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除鱼沙里的菌(洗了条鱼面临失手)

刚刚看《贵阳晚报》的一条新闻,只看到标题“贵阳男子在家洗一条鲈鱼,手竟起可怖变化,可能面临截肢”,本能地打了个楞:不会又是#创伤弧菌#吧?!

如何清除鱼沙里的菌(洗了条鱼面临失手)(1)

点开一看,果不其然:这位贵阳的王伯,在菜场买了条海鲈鱼回家烧菜,在刮鳞清洗时,左手无名指、小指间被坚硬的鱼鳍扎了一下,没出血伤口也不大,经常洗鱼偶尔也会被扎的他就没在意。

鱼吃完了,第二天发现,头天被扎的地方有点肿,就喷了点儿云南白药,到了下午,红肿反而更大了,王伯于是去了医院。治了两天,全手肿胀、起大泡,医生发觉不对,一问接触过鱼,于是赶紧转院省医的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在提取了组织标本,再结合临床症状,确诊王伯感染了创伤弧菌,此时,肿胀已经沿手而上发展到腋下。经过几天的治疗,肿胀开始减轻,但手依然没有知觉,医生估计,王伯的手可能面临两种结果:往好了发展,可以保住这只手,但部分功能可能丧失;往坏了发展,就可能面临#截肢#,以此阻断组织的溃烂、坏死。

如何清除鱼沙里的菌(洗了条鱼面临失手)(2)

创伤弧菌也叫海洋弧菌

仅仅是洗条鱼就可能失去手,其实,遇到创伤弧菌,这还算是幸运的,有数据显示感染创伤弧菌后,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50-70%,美国最保守的统计也有30%,比眼下谈之色变的新冠病毒致死率高太多了。

这创伤弧菌什么来头?这么狠毒?嗯嗯,创伤弧菌的名头儿不响,可还有一个弧菌的名字却非常响亮,#霍乱#弧菌,可能它们家的“人”都比较狠吧。

如何清除鱼沙里的菌(洗了条鱼面临失手)(3)

王伯被感染的手,图片来自《贵阳晚报》

叫创伤弧菌可能有点儿不利于想象,它的另一个名字就明了多了——海洋弧菌,咸咸的海水就是它们的生存环境,而且分布广泛。曾经因为感染后肌肉、组织溃烂,肉就像被吃掉一样,美国人曾把它叫做“吃人肉细菌”,就像现在它们把阿米巴原虫称为“#食脑虫#”一样,很形象。

创伤弧菌生活在海洋中,游弋其中的鱼、虾、蟹、贝类就难免沾上,而我们把这些海产品买来清洗、加工,创伤弧菌就和陆生生物的我们发生了交集。浙江曾做过专项检测,发现弧菌的检出率从高到低分别是甲壳类、贝类、鱼类。

如何清除鱼沙里的菌(洗了条鱼面临失手)(4)

王伯被感染的手,图片来自《贵阳晚报》

在清洗生的鱼虾等海货时,一旦被鱼鳍、虾枪刺伤,而恰恰这个鱼鳍、虾枪沾染着创伤弧菌,就可能进入伤口,这种伤口一般都小而深,缺氧的环境更适合它的生存、繁殖,破坏肌肉组织,如果进入血液更会造成菌血症。

创伤弧菌喜欢温暖的海水,所以眼下正是它生长、繁殖的高峰,热带、亚热带就更甭说了。

如何清除鱼沙里的菌(洗了条鱼面临失手)(5)

除了进入伤口,如果生吃遭受创伤弧菌污染的海鲜,还有可能造成肠胃症状,所以美国疾控中心很早就给出了建议:尽量不要生吃牡蛎等贝类,加热一定要彻底,毕竟,再刚的病菌,也架不住足够高的温度。

此外,就是勤劳的我们,在处理鱼虾等海产品,尽量带上厚一些、不容易扎透的橡胶手套。有人说,我被扎过好多次,也没怎么着哇,这不是赶不上都是万一,赶上了就是一万了么?#医学小科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