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1)

|胡叁叔

编辑|胡叁叔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2)

少年人物都有着丰富而复杂的个性特征,而《蝇王》则是以拉尔夫为主体,以他为主体的“理性”形象得到了彰显。

作家没有给他描绘出一个成年和完善的人物:他初到岛上,心情愉快,沉溺在“这座岛屿是我们的了”和“拥有它的快乐”之中;他和杰克之间的首次矛盾源于对领袖地位的竞争,那种想要征服和拥有的渴望不仅仅是杰克一人的事;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3)

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把真心帮助他的猪崽子放在眼里,还带头嘲笑他。他还参加了杀死西蒙和随后的一场舞会;

当事情越来越糟糕的时候,他就像是一个白日做梦一样,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可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这一切。很明显,如果没有杰克这个竞争者,拉尔夫根本算不上一位领袖。

相比之下,《恶童日记》里的这对孪生兄弟则更象是拉尔夫的“文明人”与杰克的“凶残人”的“组合”。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4)

他们都是非常现实和务实的人,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为目标,做出和杰克同样的残忍行为,区别只是杰克渐渐沉浸在“恶”所产生的愉悦之中,被自己的原始天性所控制,失去了理性。

但这对孪生兄弟,却是一个理智的人,他们不是无缘无故地做坏事,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按照“真实”来写的。

他们把给她们面包和打扫卫生的佣人用炮弹打得遍体鳞伤,这似乎是一种无私的举动,其实是对她们恶作剧;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5)

他们表面上残忍地杀害了奶奶和兔妈妈,其实却是在解救他们。在他们看来,这种行为并非“恶”,而且与他们的行动逻辑相一致,都是“正确的”。

这对孪生兄弟的个性也表现在了他们心中那被压抑却又残留着的对温暖的认同感和向往。在奶奶家里,尽管奶奶对他们很不好,但是他们依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奶奶。

他们对被欺凌的邻家女孩——小白兔很好,还帮她把那些欺凌她的大白兔赶走;他们以落荒而逃的士兵为借口,带上了毛毯和食品,鞋匠出于相同的原因把鞋送给他们,他们衷心地向他表示祝愿,并且告诉奶奶:“不是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小气。”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6)

相比之下,《蝇王》里的儿童却将西蒙当成了“野兽”,并将其杀死,这说明儿童的精神状态是混乱的,失去了分辨是非的能力。

当这对孪生兄弟能对别人的粗俗言辞漠不关心时,他们一想到妈妈的轻柔的话就会流下眼泪,他们就会用精神上的痛苦来折磨自己,用反复的轻柔的话来麻痹自己。

当她们开始学习乞讨的时候,她们会刻意将那些给她们的东西扔下,而她们最不愿意扔下的,就是那些被她们脑袋碰了一下的人。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7)

他们的冷漠和拒绝,正是他们被封闭和僵化的内心深处,对爱情和温暖的渴求。

从《蝇王》里的两个“杰克”到《恶童日记》里的两个孪生兄弟,他们简单地变成了“恶童”,这与他们生活中的不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8)

二.动因:生活条件改变

在《蝇王》和《恶童日记》中,儿童都发生了从一个文明的社会走向一个野蛮的社会,而这一社会转型又是由于在成年人的社会中发生的冲突所致。《蝇王》里,儿童从英国逃出,逃到南部,因为一架飞机被打下来,他们误打误撞地逃到了珊瑚岛上;

《恶童日记》里的一对孪生兄弟原本随妈妈住在城里,妈妈将他们接到奶奶家里,是因为怕战争,怕粮食吃紧。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9)

他们的目标是逃跑,是寻求庇护,但现在,他们已经被逼到了绝境。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没有成年人的保护,他们什么都要靠自己,所以他们才有了成为“主宰者”的可能。

1.突然改变的情况。

尽管两个人的生存环境都是突如其来的,但是,孪生兄弟面对的“野蛮”是人为的,是不完全的,这种不完全的,是从奶奶、邻居等人的非人的生存模式中衍生出来的,但是,这座城市依然是一个有着社会关系的人的世界,新的生命与旧的生命是相连接的,是一种过渡。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10)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适应这种变化。一开始,她们还对奶奶家里的污秽环境颇有微词,奶奶煮东西时又要吹鼻子,弄得她们一点胃口都没有。但是她们不久就开始“不在意”起来,她们也像奶奶那样污秽不堪。

她们也清楚地意识到,把大都市里的一切都搬到这里来是不行的;但《蝇王》里的这些小孩,面对的却是一座荒岛,与周围的一切都隔绝开来,这里只有他们这些小孩,他们除了“适应”,就是对这座荒岛的更大的渴望。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11)

他们把荒岛据为己有,企图在那里建立一个他们心目中的国家,这就是一切灾难的原因。

荒岛上过于简单的环境,却因为孩子的想象力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变得无比“复杂”,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怖,从幼年的孩童身上蔓延开来,渐渐占据了每一个人的心神,当他们尝试着去猎杀那些不存在的猛兽时,那种恐怖就变成了一种与他们格格不入的东西。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12)

2.受试者数目,《蝇王》中的儿童以“群体”的形式进入荒岛,人数上的巨大差距让他们产生了自信和战胜自己的渴望,但同时也让他们忽略了内在的危机。

事实上,他们的年龄、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他们的身份并不相同,以杰克和拉尔夫为例,大男孩和“小家伙们”分别代表了这个世界上的各个阶级,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存在着各种矛盾,杰克和拉尔夫在领导地位上的竞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13)

在《恶童日记》中,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在来到奶奶家后,故意摔倒,然后在楼上偷窥奶奶和其他士兵的生活,他们把自己藏起来,然后偷窥别人的生活,这说明了他们的人生态度,他们不依靠别人,也不需要什么盟友,他们很清楚。

“没有人会庇护我们,我们只能靠自己”,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他们成为了一个整体,也让他们可以在两个人一起做的事情中,保持着默契,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活下去。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14)

由于受到不同的社会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二者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所体现出来的“恶”的性质却是不同的。

三.本质:直觉的邪恶和理智的邪恶

在《恶童日记》、《蝇王》等作品中,儿童的所作所为不宜用“恶”字来描述,而应以“原始”字来描述。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15)

《蝇王》中的“姓名”是一个文化符号,而把名字遗忘则是珀西佛尔堕落荒而逃的一个重要迹象。

那个被称为“猪崽子”的年轻人,是一个沉稳而又沉稳的年轻人,曾经用一副眼镜,将荒岛和人类联系在一起,但他从来没有被人知晓过,一直以来,他都是最尊敬也是最维护海螺号的人,但从一开始,他就被人耻笑,甚至被人嘲讽,甚至被拉尔夫嘲讽。

他的遭遇反映出儿童本能地、无意识地拒绝文化。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16)

荒岛上的儿童最初的所有行动,都是围绕着“生存”展开的,在拉尔夫成为他们的领袖之前,他们受到的文化熏陶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习惯于听从“海螺”的召唤,并且相信“得救”才是当前生活困境的最佳出路;

久而久之,由于过去生活中残余的惰性力量逐渐消退,儿童对所谓“得救”的认识逐渐变得冷漠,甚至于“必须思考一下,才能记起什么得救”;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17)

拉尔夫用贝壳召集了一场又一场毫无意义的大会,让这些年轻人失去了耐心,在这座荒岛上,“民主”、“秩序”之类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任何诱惑力。而杰克一伙人所追寻的打猎,则更能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强大。

那种凭一己之力打败野猪和大自然的喜悦和满足,盖过了依赖他人的愿望。正是由于人类天生的征服欲望和支配欲望,才导致了荒岛儿童的腐化,才导致了荒岛之外的战争的发生。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18)

这些儿童在荒岛上同大自然进行的斗争,仿佛又一次重现了他们最初的生活,他们的一切行动都表现出了最原始的人性的本能。

正是这些本能的渴望,才让人族变得如此强大,而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进化,最终,人族还是选择了自我毁灭,回归到了最初的状态。

杰克等人决定“涂上脸”,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抛弃了自己的文化,融入了自己的原始社会,这是一种腐朽,但不可否认的是,拉尔夫等人的宣传并不足以支撑他们在荒岛上继续生活下去,他们的腐朽也是人类的天性和求生欲望的驱使。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19)

拉尔夫一再说出“得救”和“回家”两个字,但他一直深信并寄予厚望的成年人的社会,却恰恰是把他们带到这个窘境中来的罪魁祸首。

成年人的战斗,就像拉尔夫和杰克的战斗一样,变得更加高级,更加危险,也更加具有毁灭性。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20)

在《恶童日记》中,孪生兄弟的“恶”也来自于他们自身的存在,他们的确依赖于自己的行为来实现自己的自卫。

他们相互拳打脚踢,进行身体上的痛苦训练,这样他们就可以忍受警方的严刑拷打;他们打伤了邮递员的双脚,并设法得到了妈妈给他们的钱和信;他们能洞悉别人的人生,能通过观察和学习来处理不同的人和情况。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21)

从前文的角度来看,他们一直都很平静,很理性,不像拉尔夫那样,一直认为自己的父亲会来拯救自己,所以才会在大人们的注视下嚎啕大哭,他们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妈妈流过一滴泪水,哪怕是从自己的爸爸身上走过。

二战期间,罪恶累累的犯罪分子中不乏大量的科学家和建筑师等精英,使得人们对人性的复杂程度逐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22)

与《蝇王》中“本能之恶”的无意识、无意识的堕落相比,《恶童日记》中的孪生兄弟表现出的是一种能动的“理智之恶”,而且因为理性的原因,这个“恶”表现出的是一种更加残酷的人性阴暗面。

两本小说的结尾都是一个开放而深刻的结尾。在《蝇王》里,那个警察救了拉尔夫,但没有人能救他,也没有人能救他,他只能选择一条道路,那就是为了上级的命令,为了所谓的国家的荣耀,为了自己的国家的利益,不断地杀害更多的人,直至自己被人杀害为止。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23)

结语

当拉尔夫重新回归“文明世界”时,他会变得怎样,他会不会重新找回自己的童年,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类本性,还是继续过着杀人的生活,这一点,作家没有告诉他。

在《恶童日记》的最后,原本一模一样的两个人第一次分道扬镳,那个愿意回家的孩子,会不会和《蝇王》里杰克那一伙人一样,失去了理性,变得残暴,那个决定离家出走的孩子,会不会变得更好?原本,他们应该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24)

但是,当他们失去了一颗赤子之心,再加上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野兽,他们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作者在其作品中,不断地提出对人类文明脆弱的问题,并把上述一系列的不确定归结为一个主题,那就是对人类前途的怀疑和担忧。

参考文献

蝇王故事情节概括(试论恶童日记和蝇王的异同)(25)

1.《恶童日记》

2.《蝇王》

3.《儿童文学概论》

4.《儿童文学的人性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