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三任妻子为什么都姓王(从苏东坡和两任妻子王弗)

大文豪苏东坡一生宦海浮沉,起起落落,却有着让人羡慕的两次婚姻。

然而,很少有人去想好的婚姻情感被人羡慕其实是不离不弃的双向感念和同喜共忧。

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一生写了两部传记一部是《武则天传》,另一部就是《苏东坡传》。

苏东坡三任妻子为什么都姓王(从苏东坡和两任妻子王弗)(1)

他在《苏东坡传》序里写到: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

这样高的赞誉,再没有第二个诗人能有。

林语堂给苏东坡贴了很多标签儿,乐天派、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散文作家、新派画家、酿酒的实验者、工程师、假道学派的反对派、士大夫、瑜伽术的修炼者、佛教徒、诗人……

其中最让我动心的却是后面这两段:

高度的智力,天真烂漫的赤子心——有蛇的智慧和鸽子的温柔敦厚。

他之写作,出去自得其乐,别无理由。而今人吾人读其诗文,别无理由,只因他写得那么美,那么遒健朴茂那么字字自真纯的心肺间流出。

林语堂先生几乎把所有最美好的赞誉都给了这位质朴、豁达又平易近人的伟大诗人。

这两段赞美,足以让最世间可爱女子欣赏和爱恋,愿倾一生相扶、相依和相守。

作为追求婚姻幸福,期待与爱人常相守的女人,多希望自己爱的那个人是有一颗赤子心啊,而恰巧他又诗文通透,心思仁厚。

01 原配王弗,少年相伴,慧心相佐

苏东坡三任妻子为什么都姓王(从苏东坡和两任妻子王弗)(2)

苏东坡是豪放派代表,很少有情诗,最有一名的一首情诗就是《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在妻子王弗死后的第十周年,写给亡妻的一首诗,我相信就连最不喜欢语文的女孩也会全诗吟背。

活着的时候伉俪情深,死后十年,还被这样牵肠挂肚地怀念,可世之上,也没有几人。

王弗并不是苏东坡的初恋,他的初恋却另有其人,据说是堂妹,在《苏东坡传》里提到。对初恋,苏东坡也一直放在心里,也曾在她逝去后泪落,也曾有深深怀念。

苏东坡先生是长情又不藏情的人,从他的文采和他的男子气场上都可以看出。他光明磊落,襟怀坦荡。

诗人一生中最浪漫最单纯的婚恋时间,是妻子王弗在世的短短几年。

王弗比苏东坡小三岁,家住青神,距眉山镇南约十五里。她蕙质兰心,善读诗书,精明能干,却不攀不抢,从不在丈夫跟前卖弄。他常伴苏轼耕读,大多时是为他铺纸研墨,添火加衣。

苏东坡二十一岁时,父子三人跋山涉水奔赴开封赶考,那时父亲已经四十七岁。他和弟弟苏辙高中进士,高龄的父亲也因学识和政治见解被大学士欧阳修举荐。

宦途正要开始,母亲却病故。守丧三年,父亲和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一同再次远离家乡赴京听任。七百里水路,四百里汗路,三个月夫妻同路同行。

年轻纯正的心,带着美好的愿望奔赴前程,经瞿塘峡,过滟滪堆,引发多少豪情诗意,凌云壮志!

这样的时候,最容易增进彼此间的感情。诗人和妻子也会单独或饮或休或观景,夫妻之爱就在这遥远旅途的陪伴里依山水而长。

才入仕途,苏东坡认为天下无坏人,个性洒脱,不拘小节。小三岁的王弗总能不经意间点化诗人,她极爱苏东坡的才华,尽所能给他提供才华以外的支持,帮助他识人、辨事,却从不显耀自己。

这样的妻子,在年轻时,再好不过。

苏东坡仕途坎坷,有许多落魄之日,但这样美满的婚姻却非常少见。

年轻时即使有些年少轻狂,但他是坦荡温厚的人,能听得下妻子的建议,对妻子又有信任和深情,更有古人身上难得的平等和坦诚。

其实,从苏东坡为官、罢官,和百姓之间的关系,对神鬼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少有门第之见不寻花问柳的理想丈夫。

王弗却比父亲苏洵还早逝四个月,去世时儿子才六岁,苏东坡此时也没有大成,他起伏跌宕的人生还不算真正开始。

02 第二任妻子王闰之,丰润了经年

苏东坡三任妻子为什么都姓王(从苏东坡和两任妻子王弗)(3)

第二任妻子,是夫人王弗去世不久成婚,是王弗的堂妹,比诗人小了整整十一岁,成婚时已经二十一岁。对北宋时期的女孩儿来说,算是非常的晚婚。

据说,是王弗有意托孤,而堂妹也十分仰慕苏东坡的才情,敬重姐姐。在定亲时,王闰之应该是十八岁,正当年。她重情,个性温良格。

婚姻二十五载,同姐姐一样先逝于诗人。

这二十五载,是一个女人成年后全部的生命。苏东坡经历了升迁、富贵,也曾长期被贬甚至被逐出祖国,大起大落,大落又大起,几多坎坷和贫穷。

王闰之和诗人,甚至是和整个苏家,同甘共苦,一起经历风雨飘摇。她自己生有两个儿子,对姐姐留下的儿子同样视如己出。

王闰之和姐姐不同,她的温顺,正合了已经经历官场、通了人情世故的诗人。

北宋早有官宦出游歌姬作伴的惯例,苏东坡也常加入其中。王闰之从不参谋,她给丈夫最大的信任。事实上,苏东坡虽然同情这些歌女,也有往来,却从不流连。

王闰之身为进士的女儿,能读能写。但她却亲自只给丈夫做眉州家乡菜,做诗人最爱喝的姜茶。她的清醒,融进了诗人偶尔的喜怒无常,是清泉般的存在。

苏东坡人到中年,越发从容和牵挂黎民百姓,也不再写独立的情诗,但他的很多诗里都能找得见夫人王闰之的影子,她在他的字里行间。

她是诗人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当诗人在密州生活艰苦,对新所得税愤怒至极,孩子们却在揪着他的衣角欢闹。

他说:孩子们真傻!

夫人却说:你才傻,你一天闷坐,有什么好处?好了。我给你弄点酒吧。

诗人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首自得的小诗:

《小儿》

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

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

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

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

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

这是茶米油盐里的诙谐、相知和感念。

乌台诗案以后,诗人被各种贬谪,王闰之始终不离不弃,相随相顾。

他们一起走过密州、徐州、湖州、黄州、汝州、常州、登州、开封、杭州、颍州、扬州,身行万里伴天下,不过如此吧。

长嫂如母。苏辙有三个儿子七个女儿,他不擅长人情往来,嫁娶都是由哥哥来办,这里少不了嫂嫂的操劳。

宋徽宗时,国家元气已衰。新皇太后摄政,所有元老一律赦罪,苏东坡也遇赦。

他渡海到雷州,又被一纸命令赶赴永州,再回颍州,终于离开海南岛。北上,一路颠簸,劳苦离世,享年六十四岁。

临死前,诗人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嘱托死后与妻子王闰之合葬在弟弟子由(苏辙)家附近的嵩山山麓。

苏东坡和妻子王闰之,相伴风雨中,生同衾,死同穴。

03 爱无言,相伴以念

夫人王弗陪在了父亲苏洵和母亲身侧。

苏东坡和王闰之葬在弟弟家附近。

通透的诗人,质朴的夫妻情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真爱无言,相伴以念。

爱那个人,做他的妻子;做她的丈夫,爱那个人。只要三观一致,多关怀,多包容和谦让,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就是最幸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