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看热闹(双十一的热闹与冷静)

又是一年购物盛宴落幕时和往届相比,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面对走过13个年头的“双十一”都多了一份冷静对于商家而言,今年“双十一”是反垄断和“双碳”目标后的首个“双十一”,他们开始从火药味十足的“二选一”向绿色低碳转变,更加重视服务质量与企业责任;对消费者而言,在“买买买”的同时学会了对非理性购物说“不”,消费但不过度消费,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双十一看热闹?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双十一看热闹(双十一的热闹与冷静)

双十一看热闹

又是一年购物盛宴落幕时。

和往届相比,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面对走过13个年头的“双十一”都多了一份冷静。对于商家而言,今年“双十一”是反垄断和“双碳”目标后的首个“双十一”,他们开始从火药味十足的“二选一”向绿色低碳转变,更加重视服务质量与企业责任;对消费者而言,在“买买买”的同时学会了对非理性购物说“不”,消费但不过度消费。

今年的“双十一”,热闹体现了经济韧性和内需潜力,冷静则体现了持续发展的价值追求。

“双碳”目标下,消费者算起“绿色帐”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各大电商平台在打包、分发、运输等环节已经形成完整的绿色物流链,此前一直被诟病的快递纸盒、胶带浪费问题得到缓解。

如京东,打包的胶带宽度从53毫米降到了45毫米,而且明确规范风向胶带禁止层层缠绕,去年一年就减少了4亿米胶带。而在分发、运输等后续环节,京东物流的智能园区实现自动化,拣货效率提升3-5倍,节省了无用能耗。据京东官微数据,今年大促期间,京东物流绿色供应链共减碳2.6万吨,使用循环包装1135万次。

配送方面,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无人车目前已经出现在部分高校的快递配送队伍中,提升了物流链的综合效能。虽然还没有普及,但高校等小范围场景内的应用,无疑给未来绿色、高效的配送方式留下了想象空间。

商品方面,天猫今年“双十一”首次推出绿色会场,上新50万件绿色商品,并发放1亿元绿色消费补贴。数据显示,超过250万人在“双十一”期间购买了绿色商品,93.3%的公众认可绿色消费的重要性,购物时会计算“绿色帐”。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今年“双十一”进入低碳时间,绿色消费也正在从主张变成主流。内

需潜力健康释放,消费更加理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提振消费成为主旋律,电商大促被寄予厚望。从各大电商平台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双十一”依然显示出我国内需潜力。据天猫数据,截至11月12日零点,天猫双11总交易额5403亿元;京东官微公布,截至11月11日23:59,京东11.11累计下单金额超3491亿元,京东国际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70%。

同时,因为今年“双十一”拉长了战线,各大电商平台的预售时间提前,让消费者在面对大促时多了一份谨慎。

实际上,“双十一”繁杂的减价规则已经被诟病。今年“双十一”前夕,市场监管总局向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中国消费者协会结合近几年“双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及消费者的投诉情况,梳理出六点事项提请广大消费者注意。这些工作提示和注意事项都从侧面印证了相关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

对消费者而言,他们已经越来越了解购物节期间的促销套路,对价格、活动的敏感度开始下降,甚至对商家粗暴的营销战略有所反弹。此外,因为直播购物的兴起及各大电商平台平时推出的品牌日、百亿补贴、换季清仓等活动,让打折促销越来越常见,也让消费者对“双十一”的促销趋于冷静。《百度热搜2021双十一大数据》显示,和去年相比,比价网站相关搜索增长了28%,退换货规则相关的搜索减少了10%,近30天内“双十一”投诉相关搜索热度同比下滑了12%。

同时,随着物资生活的丰富,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文化产品。今年“双十一”期间,天猫首次设立非遗专场,通过与潮流设计师、品牌和明星合作,结合知名IP等元素,让非遗“潮”起来,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天猫数据显示,“双十一”开售第一波,“00后”消费者购买非遗的金额和人数同比增长超100%,笔墨纸砚、定瓷等商品受到追捧。电商正在成为推动非遗活化与保护的重要力量。

除了消费者,平台也在转变思路。今年“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不再实时发布成交额“战报”,而是更加关注中小品牌的表现,在提升消费体验、减少投诉上下功夫。这也说明平台和商家都意识到,只拼价格是行不通的,最终还是要靠品质和服务赢得竞争。

第13个“双十一”的成绩依然亮眼,但相比喊着“买买买”的往年,今年的大促多了一份理性和绿色,也让人们对内需持续、健康的释放多了一份期待。

(编辑:曹静 李海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