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阳光助学爱心云陪伴(安徽潜山野寨中学)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拳拳爱心点燃希望之光;片片真情托起明日朝阳。7月20日早上8点,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志愿服务队新安晚报“新安帮帮团”志愿服务分队的记者们从合肥出发,沿着京台高速、合安高速一路向南,驱车两个多小时,行驶200多公里,到达“大皖·阳光助学行动”第二站——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传递爱与美好,送去关怀与温暖,记者与励志阳光学子们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即将迈入大学的喜悦心情,聆听他们的励志学习故事,现场感受他们的积极求学态度与奋发向上精神。

独特的办学环境,是求学理想场所

7月20日上午10点14分,新安晚报“新安帮帮团”志愿服务分队的记者们抵达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这是一所安徽省示范高中,学校创建于1943年,学校北依天柱,南临潜河,林泉清幽,朱楼画阁掩映于山谷翠微之间,风景如画。校内一座“抗战英烈永垂不朽”的纪念塔十分醒目地矗立在校园内,附近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墓,墓中安葬了985位抗日阵亡将士遗骨。

浙师大阳光助学爱心云陪伴(安徽潜山野寨中学)(1)

在野寨中学,新安晚报“新安帮帮团”志愿服务分队的记者就感到“爱国主义”变得具体起来,校园依山而建,教学楼、宿舍楼和翠柏松林相互掩映,纪念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烈士陵园、博物馆、忠烈祠、浩然亭等错落分布。

校长对同学们表达美好期待

野寨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徐汉夫虽因公务在身未能来到“大皖·阳光助学行动”直通车现场,但他向新安晚报“新安帮帮团”志愿服务分队的记者表示:“阳光助学,助学阳光,资助的是励志阳光学子,播散的是温暖人心的阳光种子。”

徐汉夫校长祝贺同学们在较为艰难的条件下,经历高考的洗礼,最终脱颖而出,即将进入高校深造,开启人生新的篇章;要求大家永怀感恩之心,不管这次资助能否实现,不管资助金额多少,爱心一直都在,每一个助学的背后蕴含的都是一份爱心与期待,同学们要将这份爱记在心里,传递下去;徐汉夫校长希望阳光学子们在新的征途上再接再厉,戒骄戒躁,不屈不挠,既要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更要有“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清醒头脑,积极寻找差距,改进和完善自己,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生育自己的父母,养育自己的土地,回报所有爱你的人。

“大皖·阳光助学”点亮大学梦想,爱心绵长,温暖的故事也会一直延续下去。对于此次“大皖阳光助学行动”,潜山市野寨中学政教处副主任杨华满表示:“愿你们的阳光行动永远温暖孩子的心灵,助力孩子们飞得更高更远。”

每名阳光学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7月20日上午10点半,在潜山野寨中学行政楼会议室,新安晚报“新安帮帮团”志愿服务分队的记者倾听阳光学子们心中最深切的渴望,见证了他们更加自信、书写人生新的篇章。

浙师大阳光助学爱心云陪伴(安徽潜山野寨中学)(2)

2022年7月20日上午,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阳光学子们正在填写“大皖·阳光助学行动”报名表。

阳光学子故事

人物一:

熊才彬:和“路灯”较量的学生

成绩:583分(理科)

今年18岁的熊才彬,是野寨中学一名高三应届生。回忆起自己的求学之路,他表示自己“从未放弃”。

家庭贫苦 他和路灯比学习

熊才彬一家住在潜山痘姆乡吴塘村,家中有八口人。一家的经济来源就是父母务农、哥哥务工的微薄收入。但是父亲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比较瘦,不能干重活。母亲因病切除了脾脏、胆囊,后来还患上高血糖、高血脂,只能干轻活。爷爷奶奶年迈,支撑家庭的重担落在了身体虚弱的父母身上。

成绩优异的他学习勤奋,常常学习到深夜。上高二时,熊才彬发现外面的路灯常常12点左右关,于是自己就从12点开始写试卷。“我把路灯当成比我强的人,我一点一点的超越它。这样我每两天就比路灯多写一张试卷。”熊才彬告诉新安晚报“新安帮帮团”志愿服务分队的记者。“就这样,夜里的奋笔疾书也会少了几分孤单,多了一份陪伴吧,对我来说也多了一份力量。”熊才彬回忆起那段和路灯较量的日子时说。

对于勤奋学习的原因,熊才彬表示,自己始终有一个目标,让爸妈不再那么辛苦,所以无论如何也会完成自己布置的学习任务。

回望高考 感念母亲的支持

今年高考,熊才彬以理科583分的成绩被中国矿业大学录取。回忆起自己一路的学习,他表示,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全力支持自己的学习。母亲一件衣服会穿好几年,省吃俭用供自己学习。为了熊才彬的学习,母亲辞掉了在织布厂的工作,全职陪伴他。熊才彬坦言,母亲对自己来说,“既是妈妈又是朋友。”

熊才彬给记者讲了一个和母亲之间的小故事:有段时间自己的成绩上不去,母亲就带他去爬山。母亲和他说,“你在上山的路上,但却看不到山顶,可你的的确确在向上,等穿过遮住视线的云雾,山顶就会出现在眼前。”熊才彬明白了母亲的深意。

最后,熊才彬借采访的机会,向母亲表达了自己的感谢。“妈,我厉害吧,不过最应该感谢的还是你,你放弃了自己的工作,陪着我度过十二载寒窗。妈,我爱你,你是我这辈子最爱的人。”

对于这次大皖新闻阳光助学活动走进野寨中学,熊才彬说,“这个活动能让更多的家庭看到希望。因为有很多人考上了大学,但交不起学费。也能让更多人看到我们不是小镇做题家,而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追梦人。”

浙师大阳光助学爱心云陪伴(安徽潜山野寨中学)(3)

野寨中学阳光学子在填“大皖·阳光助学行动”报名表

人物二:

董锐:如果我成绩好,也许母亲会回来看看我

高考成绩:643分(理科)

就读于野寨中学的董锐同学,今年以理科643的好成绩顺利被南开大学录取。记者了解到,董锐从小就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在高中时期更是崭露头角,2021年荣获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安徽赛区)二等奖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安徽赛区)的三等奖,这次高考的好成绩也是比较符合他的预期。但很少有人知道,董锐同学是在很不容易的背景下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在董锐5岁时,母亲便离开了这个家,自此杳无音讯,谈到母亲董锐落寞地表示“没有记忆”。在小学到高中期间,董锐先后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亲则长年于外省打工,此后也组建了新的家庭。董锐和爷爷感情很深,然而在小学六年级时,董锐的爷爷的轻生,对董锐打击很大,跟着奶奶继续生活。奶奶曾经对董锐说,如果他成绩好,也许他的母亲就会回来看看他,这也激发了董锐坚定的学习之心。

董锐的求学之路也是充满坎坷,好在有亲叔叔的接济,董锐得以继续他的学习生涯。初一、初二时,董锐一边帮家里人干农活一边学习,在紧张的初三学习过程中,董锐一直与时间赛跑,利用一切可以省出的时间读书学习,一天只睡五个小时,天还没亮,董锐就从家出发坐车到学校,并以全校第二名的优秀成绩进入野寨中学,董锐没有停下求学的脚步,他住在学校,他继续保持着坚韧不拔的态度刻苦求学。即使每周仅有的放假休息时间,董锐却依旧选择在校学习。从普通班到重点班,从重点班再到集训班,董锐是优秀的,他以学习为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这次考出这样的好成绩,家里人都很高兴,董锐也对未来充满希冀,他告诉记者:“希望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继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不断奋斗,成为更好的自己。”

罗阳光 华震宇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余康生 许佳 摄影报道

编辑 彭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