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该死的体测君(再见了该死的体测君)

上周日进行了大四上学期的体测,本科阶段的最后一次体测,研究生阶段听说没有体测,所以也可以认为是人生中最后一次体测了。终于可以说再见了,哈哈。

再见了该死的体测君(再见了该死的体测君)(1)

从小到大我都不是擅长体育的那一部分人。甚至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倒不是说讨厌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我也可以接受,也能从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但一定要拿着同一套标准去衡量每一个人。这种僵化死板的体育考核制度就很恶心。

为了准备初中的中招考试的体育部分,初中的时候每天大课间都要去操场上跑步,每个学期也会有体育测试。想想都痛苦啊,当初的我体育成绩更烂,跑一千米的时候,只是绕着300米的操场跑上一圈,我就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就开始走,走一会儿休息得差不多了,再跑一段,跑累了再走,如此循环往复,可能需要五六分钟才能完成一千米。

实在太菜了吧,现在想想不禁自己都要感慨。

记得中考的那次,学校组织大家坐班车去县里的高中参加体育考试,那一次我始终印象深刻。心里想着这次考完就结束了吧,所以总要给自己不留遗憾,就想着这次绝对不能再中途停下来走了,一定要跑完全程。

最后努力跑了一个倒数第二,倒数第一的哥们直接摆烂了,他也比较胖,也不喜欢跑步。

进入高中舒服多了,没有烦人的跑步训练,没有每学期一次的体育考试,体育不算分,只当做是个人的兴趣爱好。

可是到了大学,痛苦又开始延续。体育课每周一节,这也还好,但每学期的体测实在是痛苦和煎熬的顶峰。每次都要用掉我半条命,每次体测完都像是拖着残破成碎片的身体,灰溜溜地回到寝室,之后将近一个星期身体都一直受到影响。

上下楼的时候、走路的时候腿部的肌肉扯着疼,睡觉的时候要侧着身躺下和起来,因为正着的话肚子上肌肉的痉挛会让人瞬间精神,肌肉发出的疼痛信号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沿着神经送到大脑,随之而来的是呻吟和惨叫。因为跑步过程中剧烈地呼吸,一千米跑完之后会持续地咳嗽,难以自我控制的那种,但是又不能咳得太放肆,因为会牵引到腹部肌肉,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基本上每次体测都是这样,因为我其他项目成绩也都很烂,所以一千米必须全力以赴,这样才能换得一个及格。虽然我体重比较大,按照BMI来看已经属于是肥胖的程度,但仍然拥有一个看得过去的一千米成绩,想来都倍感心酸,有什么办法呢?只是拼了命地跑,想及格而已啊!

这次是最后一次体测了,前面好多项都不怎么能得分。立定跳远之前都能跳二米一的,这次可能是穿的鞋打滑的原因吧,跳的时候感觉使不上劲,或者说是不敢使劲,只跳了一米九五,真的是烂透了啊。

五十米也是,之前能跑7秒5的,这次只跑了8秒。也下降了好多。我感觉主要可能就是鞋子的问题,抓地力一点也不好,早知道体测之前就买一双新鞋的。

最后测的是一千米,我还是竭尽全力跑的。跑完了腿都在发抖,肌肉疯狂跳动,感觉都快要站不住了。成绩差不多是我大一时候的水平。比起大一的时候一千米倒是没有下降。到最后一百米的时候真的是很累了,但还想冲一冲,冲起来又更觉得累,就像算了,冲不冲的又有什么意义呢?就尽量努力跑到终点。

后来和别的同学聊起一千米的时候,听他们说都是放松休闲跑的,本来三分多钟的,结果跑了五分多钟,反正分数也够了,还那么拼命干什么呢?听到这我心情更郁闷了,我那么努力的一项,在别人看来已经无足轻重了,之前那个其他项目成绩都比我好的家伙,长跑还落在我后面,这次人家直接就不在意这个分数了,我却还像个傻子一样拼命地跑。真叫人心中郁闷。

其实也可以理解,体测这一活动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是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那我绝对是支持的。但是如果是为了机械地完成上级的任务,僵化死板地拿一套标准来衡量每一个人的话,那这样的领导干部就应该撤掉。

其实也有一些高校开始采取别的方式来代替体测了呀。比如每学期制定一个跑步总里程目标,每个学期跑够100千米同时达到配速要求,就可以获得相应学分,不必那么大的强度,把锻炼真正落实到平时,这样的措施是不是会人性化许多呢?

不过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又需要领导们操更多的心了,那可不行。这样每学期统一体测多方便啊,反正领导们挺着草包肚子每天乐呵呵的,又不用去体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