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通办和互联网+的区别和联系(如何打破一网通办)

当前,制约一网通办的主要障碍在哪里呢?
  • 有人说,是用户的使用习惯问题,多数的企业和群众甚至都不知道还有一张网,如何又能进行网办呢,因此,要向群众宣传一张网。
  • 有人说,是用户体验的问题,线上的办理,不能像电子商务购物那样简单,一个低频的行为,用户本身的注册意愿就不强,加上程序流程复杂,材料收集上传不便,何谈吸引用户使用呢,因此要提高交互感和用户体验。
  • 有人说,是共享没有做到位,许多需要部门提供的材料,依然需要群众搜集,证明、证照和材料共享不到位,因此,要提高材料的共享比例。

还有人说,是网办的顶层设计不合理。

如果一网统建,将各地的所有版块的业务事项全部实现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技术和实施力量,机制建设以及协调沟通成本巨大;如果统分结合,各地的意愿、资金、实力、速度也制约着全面一网。

我想,还有一项,是非常重要的制约,《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电子证照和加盖电子印章的电子材料可以作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依据”。

这就好比线下窗口收集的材料,每一张材料都需要群众加盖公章和签字一样,线上的材料,要么是电子证照,直接由政府部门提供背书,要么是电子材料加盖电子印章,这样才是合法的依据,那么在电子印章不普及的当下,群众就算在线上提交了电子材料,因为没有电子印章,还得继续跑线下窗口。

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呢?

  1. 识别事项的办理情形,查询类等简易事项,除了共享的电子证照并不需要提交额外的材料,或者这些材料相关政府部门可以提供(前提是政府部门的原来的数据电子化了,且建立了交换机制),这种情况下,就好实现。
  2. 需要额外提交材料的,或者政府部门没有提供共享机制的,就需要线上咨询、线上申请,线上预审,线下窗口递交加盖公章和签字的材料,或者邮政双向快递可以减少群众跑腿。
  3. 不必一定拘泥于一网通办,线上咨询、线上查询、线上预约、线上申请、线上预审、线上评价做好了,也是能极大提升群众的办事效率的。当下群众的办事流程分为全流程网办,所有流程线上全办完;半流程网办,线上到预约或者申请预审,线下窗口提交;全线下办理,全部流程在线下完成。针对一个城市的所有事项,精细化梳理,明确告知,这样群众的满意度也能大大提升。

一网通办和互联网+的区别和联系(如何打破一网通办)(1)

来源:一窗式改革集训营课程PPT


我们往往追求一网通办的数据,而失去了我们做这件事的初心,就像各地的一件事梳理一样,当大家开始追求数量的时候,有多少人考虑真正的落地效果。新生儿一件事,实实在在在各大医院产科落地,才是对群众最大的方便。

盐湖区的最新改革成果值得借鉴。在「一窗研究院」的协助下,盐湖区实现了新生儿一件事联办集成服务改革。

(一窗汇·全国政务操盘手群 胡绍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