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瘤除了手术还有别的办法吗(不开刀也能饿死)

结婚几年迟迟没有怀孕,34岁的娟子(化名)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挂号检查,才惊觉自己的子宫里长了两个肌瘤:一个已经长到了5厘米,比乒乓球还大,另一个也有3厘米。

对这两颗既导致不孕又威胁健康的“隐形炸弹”,妇科医生的建议是“尽快手术移除”,但是手术风险却让娟子和家人无法接受:由于两个肌瘤的“个头”都不小,要是直接把长在子宫壁上的肌瘤切除掉,子宫本身难免也会“受创”,甚至存在需要子宫全切的可能,生育能力反而可能更加受伤。

此外,即使是手术一切顺利,娟子术后也需要1~2年的恢复才能怀孕,这也让已经34岁的她很忧心。“难道除了开刀以外,我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娟子问医生。

“新武器”出现:

不开刀竟能“饿死”肌瘤,安全!

考虑到娟子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风险有这么多顾虑,医生给她推荐了另一个科室——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科去就诊。在介入科主任任毅的推荐下,她了解到了一种被称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新疗法:原来不开刀、不伤害健康的子宫,就能把子宫肌瘤快速“饿死”,术后也能很快恢复备孕!

“要理解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原理,就要从‘介入’是什么说起,”任毅解释,介入治疗就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等器械,经由人体自然腔道、血管或微小创口等通道导入病变部位,进行堵、通、扩、灌、引等一系列治疗技术的方法,是介于内科和外科之间的第三种临床治疗体系。

而子宫动脉栓塞就属于“堵”一类,用导管把栓塞剂送到子宫动脉的特定部位,暂时“掐断”为整个子宫提供营养的血液流动。在失去血液供应后,子宫肌瘤会比正常子宫组织更迅速地坏死、纤维化,利用这个时间差,就能达到既不伤害正常的子宫组织,又能“饿死”子宫肌瘤的目的。被“饿死”的子宫肌瘤不再需要手术切除,而是会在体积萎缩后成为子宫壁上一块缩小的“伤疤”,对受孕的影响就会大大减小,这就是介入治疗不开刀就能治愈子宫肌瘤、治疗不孕症的秘密。

肌瘤除了手术还有别的办法吗(不开刀也能饿死)(1)

在与任毅医生讨论和权衡后,娟子接受了子宫动脉栓塞术,微创术后立即就能下床,影像检查也显示她的子宫肌瘤明显缩小,内分泌检查一切正常。“现在我相信,当妈妈的愿望一定很快就能实现,”出院时,娟子握着任毅的手激动地说,

市二医院介入科:

即能独扛大旗,又是多学科的好帮手

在市二医院,像娟子一样被介入科的新技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的患者还有不少,既有直接来自医院介入门诊的,也有被全院内外科各个科室推荐而来的。

任毅表示,介入技术的优势总结起来就是三点:第一是创伤微小,患者恢复快、后续并发症;二是全程在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进行,药物或治疗器械能够准确地直接到达病变局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疗效明确,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的全身副作用。三是如果介入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对后续再开展手术和药物治疗基本不影响。

肌瘤除了手术还有别的办法吗(不开刀也能饿死)(2)

那么,哪些疾病可以用介入技术开展诊疗呢?由于介入操作需要在影像引导下进入血管、人体腔道等复杂部位开展操作,需要医师同时具备扎实的影像学和解剖学知识,因此一支高水平的介入团队,几乎可以为医院所有临床科室提供有力支撑。

任毅总结,目前,介入科开展了多种特色介入治疗,主要可以分为血管性介入和非血管性介入两大类:

血管性介入:在影像引导下穿刺进入血管内进行诊疗操作

例如在市二医院介入科已开展得较成熟、效果较好的“肝血管瘤栓塞术”:对于肝血管瘤这样的良性疾病,如果用手术切除需要打开腹腔将一段血管完整摘除,不仅创伤较大且手术并发症风险高;而使用介入栓塞治疗,不用开刀就可以直接将血管瘤附近的供血动脉“堵死”,血管瘤萎缩后即能痊愈。

除了用“堵”血管来治疗以外,介入技术也常用于反过来帮助“疏”通血管,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心梗、脑梗,都需要在发病后的6小时救治“黄金时间”内利用介入技术植入血管支架,将堵塞的血管“撑开”恢复畅通,这也是市二医院成功建设“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等急救体系的核心技术之一。

肌瘤除了手术还有别的办法吗(不开刀也能饿死)(3)

非血管性介入:在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人体特定组织或生理腔道进行诊疗操作

非血管性介入在内外科应用得更加广泛,不论是诊断疾病(穿刺活检、穿刺造影等)、还是治疗疾病(穿刺消融、穿刺造瘘/置管引流、导管植入、支架植入等),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除了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下肢静脉曲张、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之外,介入科还与泌尿外科合作在省内较早开展了特色“尿道支架植入术”,为许多前列腺增生患者,特别是无法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解决了尿路梗阻的烦恼;与骨科合作的“经皮椎体成形术”,为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症疼痛等多种疑难患者带去了生活的希望。

此外,除了上述可以单独“冲锋陷阵”的疾病之外,介入科也是医院内不少外科科室越来越依赖的“得力助手”,在传统术式的基础上引入“介入 ”模式,可以帮助很多手术更安全、效果更好。任毅举了几个例子:

肌瘤除了手术还有别的办法吗(不开刀也能饿死)(4)

  • 介入 高危分娩: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高危妊娠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产后大出血威胁着孕产妇的生命。一直以来,子宫动脉栓塞术都是产后止血、减少子宫损伤的有效手段;而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在产前即可以为高危产妇实施预防性腹主动脉球囊置入术、提前预防大出血,这项新技术为在市二医院产科分娩的准妈妈们提供了又一道安全保险。
  • 介入 肺结节切除术:随着近年来肺结节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肺结节切除手术量也在激增。在传统胸腔镜下微创肺结节切除术的基础上,市二医院介入科还额外为胸外科医生提供了“精确制导”的服务——利用影像设备引导的优势,介入医生可以在更清晰的视野下提前为肺结节安放“定位针”,帮助外科医生在手术中精准定位需要切除部位,手术效果更好。
  • 介入 肿瘤手术:虽然介入手术较少直接用于移除体积较大的肿瘤,却可以担当肿瘤切除术前的“好帮手”。例如市二医院骨科今年做了两例骶骨动脉瘤手术,这本来是一种创伤大、风险较高的手术,术中出血一般不低于3000毫升;但术前由介入科实施了血管栓塞术,两例术中出血都没有超过300毫升,不仅为患者降低了输血风险,更让主刀医生能够更从容地进行手术操作,患者受益。

—————“探科”分界线————

【名科名片】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成都较早开展介入治疗的医院。经过近30年的发展,市二医院介入科已形成了以各类肿瘤、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管腔良恶性狭窄、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血管介入及非血管介入治疗为重点的特色专科。

介入放射科目前是成都市重点学科,四川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川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科室。庆云及龙潭院区共计常设床位33张,外周介入专用手术室2间,开设有介入专科门诊。全科现有医、技、护人员共2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4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其中在读博土1人,硕士研究生5人。

介入科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子宫肌瘤、下肢静脉曲张的介入治疗,在省内较早开展了尿道支架、气道支架、经皮胃造痿、胆道支架、前列腺增生等介入治疗。目前学科亚专业有肿瘤介入、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妇科及急诊介入,其业务范围几乎涵盖所有血管及非血管介入诊疗项目。

【硬核技术】

近年来,介入科的诊疗技术目录持续快速增加,主要优势技术包括:

1、呼吸系统

  •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
  • 肺脓肿穿刺置管引流
  • 肺部肿瘤物理消融术
  • 肺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 气道支架置入术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2、消化系统

  • 肝、胰等占位穿刺活检
  • 肝、胰、腹腔等囊肿、脓肿穿刺置管引流
  • 消化道支架植入术
  • 经皮胃造瘘
  • 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 胆管、食管、门静脉等粒子支架置入术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
  • PTCD后胆道支架植入术
  • 胃左动脉栓塞术
  • 脾动脉栓塞术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 球囊阻断逆行经静脉闭塞术(BRTO)
  • 经皮肝穿刺胃曲张静脉栓塞术
  • 肝、胆、胰恶性肿瘤灌注化疗栓塞术

3、外周血管

  • 下肢静脉曲张硬化闭塞术
  •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
  • 子宫动脉栓塞术
  • 静脉置管溶栓

4、其他介入技术

  • 各类动脉瘤栓塞术
  • 经皮椎体成形术
  • 尿道支架置入术
  • 输卵管再通术
  • 各类出血栓塞术
  • 肾上腺静脉采血(AVS)

5、其他诊疗技术

  • 肿瘤综合治疗:介入治疗、消融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 各类手术术前术后栓塞止血

—————“探科”有话说————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力推进学科建设,全院所有科室实现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专(学)科全覆盖。目前已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省级医学重点(学)专科9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33个,实现学科集群化发展。

要选择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可关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服务号”或者在微信搜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小程序。

四川名医编辑/探科推荐官:王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