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三圣塔为啥叫三圣塔 尉氏太平兴国寺塔有两奇

北宋第二个皇帝宋太宗赵匡义(赵光义,赵炅)共使用了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5个年号,其中“太平兴国”从公元976年12月用到984年11月。

沁阳三圣塔为啥叫三圣塔 尉氏太平兴国寺塔有两奇(1)

宋太宗是宋代几位较为崇佛的皇帝之一,即位后第二年即太平兴国二年,重建京城开封的龙兴寺,并以年号改为“太平兴国寺”。

据“佛祖统纪卷四十六”:太平兴国三年,宋太宗将“太平兴国”的寺额,敕赐给天下无名之寺。

因此,太平兴国寺遍布天下,比如江西袁州(宜春)、山西平阳府(河东,翼城)、太原府五台山(楼观谷白鹿寺)、江苏蒋山(钟山)、河北开州(河南濮阳)、河南开封府中牟县、河南开封府尉氏县等地,皆有太平兴国寺。只是沧海桑田,千年之间这些寺院时毁时建,如今大多只剩寺名了。

沁阳三圣塔为啥叫三圣塔 尉氏太平兴国寺塔有两奇(2)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组照片,是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城关镇建设路和人民路的交叉口东南角太平兴国寺塔。(王子瑞摄)

尉氏太平兴国寺塔,又名东关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明洪武元年(1368年),兴国寺僧操持着依旧址重建。

资料显示,兴国寺内曾有五佛殿、三佛殿、寝殿等,可惜寺院早已不存,只剩古塔巍然矗立千年。

尉氏兴国寺塔相比其它宋塔,有两处“特别”的地方:

一是宋塔多为平面八角,而该塔平面为六角,较为少见(始建于北宋皇祐三年的河北临城普利寺塔,平面为四角方形);

二是佛塔多为七层、九层、十一层的奇数层,然而该塔为偶数八层,较为少见(辽大安八年所建的河北涿州云居寺塔为六层)。

沁阳三圣塔为啥叫三圣塔 尉氏太平兴国寺塔有两奇(3)

宋代八层重檐楼阁式六角砖塔,在地面以上八层,高约三十米,塔身呈六棱锥状。

塔通高30米,基底直径7.06米,占地面积32.49平方米。

塔刹为六角形伞状攒尖,上置宝瓶,具有明显的宋初风格。

顶层的塔檐与其他各层稍有不同,其中之谜可由塔心柱所嵌一方塔铭破解。

沁阳三圣塔为啥叫三圣塔 尉氏太平兴国寺塔有两奇(4)

太平兴国寺塔内外用青砖,且全部采用的是“卧砌法”——砖与砖之间衔咬,坚实稳固。

沁阳三圣塔为啥叫三圣塔 尉氏太平兴国寺塔有两奇(5)

塔身檐上每层有一平座,尤以二、三层略宽些。

每层的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平座面阔渐次收敛。

塔身檐下及平座斗拱为仿木结构砖砌,斗拱用材比例硕大,制作规整,有四铺作和五铺作两类。

沁阳三圣塔为啥叫三圣塔 尉氏太平兴国寺塔有两奇(6)

从塔门进入,内有台阶,绕塔心柱盘旋可达塔顶。台阶极陡峭,过道也很窄狭,仅容一人通过。

塔身檐上每层有一平座,尤以二、三层略宽些。每层的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平座面阔渐次收敛。

塔身檐下及平座斗拱为仿木结构砖砌,斗拱用材比例硕大,制作规整,有四铺作和五铺作两类,应是宋代建筑艺术成就的完美体现。

沁阳三圣塔为啥叫三圣塔 尉氏太平兴国寺塔有两奇(7)

尉氏兴国寺塔身内外镶嵌了很多佛砖佛龛,约250余尊。佛砖质如石,砖雕佛龛皆呈方形,中间有圆龛,龛内浮雕袒胸佛像和观音像,有坐有立,姿态各异,线条流畅。

佛龛边沿处刻有施主职名,如“雄勇第一指挥第三都长行xx”“神骑第一“第四都郭xx”等。

沁阳三圣塔为啥叫三圣塔 尉氏太平兴国寺塔有两奇(8)

尉氏兴国寺塔,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