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散文和新散文(今日作家杨文礼)

传统散文和新散文(今日作家杨文礼)(1)

蛇趣

文/杨文礼

传统散文和新散文(今日作家杨文礼)(2)

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蛇是令人恐惧的动物,见之令人浑身发冷,汗毛直耸。但有令人感到温馨感动的,那就是《白蛇传》。

白素贞,是一条修行千年的蛇仙,为中国古代四大传说《白蛇传》女主人公。她在峨嵋山修炼得道,法术高强。她美貌绝世,明眸皓齿,倾国倾城赛天仙,集世间美丽优雅和高贵于一身;天性善良,菩萨心肠,用歧黄医术悬壶济世,造福黎民百姓,功德无量。白素贞为报许仙1700年前的救命之恩,对其以身相许。他们的爱情坚贞不愈。金山寺僧法海蛊惑许仙,离间其夫妇,许仙听信谗言,弃家出走金山。白素贞至金山寺,与法海发生争斗致使水漫金山。法海用强力拆散他们,把白素贞压在雷峰塔下。20年后白蛇儿子高中状元,孝感天地,白蛇终得出塔,归位仙班。

1992年,仅用10个月时间拍摄的50集《新白娘子传奇》,是中国大陆港台联合拍摄一部“融合音乐歌舞戏曲元素”的古装神话电视剧。由夏祖辉和何麟导演,赵雅芝、叶童、陈美琪、乾德门等领衔主演。该剧1992年11月15日在台湾电视首播,1993年引进中国大陆中央电视台播映,CCTV-1和CCTV-8进行重播,2006年央视重播创下收视率第一。也是近几十年重播次数最多的港台电视剧,几乎每年都重播,2009年出现6家卫视集团式轰炸轮番重播。它是中国大陆台湾合作电视剧的完美结晶,直至现在1/4世纪过去了,没有哪个古装电视剧能达到它的水准。它是中国现代文化中的瑰宝,堪称中国最经典的电视剧之一。前不久,笔者看了央视《民歌中国》对左宏元先生的采访影视,又重听了全剧由左先生作曲的12首歌曲,反复听 ,每次都是难禁泪水泉涌,不由自主喊出“左宏元先生万岁!”当然任谁都不可能万岁,但先生的杰作是不朽的。

蛇是很有诱惑力的动物。尽管在山上、树林里、田野中,甚至于在水里,都能看到它,但不论在哪里,只要有蛇出现,就会吸引一大群人,尤其是小孩子们,更是兴奋万分。可见,在人们心目中,对蛇总是有几分害怕,也难免有神秘之感。翻开生物进化史,蛇在地球上的出现比人要早得多。30多亿年前,地面上开始有了最原始的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生物种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到了距今大约3.4亿年前后,出现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这就是爬行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动物种类和数量都达到了最高峰,天上、水里、地面都有它们在活动。其中特别是恐龙非常繁盛,这是爬行动物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兽类和鸟类的祖先也先后从爬行动物的原始种类中演变出来。鳖、鳄、蜥蜴的老祖宗也诞生了。蛇和蜥蜴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蛇是从蜥蜴变来的。蛇是爬行动物中最年轻的一个分支,也是最后登上生命舞台的适用性很强的爬行动物。

最早的蛇类化石发现在白垩纪初期的地层里,离现在大约1.3亿年。实际上,蛇的出现比这还要更早。据推测,在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大概就已经有蛇了。毒蛇的出现要晚得多,它是从无毒蛇进化而成的,出现的时间不会早于2700万年。如果地球的历史像一部放映2小时的电影,那么,要到末了五分钟,银幕上才出现蛇,最后1分钟才能看到毒蛇。原始人类在与各种动物的斗争中,蛇必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对手。他们捕捉蛇作为食物,或者被蛇咬而发生伤亡。后一情况,在《韩非子》五蠹篇中就有记述,认为“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中国猿人化石的产地,曾经发现了蛇的遗骸,这也表明当时猿人与蛇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生活和生产斗争的实践,势必会在原始人类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可能由此产生对蛇的畏惧和崇敬的心情。在原始部落中,以蛇作为图腾的氏族很普遍。据摩尔根《古代社会》中的记载,在美洲印第安人里面,就有9个部落中有蛇氏族,有的甚至以响尾蛇作为氏族图腾。在澳洲的一些原始部落中也是这样。可以说,在一切动物崇拜里面,对蛇的崇拜是最广泛的,在大多数原始氏族的宗教信仰中,蛇曾经占据一个突出的地位。

图腾崇拜在中国原始社会中也同样存在。在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发现有蛙、鸟的图像;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上还有蛇的图腾。传说中的汉族祖先,亦有不少是蛇的化身。据《列子》中记载:“疱牺氏、女娲氏,神龙(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山海经》里有“共工氏蛇身朱发”之说。在伏義部落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赤龙氏、青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等11个氏族,它们可能是以各种蛇为其图腾的氏族。我国传说中的龙,恐怕就是蛇的神话,例如古代居住于东方的夷族,他们的一个著名酋长叫做太暤。据说他是人头蛇身,又说是龙身。

原始社会解体后,图腾制也随之逐渐消失,但图腾崇拜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尤其是崇拜蛇的风俗,在许多民族中仍相当普通。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土著萨克拉瓦族,把蛇看作是具有神秘力量的动物,认为人是蛇的化身,对蛇非常崇敬。在阿尔及利亚,水蛇被奉为家的保护者,往往被供养起来。非洲的土著直到现在,在他们的盾上画着蛇的图形,相信它有特殊的魔力。我国台湾省的少数民族派花族在刀鞘上、食具上都刻上蛇的花纹,他们对一种叫做“龟壳花蛇”的毒蛇极其崇敬,不敢杀害,在房子里另辟小室给它居住,小室内外的装饰及用具都雕刻了蛇样花纹。北美爱斯基摩人有在身上黥刻蛇行斑纹的习惯。我国十二生肖中有蛇和其他一些动物,这也可能与图腾崇拜有关。崇拜蛇图腾的残余观念,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故事反映出来。这一类故事很多,最早见于文字的,恐怕要算《圣经》创世纪中关于亚当、夏娃和蛇的故事了,这是公元前五世纪左右的记载。稍晚的是《伊索寓言》中农夫与冻僵的蛇的故事。我国宋代口头传述的《白蛇传》,到了明代嘉庆年间被用文字记录下来,流传至今。此外,比较动人的还有北美印第安人中战士变蛇的故事,蛇创造岛屿的故事;在西班牙有蛇精的故事;在俄罗斯有巨蛇波洛兹的故事;我国苗族中有蛇郎和阿宜的故事,等等。都反映了人类与蛇的密切关系,和蛇图腾崇拜的深刻影响。

汉字蛇的本义,指一种会摆尾游行的虫类。组合的词贬义为多: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喻指阴险毒辣的人;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口蜂针,比喻一个人心肠极其恶毒;蛇鼠横行,喻恶人得势,胡作非为;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封豕长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虎头蛇尾,喻有始无终……汉字是中华民族精神思想的体现,可见对蛇整体上骨子里是持否定态度的,与龙这个虚幻的动物不同,喜恶隐藏在人的潜意识中。

从动物种类讲,蛇属于爬行纲蛇目。又有蛇、虺、螣、蚺、蜧、蝓、长虫等别称,根据品种也会有蝮、蚺、蟒、蝰等近义称呼,属于有鳞目。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的总称。正如所有爬行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总共有3000多种蛇类。蛇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无可活动的眼睑,无耳孔,无前肢带,身体表面覆盖有鳞。蛇类是变温动物,体温低于人类,又被称为冷血动物,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蛇会进入冬眠状态。蛇部分有毒,没毒的蛇的肉可食用,蛇毒和蛇胆是珍贵药品,但有的蛇也是保护动物。蛇的行走千姿百态,或直线行走,或蜿蜒曲折而前行,这是蛇的结构所决定的。蛇全身分头、躯干及尾三部分。头与躯干之间为颈部,界限不很明显,躯干与尾部以泄殖肛孔为界。蛇的内部结构分为: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泄殖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染色体等十大部分。蛇之所以能爬行,是由于它的特殊的运动方式:一种是蜿蜒运动,所有的蛇都能以这种方式向前爬行。第二种是履带式运动,蛇没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后自由移动,肋骨与腹鳞之间有肋皮肌相连。可直线向前爬行,就像坦克那样。第三种方式是伸缩运动,蛇身前部抬起,尽力前伸,接触到支持的物体时,蛇身后部即跟着缩向前去,这样交替伸缩,就能不断的向前爬行。蛇是有听觉的,只不过它们的听觉器官一一也就是耳朵的结构十分简单,只有内耳,没有外耳及鼓膜结构,所以听觉是十分迟钝的。

蛇是不会主动对人进攻的,除非你让它感到不安。有毒蛇固然可怕,但只要注意提防,也并不那么危险。蛇类以食鼠为主(也食蛙类、鸟类等),蛇其貌不扬,形状色泽奇特、浑身被鳞,头颅高翘、躯尾摆动、快速行进、寻偶鸣叫、泅水过渡,实在难以逗人喜爱。蛇类喜居荫蔽、潮湿、人迹罕至、杂草丛生、树木繁茂有枯木树洞和乱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梗土墙,且饵料丰富的环境,这些都是他们栖居、出没、繁衍的场所,也有的蛇栖居水中。蛇的消化系统非常厉害,有的在吞的同时就开始消化,还会把骨头吐出来的。蛇的消化还要靠在地上爬行,利用肚皮和不平整的地面来摩擦。毒蛇的毒液实际上是蛇的消化液,一些肉食性的蛇消化液的能力较强,溶解了被咬动物的身体,所以表现出“毒性”,人的胆汁也属这种消化液。但更多是神经毒素和血液毒素等。蛇的食欲较强,食量也大,通常先咬死,然后吞食。蛇消化食物很慢,每吃一次要经过5~6天才能消化完毕,但消化高峰多在食后22~50小时。蛇的消化速度与外界温度有关。蛇的牙齿是不能把食物咬碎的,蛇的消化系统如咽部,以及相应的肌肉系统都有很大的扩张和收缩能力。

目前世界上的蛇约有3000种,其中毒蛇有650多种。中国蛇类216种,毒蛇65种。蛇的个体差异很大。分布在加勒比群岛的马丁尼亚、巴巴多斯等岛上的线蛇,是世界上最短的毒蛇,只有9cm长,最长的蛇王也不过11.94cm。最大的毒蛇是眼镜王蛇,最长达6m。分布在东南亚、印尼和菲律宾一带的蟒蛇,一般超过5m,最长的可达7m左右。而南美洲的水蟒则更大,体重100多公斤。世界上最毒的蛇为内陆太攀蛇,无论运动速度,毒液毒性还是攻击力,都位居榜首,是不折不扣的毒蛇王。1989年9月上旬,中国湖南宜章莽山地区出现“青龙”属蝮亚科烙铁头属,并将其命名为“莽山烙铁头蛇”,仅存几千条,堪称一代“国宝”。其实在我国还有很多比莽山铬铁头还珍贵的蛇的。蛇非常聪明灵活,故《圣经》上有“温驯如鸽子,灵巧如蛇”之说。其实蛇类记忆力根本不好,也不会有报仇这么一种说法。古书上曾记有“隋侯见伤蛇而医之、活之。蛇愈而去,衔夜光珠以报”的佳话,现实中也有蟒蛇救人、照料小孩等事件。早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就有耍蛇的职业。不同蛇类的寿命各不相同,主要与种类或生活条件有关。一般情况下,小型蛇类的寿命在2~5年左右,中型蛇类5~12年左右,大型蛇类10~20年,蟒蛇可活到30~40年,甚至更长。但蛇类在野生状态下,由于栖居环境不稳定,食物有时候短缺,加之天敌和疾病的严重危害,其寿命不如人工养殖条件下的长,许多科学家实验也都证明了这一点。蛇的天敌:哺乳动物:獾、鼬、浣熊、刺猬、獴等;鸟类:鹰、雕(特别是蛇雕)、鹫、犀鸟、鹳等;两栖动物:大蟾蜍和牛蛙等;以其它蛇类为食的蛇:眼镜王蛇等。蛇的最大的敌人是人类。

从全国各省区的情况来看,中国毒蛇分布状况相差悬殊,北京、河南、河北和天津四省市各自仅有1种毒蛇;山西、黑龙江、青海和上海四省市也各自仅见2种。云南、海南、台湾、广西、广东、福建六个省区毒蛇种类较多,均在22种及亚种以上,福建和台湾是我国毒蛇种类最多的两个省份,各有30种及亚种。蛇全身是宝:蛇肉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为餐中佳肴;蛇胆、蛇肝、蛇皮、蛇毒、蛇油、蛇蜕,乃至蛇血、蛇肠杂等均可入药治病;将蛇浸制药酒,能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症;五步蛇还是治疗顽固性搔痒和麻风的传统要药。蛇胆非常名贵,能祛风除湿,明目益肝。蝮蛇干粉可治恶性肿瘤、风湿症,若配以草药,有延年益寿的奇功;蛇毒是稀世之宝,可制成镇痛、抗病毒、抗凝血的良药。蛇毒远比黄金还贵,1g蛇毒价值数万美元,所以我们要保护它。行军时和营地里要防蛇,一旦被咬要诊断和急救。做到平常居家或旅行,多带些风油精,蛇怕之。也可自制简单防蛇药:将大蒜捣烂,雄黄碾成粉末,两样充分搅匀后,用纱布包住,扎成一个小球状,以不出水为宜。将之挂在腰间,若要更保险,制作两个球,分别绑在左右脚脖子上。这样,无论走到哪里,蛇族一概退避三舍。

蛇还是十二生肖之一,巳蛇。至于相属命理,流年运势等,笔者认为十二相属没有高低贵贱、凶善恶吉之分,都是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辩证的,迷信之没任何意义。心纯正善良,处处皆吉地,无相不吉祥。

地球生物链中,生态需要中,不能没有蛇。

传统散文和新散文(今日作家杨文礼)(3)

作者简介

杨文礼,陕西志丹人,长期从事教研行政工作。发表诗歌、小说、散文300余篇,发表论文140篇,与人合作、参撰、参编的专著、教材以及论文集、诗集正式出版的有60余部。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散文学会会员,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委员会特聘研究员。

本文来自“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ID:jinriuzojia00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