打开一看,这确实是非常早的晋侯墓编钟。"从此,晋侯苏编钟成了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晋候苏编钟是我们中国灿烂文化的表现,值得骄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