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献综述的二十八个要点(师兄独门经验贴)

  不管是刚入学的萌新即将开题,还是高年级毕业在即的师姐论文写作,或者已经工作的师兄,课题相关的综述是始终绕不过去的「拦路虎」。

  既然逃不掉,我们就只能偏向虎山行。

  其实,综述撰写并非大牛们的独门绝技,而应该是每位科研工作者的必备基本功,最近喜提一篇 Review 的师兄想叨叨几句,算是抛砖引玉。

  文献综述是在了解研究领域的过去发展的基础上,综合论述目前领域内的现状和不足以及判断和前瞻未来发展的一种文章类型。

  综述不仅在学术期刊上占据不少版面,甚至还有专门的综述类期刊,如 Annual Review 系列中生物学的 Biological Review、生理学的 Physiological Review 等。

  相比于原创 Article,不需要实验类型的 Research,因此对于综述类型文章,只要选定方向,便可以一杯茶,一包烟,一篇综述写一天。

写文献综述的二十八个要点(师兄独门经验贴)(1)

  1. 准备阶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开始综述写作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一个综述方向。

  如果是刚入组的小伙伴,可以在把握课题组研究大方向的基础上,阅读以往组内发表的文章或者导师的基金标书以及师兄师姐的任务计划书等。

  找寻一个合适且感兴趣的切入点,有利于提高对整个课题方向的把握能力和后续 Article 类文章的实验研究。

  其次,与发表原创型 Article 需要有足够的实验数据支撑类似,综述类文章则需要详尽、全面的文献奠基。

  当然,全面不是指把以往前人数十年的文章全部下载阅读,早期的文章应该已经有人总结过。因此,重点查找最近 3-5 年或者 10 年内的综述文章,牛顿不是说嘛,「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要学会站在前人肩膀上远眺世界。

  通过选定课题方向的多个关键词以及不同的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阅读,为下一步「烹饪」提供原材料。

  最后,说到数据库,首选 Web of Science 和 Pubmed,中文可以用知网。

  但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可能有不全面和不及时之处,比如最新 Online 的文章在 Web of Science 会有一定的滞后时间,可以运用神器 SCI-Hub 或者 Scopus。

  当然,合理利用 Google 里的 Google Scholar 往往会事半功倍,比如,引用次数指标里可以直接链接到引用此篇文献的其他文章,增加关键词搜索的靶向性同时提升效率。

  这样通过详细全面的文献检索,至少先做到心中有米下锅,对综述课题方向的发展脉络、研究进展以及最新成果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

  2. 中间阶段——工艺善其事必先利器

  在选题既定和详细全面文献检索的基础上,中间阶段便是参考文献阅读和综述撰写过程。

  以笔者的经验来看,一篇综述文章涉及的参考文献至少要上百篇,其中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大概占三到四成。

  首先,这些参考文献的管理需要一些神器,才能便于高效阅读(「科研论文时间」公众号后台回复「ky」可获得一些科研神器)。

  比如,文献管理神器——Endnote;阅读神器——知云文献翻译,可以直接对选中的文章进行翻译,且内置谷歌生物医学专用翻译,阅读文献效率翻番(可参考本号往期文章:10 款神器,帮你找到文章发表的正确姿势……)等。

  其次,阅读文献可以先读中文的综述和文章,大致了解课题后,再追根溯源读英文综述,最好从 First 发现或发明本领域第一人的文章读取。

  比如,以基因编辑领域为例,领域的领头羊是博德研究所 David R. Liu,建议先以时间顺序尽可能找最开始或者本领域第一人的文章,慢慢咀嚼阅读。

  再比如,如日中天的单细胞测序,奠基人是北大的汤富酬教授。你可以从 2009 年汤老师发表的第一篇单细胞测序技术文章开始阅读。

  在精读大佬文章后,剩下的文章可以跳跃性的看标题和摘要,追本溯源能让效率翻倍,否则精读已检索的数百篇文章耗时费力很不现实。

  同时,强烈建议阅读文献最好以「高亮笔划出 读书笔记」形式,毕竟好记忆不如勤动手,否则那些阅读过的文献就像被风吹过的夏天般不留痕迹。

  最后,便是综述撰写过程,最好先拟定一个文章的大纲,有了整体骨架后再内容填充,可以利用前人类似的模板进行参考对照撰写。

  关键的内容要将参考文献分门别类整理后,用自己的语言紧紧围绕大纲和论点进行填写,注意不要机械地进行复制粘贴,否则 13 个字连用的话,查重都过不了!

  当然,更不能中英文综述互相翻译后投稿,毕竟学术不端是红线坚决不能逾越。

  最后,写好综述一定要学会自己总结以及观点升华,要能做出客观评价、并发现新的问题、更能提出改进方法,甚至对未来展望和发展前景提出建议和设想。

  3. 最后阶段——行百里者半九十

  整体文章初稿出炉后,要反复修改,另外注意细节,在回溯全文过程中重点注意以下 3 个部分:

  有关成文经验:

  1)选题要细而精,不要铺得太广太大,也不能太窄,否则像 Article Research。

  以基因组学研究为例,如果写「基因组技术研究进展」则过大;如果是「秋刀鱼的基因组学研究」则太窄;

  2)写作初稿最好是一气呵成。

  否则再而衰,三而竭,时间成本会加大,另外确定大纲后细分成一个个小节,更容易完成;

  3)多运用短句。定语从句太多把人绕晕的同时可能产生歧义。

  4)要掌握论文撰写的方法论,学会照猫画虎,站在前辈肩膀上能看得更远;

  有关 Figures:

  从其他文献中摘取图片时,不要使用截屏的方法,这样图片的分辨率不够。

  建议用 PS 打开「.PDF」格式的文件,对所需的图片进行裁剪,再另存为「.TIFF」/「.JPEG」格式,另外,引用别人图片记得标出版权来源。

  有关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要有代表性,选择的文献应该对学科领域发展有重要贡献(Significant Development),特别是开山之作,另外还有突破性进展的里程碑文章;

  2)要对参考文献中的结果或结论进行评述,特别是要有个人的学术观点,最后对学科领域发展的展望,最好可以根据自己见解提出可能的有潜力发展方向或价值。

  总之,作为科研工作者,文献综述是决定科研工作理论水准的重要因素,也是早晚会遇到并且难以逃脱的宿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提前高筑墙广积粮,在吸取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未来才能气势如虹,下笔如有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