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1)

作者:lll/Anitama 封面来源:作画支援AI 擬人化キャラ“時季ヶ原姉弟”

关于《FLCL Progressive》Anitama上已经有非常多相关文章了,不再过多介绍。这部作品其中第五集是由IG公司旗下的工作室SIGNAL.MD负责制作。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2)

从左往右依次为制片人本多史典,作画监督末泽慧,制作进行寺田和生。

第五话的监督,同时负责分镜演出作画监督的末泽慧采取了全数码作画的流程,也就是说本集包括分镜在内的所有作画环节都是在电脑上完成,一个环节到下一个环节中间只需要传递卡袋和律表,一集作画张数达到7500张,但是卡袋和律表堆在一起装不满一个纸箱。看过第五话的观众肯定感受到了本集的异质感,人物的线条有粗细变化,并不是普通动画一样干净整齐的线条,非常有手绘感,这点就是因为全程数码作画才得以实现的。

颠覆以往的制作流程

传统的动画制作是分原画、動画、上色(仕上)这几个环节的,動画负责描原画的线条以及中割,再进行上色。而在本集中完全去掉了動画描线的环节,上色人员直接对数码原画进行上色,動画人员只需要做中割,因此节省了时间。

而且其中九成的動画都是公司内部处理,剩下的部分也是日本国内的数码作画团队负责,每部分都有作画监督的检查,最后成片检查(rush)的时候基本没有退修的情况。此外还有作画人员把担当镜头直接上色的情况,也就是原画直接把最终的画面做出来了。同时作画负责上色也能提高一部分的收入。因为这个是日本第一次这样的尝试,末泽觉得一边尝试一边改进流程的方式有点接近个人动画。

传统流程中的動画描线的目的是把线条封闭起来,方便上色。不过因为这次是公司内的作业,同时能快速上手新软件熟练新流程的年轻人较多,所以尝试了不封闭线条的上色方式,保留原画线条的味道。SIGNAL.MD主要使用TVP(TVPaint Animation)作为作画软件。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3)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4)

上图绿色律表放卡袋里就是一卡了,实际作画素材都以电子数据方式传输。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5)

Layout。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6)

作监修正。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7)

原画,因为直接使用经过二值化的线,所以可以直接进行上色。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8)

上基本色,防止背景透过人物层。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9)

原画的上色。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10)

原画 原画的上色。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11)

動画的上色,再把原画编号改写为動画的编号,比如眉毛再进行上色修改。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12)

修改为正片色彩的完成画。

末泽使用的作画工具是Wacom Cintiq Pro 16,其他原画用Cintiq13和数位板。从纸转到数码的原画更愿意使用可以直接看到线条的数位屏,从一开始就在数位板上作画的年轻人则可能继续沿用数位板。数位板的一个好处是作画画面不会被持笔的手挡住,画线更加自由。作画尺寸方面必须统一,采用A4大小,1080P,188dpi,layout和上色也必须统一,防止在统一分辨率的时候产生锯齿。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13)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14)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15)

为了统一线条而做的笔刷图示和设置。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16)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17)

因为第五集的线条相比其它集数粗,所以专门做了第五集的人物设计,简化了一些细节。有些地方两条线并为一条线。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18)

为了保留原画线条,为上色做了大量的注释。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19)

这个镜头因为在正片是人物是静止的,所以layout上直接上了色,是直接跳了三个步骤,是本集原画上色的典型镜头。

人工智能的导入

本集的制作还有两位AI的参与,分别是時季ヶ原 埋(姐,负责中割)和時季ヶ原 写(弟,负责描线),人物设计由谜之动画团负责,也就是吉成钢,吉成钢负责了本集开头长达两分钟的成片制作。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20)

時季ヶ原是DWANGO开发的AI,目标是能使用在普通商业动画中,当然本集不是典型的商业动画,不过为了尝试AI,专门挑了一些镜头给AI做。不过AI能做的部分还是很少,必须经过人工修正,人工的部分也并不方便,末泽说至今的尝试下,省下的时间基本等于要多花的时间,完全放手让AI做还是不可能,不过他赞同这个发展方向,希望能帮到这个AI项目。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21)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22)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23)

左边是原画,中间是時季ヶ原写做的描线,右边是人工的修正。写把原画写的注释也描了。末泽评价眼镜部分难以直接获得想要的效果,必须进行修正。

時季ヶ原埋做了地面塌陷部分的一中割。

時季ヶ原埋做了中间升起的烟的一部分中割。两部分都是相对不重要的部分,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修正,暂时还只能用在这些容错率较大的部分。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24)

自动描线中割AI从几年前就是经常提到的话题,不过AI本身的进化需要大量的现场制作经验和深度学习,成熟的AI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如果动画流程中简单却又花时间的部分能由AI完成的话,能省下在创作上的大量时间,对于业界是一大福音。

参考资料

  • 原画・動画・仕上げの垣根を越えデジタル作画ならではの表現で描く、劇場版『フリクリ プログレ』
  • ドワンゴのAI技術でアニメーション制作を支援へ、劇場版『フリクリ プログレ』とCM『すすめ、カロリーナ。』の一部で使用

动漫制作技术笔记(数码作画以及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再一次突破-FLCL)(25)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官方网站:anitama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Anitama0815

合作邮箱:bd@anitama

原文: m.anitama/article/599b5012b2a802bf?utm_source=toutiao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