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鉴赏(091刘禹锡③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风浩荡】091||刘禹锡③吹尽狂沙始到金:唯有坚持让他笑到了最后,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刘禹锡鉴赏?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刘禹锡鉴赏(091刘禹锡③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鉴赏

【唐风浩荡】091||刘禹锡③吹尽狂沙始到金:唯有坚持让他笑到了最后

【宽博则达】

面对多舛的命运,要看一个人如何去应对,才能保持他的豪情不减不废。

刘禹锡即使是被贬作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也不自甘沉沦。他汲取当地民歌,作《竹枝词》九首,最喜闻乐道、耳熟能详的就是这一首: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个仅凭借想象凭吊六朝故都的汉子,吟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发出过“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浩叹的诗人,今天卸去脸上的悲怆之气,抖落心中沉重的伤古之情,站在暮春或初夏的河岸,目睹了这一出令人心醉的情景剧。

一曲清江一阕歌。那是一个亦晴亦雨的暮春,一如诗中主人公初恋的心情。一惊一喜,有愁有欣。

“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人的目光透过潇潇暮雨,看到了“晴”的苗头,看到了爱的美好前景。想必,他的歌声格外激情,分外磁性,极具穿透力。

试想想:在唐朝的某个三月或者四月,抑或五月,杨树列岸,绿柳蒸烟,江水澄澈,明滑如镜;就在这时,那个年轻的男子撑着一叶轻捷的竹筏,或者划着一弯小船,抖着敞亮的嗓门儿,唱着渔歌,喊着号子,或者飙着情歌,悠然而来,悠然而去。那男子不知是否注意到,此刻,正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也许,他早已看到了河岸上那花月正春风的妙龄女子,那歌声就是他有意抛出的心语!小船或者早已远去,或者就在她目力所及的那一片水域徘徊不止!他定然没有料到,他的渔歌、情歌或者船歌竟撩起了岸上女子的情思,竟令她思潮澎湃,覆水难收……

刘禹锡让我们知晓,抵达爱的彼岸极不容易,阴晴无常,曲折反复。唯不懈地追求,才能穿越风雨,走进爱的风和日丽。同时让人看到,人间真情,至善至美,赢得就当珍惜。

一切不朽的结局,都可能有一个亦喜亦愁的开始。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竹枝词》之七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上善若水,大善乃静,大美利物。心静气静神静。心不静,内心就埋藏着石头,潜藏着波澜,隐藏着危机,孕育着颠覆。

所以,刘禹锡说:“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人生的遭逢谁也说不清楚,尽管你一再小心翼翼,不测说来就来。自然的,自身的,或许还好对付。人心的险恶最难测,随时都可能兴风作浪,恶浪滔天,叫人避之不及。

在刘禹锡看来,人心的凶险犹如瞿塘峡一般危机四伏,人生的道路不可避免地要处处涉危履险,人生的航船不可避免地会颠簸,乃至倾覆。

因此,刘禹锡更加珍视难得的友谊。

因此,刘禹锡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人生的风狂雨横。

这一份坦然更增添了生命的质感,丰富了生命的色彩,使生命更具丰富深刻的内涵。

这首《竹枝词》,正是他生命历练、意志碰撞的火花迸溅。

有了这份生命历练和意志碰撞,即使面对一般人难以承受的悲苦,他也能从中读出乐观豪迈的诗意。读他的《秋词》,至今还振奋人心: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天给人什么样的面目,什么样的感觉,还在于感秋者的心境和角度。乐观与否,就决定了你的感受,决定了你对秋天的态度。

诗格即人格,诗境即人境。当人们赶热闹似的怨秋恼秋悲秋的时候,刘禹锡为我们描绘出一派秋天的明艳来。当人们垂头丧气、沉沦不振的时候,刘诗人晴空一声霹雳,为我们注入一支为之振奋的特效剂。仙鹤排云,那是怎样的豪情?神游碧霄,那是怎样的快意?一曲秋天的颂歌,令我们喜不自胜。

奋斗有奋斗者的欢乐,乐观有乐观者的欢歌。尽管我们可以沉浸于一时的欢欣,我们也可以凭借昂扬的锐气、顽强的毅力,消除秋之杀气,荡尽秋之困顿。

“一鹤排云”亦即壮志凌云,是意志的冲绝,是灵魂的飞腾。如此,何愁不能走出暂时的困境?

面对即将沦入酷寒的深秋,他的眼里没有悲凉。

面对先人众口一词的凄楚,他的心里没有悲戚。

他的体内长着极硬的“反骨”。时代曾经的大气象、大格局,在他的心里投下一片无垠的晴明。挫折、失意的阴霾一扫而尽,一切负面的氤氲即刻消遁。肃杀之秋顿时高天朗宇,万里晴碧,绚烂的光芒令他精神大振。他诗兴勃发,遂得这“秋词”的绝响。

诗人即使写出了这样五彩斑斓、令人振奋的诗句,但是,他心里清楚,所有这一切都是短暂的。严冬正步步逼近。抓住这短暂,即赢得了乐观和勇气,赢得了别人尚不具备的豪情——别人一听见肃杀的秋声,早已是悲悲戚戚,苦大怨深。

豁达的心境,坦然的态度,主宰着一个人的快乐指数。要达到这种境界,既要经历风雨的历练,又要经历坚韧的等待,无畏的砥砺。

刘禹锡和王维联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豁然明丽的秋天,在众多悲秋者的吟叹声中,让我们领略了别样的秋景,秋气,秋色,秋声,更领略了诗人别样的情怀,别样的韵致。凡事都有个例外,他们的二重唱,虽然和者寡,却赏者众。评判诗的高下,并不以赞同或附和的多寡来判定。首先要看它是否深入人心,是否真正地渗入骨髓,融进我们文化的血液,流淌在我们文明的脉络,滋养我们文明的森林。

还有杜牧的《山行》,穿越风雨,穿越困顿,他们一路笑着走来。明亮,绚烂,热烈,是他们生命的底色,坚韧的依凭。

刘禹锡在《春词》里,又为那些被埋没者叫屈: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一场枉然的春心酝酿,一番徒劳的刻意新妆!春光虽好,久囿于此,也被酿成了一院深愁!

她缓步中庭,款款而行,最是无奈,唯此刻,独自徘徊,细数花朵。是数那些已开的花朵呢,还是细数谢去的花雨;是数那些将开的花蕾呢,还是细数乍开的花蕊。若是后者,这日子或许还有些盼头,就如那星星点点的花骨朵,给人的总还有希望和念想。

时光可以在细数花朵之中慢慢地消磨,这人生的芳华姝韵是可以这般不温不火地奈何着消磨么?那洒落“玉搔头”的蜻蜓如一把尖利的匕首,将这个怀春女酝酿了好久的青春美意只轻轻地一击,就击得花雨遍地,不堪收拾!那洒落“玉搔头”、不晓世事的蜻蜓如一道温柔炫目的电光,只在她的头顶轻轻地一闪,这个春天的所有花朵便悉数谢去,永远地离她而去!

这是怎样一个春天呀,有花无果!

尽管春深似海,热情似火,她的心却荒凉着,寂寞着!

一个在历史中穿行自如的须眉男子,他的心竟也细腻如此。人性的光芒熠熠生辉。

在下面这首《望洞庭》里,关照自然的同时,还显示了诗人超凡的想象力: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山色,皎皎秋月,交相辉映,十分和谐。让我们想起范仲淹想象中的美景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就像一面未经磨拭的铜镜。远望,洞庭湖的景色十分秀丽,湖中君山宛如白银盘上的一颗小小的青螺,分外精致,格外秀美。

当自然的景致以本色示人的时候,有时我们熟视无睹,有时我们可能表现出过分的矫情,而自然仍坚守着她最初的特质。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成了自然的一部分,望穿秋水,望极天涯,我们仍然保有自己的本真。这时,即使是一个阅尽沧桑的人,真实的景致仍然能牵住他欣赏的眼睛。

这种真实不以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不以赏者的身份或心情而沦入世俗。

高尚经得起世俗的检验,真情经得起时间的筛选。“湖光秋月两相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何尝不是如此。刘禹锡20年间六次去过洞庭湖,他的体会当格外真切。因而有奇思妙想,因而写得高旷超迈,妙趣怡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