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未读五千卷不得入此室条幅(在错落有致中形成统一)

赵之谦未读五千卷不得入此室条幅(在错落有致中形成统一)(1)

图1 赵之谦 为五斗米折腰

赵之谦所刻“为五斗米折腰”印(图1),字法采用小篆,字势修长,张弛有度。如“为”“斗”二字,上紧下松,形成自然的收放关系。“米”“折”两字,重心在中间,起到平衡印面的作用,同时“米”字上下舒展,“折”字三个竖式笔画外张,自然有张力,和中间的中宫紧收形成对比,一张一弛,笔意尽显。上面三字“为”“斗”“折”疏密有致,下面三字“五”“米”“腰”左右对称,收放自如,整体和谐统一,笔意尽显,婉转飘逸。在刀法上,赵之谦既用浙派的切刀,也用皖派的冲刀,善用冲切结合的刀法。用刀时腕力十足,削石如泥。线条均匀不一,如书法中的“屋漏痕”,颇具金石气息。从布局看,六字平均分布,又有微妙的穿插挪让。如上排的“斗”和“折”,“折”字“斤”部和“斗”既有相接又有避让,两字篆法舒展,空间感自然协调。再看整方印章的排布,笔画空间最大的两个字“五” “斗”,上下左右错落,使得整方章疏密有致,统一中形成对比,令观者赏心悦目。

“为五斗米折腰”是赵之谦自用印,起初未署款。后人以“[为] 叔戏反陶彭泽语以自况”落款,另一侧为唐醉石补款:“悲翁尝与长洲江弢叔湜、会稽丁蓝叔文蔚游东瓯,文采风流,金石照耀,时称三叔。然悲翁治印,于邑极少流传,盖其兀傲之性,不屑为人,非真知笃好,或斩不与也。节厂三兄寝馈金石,为邑中后起,于海上得悲翁刻印数十方,足补其乡文献之,岂独资后学师事而已。己丑正月,醉石记。‘人’字下脱‘作’字,‘之’字下脱‘阙’。”(图2)通篇气息自然流畅,字势古拙高奇。

赵之谦未读五千卷不得入此室条幅(在错落有致中形成统一)(2)

图2 唐醉石补款

赵之谦未读五千卷不得入此室条幅(在错落有致中形成统一)(3)

王汉闻临赵之谦 “为五斗米折腰”

这方印是规格为4.8cm×4.8cm×5.3cm的青田石。青田石细腻爽脆,易凸显印作的金石气息。“为五斗米折腰”是赵之谦在担任江西鄱阳知县时所刻,其终日因官场勾心斗角、养家糊口所羁绊,郁郁不得志,故刻此印自讽,加上其遒劲老辣的线条、残破不均的边框,给人一种岁月沧桑、壮志难酬的唏嘘感。

(文/王汉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