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妹为什么又瘦了(揭秘张惠妹从抑郁到精分的心路历程)

张惠妹为什么又瘦了(揭秘张惠妹从抑郁到精分的心路历程)(1)

张惠妹在1997年、1998年红透半边天,更有亚洲天后的美称。但到2000年后,事业运降至冰点,各种负面新闻不断,10年星途大起大落使他患上抑郁症,虽然出国诊治,但却因没有“治疗彻底”,而使病情“恶化”,最终不得不在媒体上自曝“患上精神分裂”。今天,我就为大家独家揭秘张惠妹从抑郁到精分的心路历程,让大家看到华丽舞台背后不一样的张惠妹......

张惠妹曾患抑郁到美国治疗

1996年、1997年张惠妹的个人专辑创下台湾本地歌手最高销售纪录。1998年,张惠妹获得美国Billboard亚洲最受欢迎女歌手奖,也成为第一个被CNN专访,并登上时代亚洲版杂志封面的台湾艺人。

有消息称,从台东简单生活的张惠妹突然间变成著名歌手,很多之前不懂的事接踵而至,压力在一瞬间爆发。阿妹曾这样形容当时患的心病是抑郁及自闭,她说:当时讨厌自己也否定自己,还不肯照镜子,那时曾关在房3天,当妹妹打开门见到我还吓了一跳,她以为出国了,没想到我会在房间里呆这么多天。

2000年,张惠妹因获邀为陈水扁就职典礼献声而被疑为“陈水扁泛绿阵营站台”,当演唱完那首“中华民国国歌”后,在全国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可口可乐公司放弃张惠妹作其广告代言人,与此同时,应广大观众、听众的要求,中央电视台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决定停播由其参与演出的所有节目。

张惠妹被“封杀”、“冷藏”后,大多人开始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她,多次被曝出“耍大牌”的负面新闻,更是遭到粉丝的抵制,那时的张惠妹一度心灰意冷不愿出门并多次当众落泪或狂喊大叫,最终得了抑郁症不得不求助心理医生。

张惠妹也曾向媒体公开表示自己得过“抑郁症”。那时候还跑到美国求救心理医生,还看了很多次,最后当然得到家人、朋友,不断为她送上关心,以及爱的气氛。

【专家点评】张玑晴神抑郁症健康咨询中心的专家表示,通过上述资料分析,张惠妹起初的抑郁已经有所加重,她起初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属于自闭型的抑郁,后期开始有狂喊大叫,病情已经加重,有点躁狂型的抑郁。虽然她去美国求救心理医生,但这种加重的抑郁症恐怕单靠心理医生来治疗效果是不理想的,或者说治疗是不会彻底的。只能说在家人与朋友的关心与爱护下,她抑郁的症状暂时消失了,症状消失并不代表病根祛除,不排除有复发的可能,也不排除有进一点加重的危险。

张惠妹自曝患上“精神分裂”

虽然张惠妹的抑郁到美国求救心理医生多次,但她抑郁类疾病好像并没有因为她多次的海外就医而完全康复,在舆论重压下与繁忙的工作中她的病情好像发生了质的改变,那就是病情加重,出现了“精神分裂”。

有媒体报道,张惠妹在接受TVBS-G“非常人物”专访时透露,当她在想事情或是工作压力太大、发泄情绪时,总会出奇不意地“惊声尖叫”,叫完之后还会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她的怪异行为每次都会吓坏身旁所有人,阿妹说:“我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

张惠妹为什么又瘦了(揭秘张惠妹从抑郁到精分的心路历程)(2)

说到精神分裂,可能与张惠妹的专辑《阿密特》有关。有资料显示,张惠妹出道多年,其实本名叫古历莱·阿密特,因为负面新闻缠身,经纪公司与张惠妹本人都希望新专辑以暂新的形象出现,所以以张惠妹的本名《阿密特》来命名,这种换了酒瓶不换酒的包装宣传,其实就是想甩掉之前的负面包袱,就算如此,也有媒体称,与之前阿妹的全盛时期每年1.5亿元的收入相比,以新人身份却只有百万左右。

网友“S哦S”曾这样评价张惠妹,阿妹曾经在《阿密特》专辑大玩精神分裂,阿密特专辑是以阿妹原住地的居民身份唱的。《一个人对话》中的另一个女生也是张惠妹。低声部分是阿密特(张惠妹在老家时的本名),高音部分是张惠妹(成名后的张惠妹),这首歌是完全的内心戏 自我独白,有点神经质,有点歇斯底里......

张惠妹也曾对媒体公开表示,自己的情绪忽高忽低,有时很high、有时低落,常常搞得身旁的工作人员不知如何是好。“发泄情绪时,总会出其不意地大呼大叫。”

【专家点评】精神分裂症相关专家表示,情感障碍中的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最特征性的情感变化是感情的平淡、迟钝和不协调。如果张惠妹情绪忽高忽低、偶尔还会大呼大叫,这些情绪的确有那么一点不协调。如果经常这样,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症状,但如果只是偶尔一次则很难进行评估,各种情感心境障碍如抑郁、兴奋、焦虑等都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至于患者是否真的患有精神分裂症,需要很多的参考数据与测试依据,在此,不排除真如张惠妹自曝所言的可能!(文/常有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