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寺舍利 北京石经山发现两颗舍利

1981年3月26号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罗诏来到北京房山区境内云居寺旁的石经山考察,当走到半山腰施茶亭遗址时,突然被两块风化的石碑所吸引,上面隐隐约约写着大段文字。

罗诏对内容进行仔细研究后,却大吃一惊,因为上面记载着一段三百年前的有关佛教圣物的往事。

明万历二十年五月,名僧真可来到石经山雷音洞,他看到佛像前的一块拜石塌陷,就命弟子们把石板掀起,准备将其垫平,结果发现下面是一处洞穴,穴中有一石涵,上面刻有隋代大业年号。

打开石函,里面为一金函,金函内有一金瓶,盛有佛舍利三颗,真可随即将这一重大发现上报了朝廷。

舍利被慈圣皇太后迎入宫中供奉,两个多月后,慈圣皇太后派官员送回,重新安放在雷音洞洞内。

罗诏对碑文上的记载既兴奋又感到担忧,万历年间距今已有三百余年,重新安放的舍利函还在吗?


雷音洞是九个藏经洞中唯一开放的洞。它原本是一个天然的石洞,隋朝僧人静琬率领弟子人工雕琢后,打造成佛殿,并将146块石刻佛经镶嵌在洞内。

雷音洞内有根千佛柱,每根重约7000—8000斤,共雕刻佛像1056尊,雕工精美。

那么那三颗佛舍利会安放在雷音洞的什么位置呢?

罗诏仔细打量着洞内的每一处角落,他注意到四根千佛柱围成的中间地面有些异常,其它地面均由青石板铺设而成,而这个区域却是裸露的土层。

石经寺舍利 北京石经山发现两颗舍利(1)

雷音洞

于是罗诏等人就在这一块区域进行了试掘,果然暗藏玄机,薄薄的土层下尽然是一块厚重的大石板。

罗诏猜想舍利子想必就在这石板之下。但是石板太重,当时根本无法掀起来。

直到第二天上午,罗诏组织了八个人携带工具再次上山,经过紧张有序地再次挖掘,中午12点终于吊起了那块大石板。

如三百年前僧人真可那次发现的一样,石板下面是一个方穴,穴中安放着一个很大的汉白玉石涵,上边有字,共172个。

这些文字记述了明万历二十年,达观真可大师发现隋代所藏佛舍利的情况,函盖里侧还刻有83字铭文,内容石达观的心愿和出资刻字的人名。

石经寺舍利 北京石经山发现两颗舍利(2)

汉白玉石函

第二层函是隋代青石函,涵盖上刻有“大隋大业十二年”和“于此,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等36字铭文。

第三层函是一个汉白玉石函,上面刻有“慈圣皇太后差官陈儒重安”等26字铭文。

第四层韩式隋代镀金银函,上面錾刻精美的纹饰。

第五层函就是最内层函为羊脂玉函,佛舍利就安放在其中。

考虑到宝物的贵重性,开启工作没有在现场进行,而是带到了山下的云居寺。

在云居寺里,罗诏建议内层函要在半夜子时打开,因为他想验证一件事情。

在古代很多的文献记载中都有“子时,见舍利光”一说,这个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所有的灯熄灭后,罗诏等人怀着激动地心情打开了最后一重羊脂玉函,可惜的是并没有出现“见光”异像。

石经寺舍利 北京石经山发现两颗舍利(3)

骨质舍利

灯又重新燃起,这时众人才看清函内有两颗佛舍利,如米粒大小,乳白色。

在场所有人员对这一情况做了记录,并签了字,因为这是历史的见证,要向后人做一个真实的交代。

那么从这一刻开始,出现了第一个历史谜团,文字中明明记载着函内安放了三颗舍利,为什么发现的只有两颗?另外一颗去了哪里?

历史上一定有人动过舍利函。这个人会是谁?他为什么要拿走一颗?


从隋代安放舍利至今,已经一千四百余年,在碑刻和古人的记述中都能找到有关雷音洞舍利的描述,要探寻那颗缺失的舍利,首先应该通过史料,排疑那些动过舍利函的人

第一个有机会动舍利函的人是静琬,他是隋代僧人,鉴于北周、北齐之废佛,恐三灾坏劫而使佛法湮灭,发愿刻一切佛经于石上,以备法灭后学人遵遁进道之资。

静琬此举得到大隋朝廷的褒扬,隋大业十二年,隋炀帝下旨瘗埋三颗舍利于静琬刻经的雷音洞内,这就是石经山舍利的来历。

静琬是一个现身佛门的高僧,舍利在他手中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那么从静琬埋藏至明代真可发现的976年中,还有人动过舍利函吗?

石经寺舍利 北京石经山发现两颗舍利(4)

青石函上的文字

云居寺里那块明代石碑上的文字,记载真可发现舍利的数量是三颗,和安放之初相吻合,证明这期间没有人动过。

第二个有机会动舍利函的人是真可,他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明万历二十年,自五台山云游到北京房山雷音洞。

据文献记载,真可发现舍利的时候,太后的人也在场,他紧接着把发现舍利的情形上报给了太后,根本没机会。另外就是在僧人眼里,舍利就是佛,只有崇拜,窃之无益。

第三个动舍利函的人是慈圣皇太后。

太后姓李,后世有传名彩凤,十五岁进入裕王府,为裕王朱载坖生第三子朱翊钧,进而由宫女升为侧妃。裕王登基后被封贵妃。

万历元年(1573年),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为母亲李氏上尊号为慈圣皇太后。

慈圣皇太后笃信佛教,在京城内外多处建造庙宇,动辄耗费巨万,明神宗也出资无数帮助修建。张居正在世时,曾经为此进谏劝阻,但没有被李太后采纳。

她还制造了一段有趣的“祥瑞”事件。

太后所居之内宫,秋日出现“瑞莲”,此事《神宗实录》具载之:“七月庚子,上以慈宁宫所产瑞莲花,宣示四辅臣,命各题咏以进。壬寅,以恭题瑞莲图,赐辅臣银币有差;是日复颁示辅臣瑞莲一支。”李太后因此被奉为九莲菩萨。

石经山佛舍了发现后,六月初一慈圣皇太后将其迎回宫内,答应供奉三天,直到八月二十日才归还,前后两月零二十天。

石经寺舍利 北京石经山发现两颗舍利(5)

羊脂玉函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舍利原本是用一个小金瓶盛放,当慈皇太后送回时,舍利函已经重新进行了包装,把原来的小金瓶换成了羊脂玉函并进行了加封。

按照规定,对于皇家加封过的物品,其它人是不能验看的。

现在我们只能推断,缺失的那颗舍利石被慈圣皇太后留在了宫中。那么她留下的那颗舍利会放在哪里呢?

只有一种可能,她把舍利放在京城某处寺院供奉了。

真可发现舍利是万历二十年,在这个时间上有一个巧合,也就在这一年,慈圣皇太后下令在京城修建了保存至今的长椿寺。

这个寺院供奉了象征她自己的九莲菩萨,如果按照这个推断,那么留下的那颗佛舍利极有可能放在了长椿寺。

那么舍利又会放在长椿寺的哪里呢?

长椿寺内有多宝佛铜塔呢,慈圣皇太后是在万历四十二年死的,多宝佛铜塔铸造于万历四十八年,慈圣皇太后会不会在死前安排人将留下的舍利筑塔供奉呢?这座多宝佛铜塔现已经自清朝末年移到了北京的万寿寺。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结论,慈圣皇太后是那个暗中拿走一颗舍利的人。

难道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吗?不,事情远非这么简单?

真可的好友德清曾有著作《涿州石经山雷音窟舍利记略》,里面对发现舍利的详细情形做了记载。对舍利有如下描述:如粟米,紫红色,如金刚开。

而1981年发现的舍利描述却是:“这次所发现的二粒舍利,其色白,为骨舍利”。

数量对不上,刚才已经做了分析,那么颜色为什么还出现了差异?

佛教中,舍利分为三种,一是肉舍利,为红色,是血肉火化后凝结而成的。二是法舍利,为黑色,是头发火化后形成的。三是骨舍利,为白色,是骨火化后形成的。

石经寺舍利 北京石经山发现两颗舍利(6)

石宝重开

以此推断,真可发现的是肉舍利,1981年发现的是骨舍利。只有这样才能解释颜色的差别。

那么问题出来了,经过了三百多年,肉舍利怎么会变成骨舍利?

只有一种解释,当年慈圣皇太后不是仅仅留下了一颗舍利,而是用两颗骨舍利掉包了三颗肉舍利。

她为什么这样做?一切已无从考证。

可以想象,当年雷音洞舍利重新安放,仪式一定是相当隆重,只可惜那是一场掉包舍利的骗局,而这个骗局的策划者,正是那个自称九莲菩萨转世的慈圣皇太后。

时至今日,这场骗局还留下了一桩千古悬案,那就是海内三宝之一,石经山雷音洞原来珍藏的三颗舍利,究竟在哪?


石经山管理处人员在编辑石经山和云居寺老照片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这些照片大多都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外国人拍摄的,也就证明有很多外国人来石经山寻找宝藏。

因为那两块石碑,当时雷音洞内藏有舍利并不是什么秘密,然后却无一人发现,真是一个奇迹。

正是因为这个奇迹,也就是说两次发现舍利期间,没有人动过舍利函,我们才得以考证掩藏了一段三百年的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