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冯唐易老不能封侯的三大原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千百年来,才子文人怀才不遇时的感慨用语,其中“李广难封”出自史学兼文学双料大佬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为这位飞将军立传鸣不平。

李广,作为汉朝名将,为什么就一生不得封侯呢?

是皇帝故意压制他,不给他封侯吗?

我看没必要故意压制他,想压制他,无非是君王忌惮他的势力,怕他做大。

事实并非如此!

他的幼子李敢,是霍去病的部属,因跟随霍去病力战匈奴有功,被汉武帝封为关内侯。

他的堂弟李蔡,与卫青一同出兵击败匈奴右贤王,立下了显赫战功,被汉武帝封为乐安侯,并弃武从政,官至丞相。

所以要真的压制他的话,没必要他的至亲都封侯拜相了,还要单独打压他,而且汉武大帝正处血气方刚时,没有什么会让他有忌惮的。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得封侯?要搞清这个原因,我们就要回顾一下李广的戎马生涯。

李广冯唐易老不能封侯的三大原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1)

飞将军出场了

李广的戎马生涯历跨汉文帝、汉景帝国和汉武帝三朝。

先从汉文帝时期说起。

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进犯大汉,汉文帝立刻调遣十万兵马,与匈奴决战。此战李广脱颖而出,战后被提拔成皇帝的亲兵侍卫,此时李广18岁。

几年以后,汉景帝登基,这时李广已经负责掌管皇帝的禁卫骑兵部队,相当于皇家保镖头头。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为了加强皇权,实施削藩,导致吴王、楚王等七王叛乱,史称“七王之乱”。

这时,汉景帝为了拉拢亲弟弟梁孝王,私下向他许诺,如果自己去世,就把皇位传给他,兄终弟及。

梁孝王听信了汉景帝,与叛军死战。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协助梁孝王平叛。

此战,李广又立下赫赫战功,此时30岁。

但是也遭到了举报,有人说他居心叵测。

怎么回事呢?

原来,李广接受了梁孝王赐予的将军印信。

李广是禁军将领,应该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其他人一概不认。

而他却接受藩王的封赏,而且还是对皇位有野心的藩王。

我们说拿人钱财替人办事,你一个皇帝的近身侍卫,现在却接受了一个有野心的藩王的赏赐,那你是要办谁呢?

这就好比你在一家行业龙头的公司里任技术总监,然后你同时又在同行竞争对手公司里兼职。

你老板会怎么想?你啥意思啊?

当然,汉景帝后面也查实李广并无叛逆之心,平叛有功封为太守,但还是将他调到边塞。

历任上谷、北地、云中、雁门四个郡的太守,我们的上一篇《中国史书的装订线——400mm降水量线、8℃年均温度线、三级阶梯线》说到,中原王朝主要面临三个方向的游牧民族入侵。

而这4个郡,我们看下面的位置,都是对抗东胡,匈奴,西羌的最前线。

李广冯唐易老不能封侯的三大原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2)

秦末行政区划(四郡位置分布)

李广冯唐易老不能封侯的三大原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3)

汉初行政区划(四郡分布-基本同秦末)

从公元前154年助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被封上谷太守,到公元前134年回到汉武帝身边。

李广在此前线抗击胡人共计20年,人生30-50岁的黄金岁月,都献给边关了,战功卓著,赢得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美名。

但是这和胡人打打杀杀20年,怎么就没有捞到战功被封侯呢?

原来西汉战功封侯标准是单次战役中要斩杀敌军一千。

而这个时期属于西汉的“文景之治”,对匈奴等游牧民族采取的是和亲防御政策。

匈奴东胡羌人基本都是小规模侵扰,累计起来的杀敌数应该足够封侯了,遗憾的是没有大战,无法达到单次杀敌封侯数量标准。

所以这个时期李广不能封侯还是硬性的KPI指标未完成,当然这个KPI指标制定的也不合理,与公司大战略不匹配。

汉文帝曾经夸赞过李广说“你啊,就是生不逢时。像你这样勇敢的将士,如果生活在高祖征战四方的年代,早就应该当上万户侯了。”

和平时期,限制了李广的仕途进阶之路。

那么到了从防御改为主动进攻的汉武大帝时期如何呢?

李广冯唐易老不能封侯的三大原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4)

朕要干喽!

公元前134年—前129年,李广从边关被召入京师,成为汉武帝身边卫尉,官至九卿第三,掌管宫门警卫,相当于管理整个天安门警卫 ,这时李广的年龄在50—55岁。在此期间,先发生了马邑之围,李广作为骠骑将军,无功而返,其后李广贪功心切,亲率万骑出兵雁门关遭遇匈奴单于大部队,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兵败被俘后侥幸逃回,按律当斩,念及旧功,被汉武帝贬为庶人。

公元前128年,汉武帝重新启用李广为太守,镇守汉匈东部边界的右北平郡(今天内蒙河北辽宁交界处,见上秦汉行政区划图),在职5年(年龄在56—61岁),被匈奴称为“飞将军”,匈奴听说李广来了,几年都没敢骚扰右北平,导致李广任右北平太守时期几乎没有任何军功。

公元前123年,时年61岁的李广由右北平太守升迁为郎中令,官至九卿第二,掌管宫廷警卫,相当于管理整个人民大会堂警卫,并两次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由于李广担任后将军,卫青打头阵,李广根本无机会遭遇匈奴,两次无功而返。

公元前121年,河西战役中,李广率领4千汉军与匈奴左贤王4万军队相遇,李广亲自射杀匈奴裨将数人,但终因寡不敌众,李广统帅的4千汉军几乎全军覆没,而匈奴军队也死伤相当,因此算作功过相抵,李广没有被封赏,也没有被惩罚。

公元前119年,李广被汉武帝任命为前将军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围剿匈奴单于,但是卫青的恩人公孙敖刚失去了爵位,卫青要报恩(卫青和公孙敖的关系,在下一篇:西汉第一传奇的家族会提及),所以调离李广,想让公孙敖立功。李广抗争,卫青不许,只好出东道,因无向导而迷路,未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遂使单于脱逃,李广自杀身亡,时年65岁。

李广冯唐易老不能封侯的三大原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5)

李广剧照

回顾汉武帝时期李广的五次参与对匈奴的大规模作战,三次无功而返,两次全军覆没。

我们看到三次无功都是特意不给他打头阵,两次全军覆没都是带兵不多,寡不敌众。

说明什么?

说明汉武帝时期对外作战的主角,已经不是他了,而是卫青霍去病这种年轻的外戚了,军功封侯的平台已经不给他上场表演了。

最后,回顾李广的一生,总结李广难封的原因,既有时代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

时代的原因,是个人努力未赶上历史的进程,18-50的青壮年当打之时,却是文景之治的和平时期,这种大环境下,再努力打仗也难以立军功。

自身的原因,是贪功心切,平定七国之乱,正是因为贪功的心理作祟,才会接受藩王梁孝王的封赏,而错失景帝更大的封赏,这次应该是最接近封侯的机会被搞砸了。

搞砸被调到边疆,还是因为贪功心切,屡屡挑起与胡人的矛盾,比如诱杀羌人,这与中央的和亲睦邻政策唱反调,所以一直这四个边郡调来调去,无法升任。

好不容易熬到汉武帝,被升任回朝,却贪功心切导致第一次全军覆没,让汉武帝对其印象更不好,以致后来出征老作后卫。

最后,也还是贪功心切,想独享大功,执意要独立领军获功,依仗资历老,不愿意像他堂弟和儿子一样跟随卫青和霍去病上战场,还是没有认清此时的大势已经是外戚的天下了。

李广难封,难在个人的奋斗未能契合历史的进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