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旅游规划(工业旅游如何重塑区域人文地貌)

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已经开始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转向对人的创意的依赖。人们选择如何工作与生活地点显得比任何以往时候都更为重要。而选择目标区域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该区域是否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凡具有浓郁人文情怀的地方,往往都会引起人们的持久关注。传统的地理观注重的是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位置如何决定着该地的发展与进步,强调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自然地理观。而互联网时代的“新地理观”则注重特定地域的人文精神对该区域的影响,强调的是“人文地貌”决定“自然地貌”。推进类似湖北黄石这样的老工业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拯救区域的衰败、促进城市的复兴等,都不能就自然资源论资源,就自然地理谈地理!而应当从“人的发展”、“人的创造性的激发”、“社会游戏规则的创新”等方面入手,用“人文精神”分析法来探究区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充分挖掘工业遗产中丰厚的人文精神,并创新出独特的“社会游戏规则”以及迷人的工业旅游产品,使得区域的人文地貌不断影响并美化着自然地貌。

【关键词】

工业旅游 全域旅游 地理驱动力 自然地貌 人文地貌 人文精神 新地理观 数字经济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全球闻名的城市问题研究权威乔尔·科特金(Joel Kotkin)早在2001年就曾说过:“数字经济的崛起不断地重塑美国地点的地理驱动力。随着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员工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喜爱的地点,选择地点的规则有了极大的变化。”[[1]]实践证明,新的经济理念、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经营模式以及新的产业形态往往能迅速地改变着一个区域的地缘经济与人文地貌。过去那些曾经被人们所看不上的老旧工业区、自然资源贫瘠的地区以及气候条件不佳的地区,由于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使得该地区的人文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带来该区域的自然地貌的巨大变化,成为人们喜爱光顾的旅游目的地。例如,英国的曼彻斯特,虽然它是英国的最早的工业城市,但由于它拥有魅力无限的足球文化以及誉满全球的曼联队,使得该城市充满着无尽的生命活力与浓郁的体育运动精神,吸引了世界上无数的球迷和运动爱好者到该地旅游休闲;德国鲁尔工业区是20世纪早期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在自然资源枯竭的压力下,智慧的德国人通过有创意的设计改造,充分挖掘鲁尔工业区的丰富工业遗产,使得该区域成为全球利用工业遗产焕发区域活力的典范;美国旧金山附近的硅谷、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因为那里的“数字技术”和以迪斯尼乐园、环球乐园为代表的新兴业态的诞生,吸引了全球无数的“创客”“黑客”“数客”等迷恋新经济、崇尚新经济的有为者的目光。实践证明,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数字技术等新经济形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不断地颠覆着传统的观念、改变着全球的人文地貌,并重构着区域经济格局和文化与政治地貌。

黄石旅游规划(工业旅游如何重塑区域人文地貌)(1)

一、工业旅游的价值挖掘与特色彰显

工业旅游既是一种新的旅游形态,也是一种旅游新模式。它是利用工业资源与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诸多要素结合的具有典型的综合性、交叉性与跨界性特征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它与传统的山水游、森林游、冰雪游、草原游、沙漠游、戈壁游、踏春游、采花游等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形态不同,工业旅游主要是以特定区域的工业历史、工业门类、工业技术、工业遗存、工业基础、工业品牌,以及重要的工业人物、工业事件等等人文要素为旅游吸引物的独特旅游门类。工业旅游涵盖了工业信息化、工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工业与特定区域的民情风俗、工业与区域民众构成以及工业地起源等极其广泛而丰富的社会内容,它有着自身的产业特征。工业旅游是特定城市发展历程的记忆,是城市文明的新窗口、新载体,是都市旅游的新热点、新亮点,是一座城市精神的历史见证,是城市复兴与不断进步的新资源、新动力。

工业旅游是一个新产业,它需要产业经营者用“旅游化”的理念与技术手段将上述工业资源“创新成为”一个城市或特定区域吸引游人关注的“看点”、“亮点”、“热点”与“卖点”。我国的现代工业历程并不漫长,至今不过200年的历史,但是,从远古的青铜冶炼和诸子百家中的墨家的各种制造秘籍,以及中国历史上丰富多彩的手工制造业历程来看,中国有丰富灿烂的制造文化,而挖掘这些“制造文化”在当今的现实意义与现代价值,是发展中国工业旅游的最宝贵的资源与必要的路径。尤其是在当前,我国许多老工业城市的传统工业企业普遍经营不佳、效益严重下滑,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发展工业旅游、挖掘工业遗产价值、彰显工业旅游魅力,对这些区域、城市以及各个企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导向价值。

首先,发展工业旅游可以极大地增加特定区域工业的附加值,让许多的工业品牌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传播。游客在欣赏工业制造过程的同时,还可以感受与领略特定产品的文化内涵与品牌的感召力。例如,爱尔兰都柏林健力士啤酒厂的黑啤生产车间的观光游,既能够让游客参观与品尝闻名遐迩的黑啤酒制造流程,聆听黑啤酒诞生故事,又能够让旅游者牢牢记住这家黑啤酒生厂商原来还是“吉尼斯”著名品牌的创始人(健力士公司在全球率先出版的一本记录“世界之最”的书——“吉尼斯大全”已经享誉世界。健力士和吉尼斯的英文拼写是一模一样的,健力士就是吉尼斯GUINNESS)。

第二,发展工业旅游可以实现特定区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将那些工业遗产进行创造性地设计保护与形象提升,发展工业旅游,会吸引很多专业性的游客。例如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基地由于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投资亿元兴建了一座集文化创意、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多种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已成为中国首座以陶瓷工业生产基地为载体、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一站式文化休闲娱乐旅游体验创意园区,是当下诸多陶瓷爱好者以及陶艺大师等专业人士的旅游目的地。

第三,发展工业旅游可以极大地丰富与提升特定区域的城市形象。长期以来,许多工业城市给世人的印象几乎都是“污染严重”“交通拥挤”“车水马龙”“不宜游乐居住”,的地方,甚至很多工业城市都被认为是“没有文化意蕴”的城市。发展工业旅游,挖掘并弘扬特定城市的工业文化特征与特定区域的创造精神,用“旅游化”方法美化城市景观,使城市风貌变得让游客想看、可看、好看、回头看,让工业厂区成为游人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享受、可回味的游乐区。经过“旅游化”的系统创新,一定会使得特定城市的人文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城市形象得到巨大提升。尤其是类似上海、武汉、黄石、景德镇、唐山、沈阳、长春等老工业制造基地,它们都曾创造过十分独特的制造文化与企业精神,有着对工业制造无比虔诚与执着的精神。就像瑞士人制造手表那样,他们在加尔文教的影响下“把每一件事都做得让神满意”,力求将每一个零件都要做得有完整性、精准性、美观性、耐用性、调和性、实用性……这就是许多工业城市应当着力挖掘与彰显的工业文化精神。

第四,发展工业旅游可以极大地整合与提升工业城市工业遗产的价值,传承工业文化精神。在常人眼里,很多旧厂房、旧仓库、旧生产线都是“废弃物”、是“工业垃圾”。殊不知,那些工业遗存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老牌工业帝国英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挖掘工业遗产资源发展工业旅游。德国鲁尔工业区更是全世界利用工业遗产资源发展工业旅游的典范。

第五,发展工业旅游可以利用特定工业城市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建设许许多多的具有科普教育价值的博物馆、文化综合体、虚拟展览馆等集旅游与现代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各类艺术实践基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工业制造”向“工业创造”转型。其实,利用工业遗产资源或现代工业生产场地发展旅游产业在国际上已经有很多的成功案例。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将军事基地(例如夏威夷军港)、航天中心、造币厂等列为旅游景点,供游人参观;德国鲁尔地区将昔日的工厂钢水池改造成游泳池,将废弃的烟囱变成丽思卡尔顿酒店大堂;由此可见看出,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资源观念是非常广阔与开放的。

黄石旅游规划(工业旅游如何重塑区域人文地貌)(2)

二、新资源观、新地理观与工业旅游推进

推进工业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全新的旅游新资源观和旅游新地理观。在后工业化时代,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工业逐步让位于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型高科技产业,很多曾经繁荣的传统工业区开始面临发展的挑战,出现生产过剩、工厂闲置、人员外迁等衰败现象。类似湖北黄石等老工业基地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地理位置上的凋敝与衰落,“重物轻人”的“地缘经济”和“自然资源发展观”严重制约着此类工业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传统的地理观念中,特定自然地理位置决定着该地的发展与进步,强调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自然地理观。而互联网时代的“新地理观”则注重人对自然地理和区域发展的影响,强调人文地貌决定自然地貌。新地理观强调人的创造决定着环境状况,人文机制先进与否决定着地域的发展进步与否。

湖北黄石市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有着完备的传统工业资源体系。既有近4000多年古代工业文明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也有100多年历史的近代工业文明代表的华新水泥厂、汉冶萍钢铁厂等旧址,还有当代享誉全国的劲牌、新冶钢、三鑫金铜公司等知名企业,黄石矿业工业遗产是湖北省唯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工业遗产。黄石的工业遗产极其丰富,在当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这些丰富的工业遗产是黄石发展工业旅游产业、发展现代数字技术产业的最佳资源和最大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中国当前大众旅游全域旅游大发展时期,黄石可以凭借这些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发展工业旅游产业,实现黄石这座工业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形象的“凤凰涅槃”,通过“旅游化”的方法,使得“工业黄石”变成“文化黄石、艺术黄石”、“创意黄石”、“宜居宜游的黄石”。但是,黄石的工业旅游资源依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少女,它亟需新理念、新经济与新模式的引入,将黄石这座“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推向世界。

剖析黄石工业发展历程,探索黄石昔日的辉煌,寻找黄石发展工业旅游产业的路径,也许对其它老工业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将具有一定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人们津津乐道的黄石古铜矿、黄石的近代工业体系以及黄石昔日经济上的辉煌地位,大多是感叹它当年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曾经产生的巨大GDP。稍稍回顾一下黄石的工业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黄石在世人眼中的印象是如何不断地改变的。

许多的文字都曾记载过黄石大冶的铜绿山上有一种叫“铜草花”的野花故事。民间传说“铜草花”是引导商周时期的先民在没有先进的勘矿技术情况下“天然寻矿的路标”。是“铜草花”引领着先民逐渐发现了发现了铜绿山上的矿石,并由此拉开黄石三千年矿冶古都的历史帷幕……铜草花与铜矿间的种种神奇的传说、铜草花与矿藏之间的奇妙的关联,使得历史上的黄石成为一个神秘的风水宝地。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历代黄石人演绎着无比精彩的历史故事。在“铜草花”生长的这块神奇土地上,古代黄石人为了更好地管理黄石大冶地区铜矿的采冶,还修筑了五里界城、鄂王城、草王嘴城等三座古城。铜草花满山生长的年代,黄石给人的印象是美丽神秘而又富饶尊贵。

黄石人一直在为自己所生长的这块特殊的地理位置所自豪。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黄石地区的铜矿、铁矿冶炼在国家的重要地位,黄石不仅仅中国古代社会王朝的重要武器制造之地,也是封建国家货币的重要铸造地之一。

古代黄石的因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曾经使得立国于长江中游的楚人骄傲自豪无比。有着“三年不鸣、一鸣惊人”雅称的楚庄王,曾经面对周王室使者时发出过“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的豪言,这豪言壮语的底气还是来自于黄石地区丰富的铜矿资源。

黄石旅游规划(工业旅游如何重塑区域人文地貌)(3)

强盛时期的楚国版图

黄石旅游规划(工业旅游如何重塑区域人文地貌)(4)

五铢白钱—隋代

近代的黄石更有着讲不完的精彩故事。

黄石这个工业文明历史悠久的矿冶古城,在近代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晚清洋务运动的典范之区。闻名天下的汉冶萍钢铁公司、黄石大冶的铜矿、铁矿以及因港口矶石“石色黄”而得名黄石港,因其通达四方的战略位置、便利的交通和丰饶的物产,在中国洋务运动进程中逐渐成为中国的要地和腹心之一。

黄石旅游规划(工业旅游如何重塑区域人文地貌)(5)

沿长江分布的黄石港,左侧水域即为“黄石磁湖”

在中国的矿藏分布版图上,从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北鄂州到江西的九江、瑞昌,再到安徽的铜陵,大约一百三十多公里的地带,有一条神奇的“冶金走廊”,在这条“冶金走廊”里密集地分布着大量的铜矿、铁矿、煤炭等资源,诞生过中国古代四大铜镜铸造中心之一鄂州、三千年矿冶古都黄石(大冶)、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矿冶遗址瑞昌、铜陵铜矿等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制造业基地。

黄石旅游规划(工业旅游如何重塑区域人文地貌)(6)

“冶金走廊”与周边城市

黄石旅游规划(工业旅游如何重塑区域人文地貌)(7)

湖北、江西、安徽沿江城市

新中国成立以后,黄石因为它的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全国六大铜矿基地之一、十大铁矿基地之一、十大特钢之一、三大水泥生产基地之一等诸多之一的中国工业重要基地。

黄石旅游规划(工业旅游如何重塑区域人文地貌)(8)

新中国的大冶(黄石)

黄石旅游规划(工业旅游如何重塑区域人文地貌)(9)

新中国的大冶(黄石)X2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到,铜草花、古铜矿、朝廷的兵器与钱币的制造地、洋务运动的示范区、新中国的工业重镇……它们蕴藏着黄石这个特定区域不同时代的传奇故事、名人逸闻趣谈、区域兴衰际遇、历史变迁秘闻。更记载着古往今来黄石人的精神风貌与性格特征。这些才是黄石发展工业旅游产业最需要挖掘的资源要素。然而,现在很多人在谈论工业旅游发展的时候,大多是从冶矿工业技术变迁历史或黄石矿产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来论述,鲜有从历史文化进程中“黄石人”的独特的精神风貌、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以及冶矿产业给黄石地貌、地缘文化与地缘政治所带来的神奇变化等角度来谈及黄石的工业旅游资源。

对黄石工业旅游资源的挖掘,首先应从“人”的角度来发掘。发展工业旅游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除了保护工业遗产、延续人类文明创造等等,还是要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丢掉历史文化资源,而要借助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区域发展。当下要推进黄石这样的工业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拯救区域的衰败、促进城市的复兴等,都不能就自然资源论资源,就自然地理谈地理,而应当从“人的发展”来分析。应当用“人文精神”分析方法来探究黄石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黄石工业的衰落与中国许多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样,是产业机制与社会运营规则造成的。我们的社会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把人当工具、把发展经济当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坚持“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的理念。用人本主义的资源观来整合黄石的各种资源,使得传统的工业文化遗产闪烁出今天大众所能感受得到的时代光辉。

因此,黄石只有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道路,才能复兴黄石往昔的光辉!而“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旅游化”改变黄石的“工业污染城市较为严重”的城市面貌,不仅仅使“物理环境”真正达到“宜居、宜游、宜教、宜业、宜养”的目标,同时还要使黄石的“人文环境”达到能够吸引优秀人才聚集的目标,只有通过人文环境的改造,充分吸引并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黄石才能首先改变人文地貌,进而改变城市面貌。

三、老工业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与动力转向

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动力转向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由过去的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三高产业”向无污染、少耗能、零排放“新兴产业”转型,由过去依靠出口、投资、消费“三套马车”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向“依赖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模式转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类似湖北黄石市这样的传统老工业区,它们既是中国工业发展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国工业沿革的见证者。这些传统老工业区不仅留下了体量庞大、风格多样、形态各异的工业建筑和生产构筑物,也留下了无比丰厚的工业文化遗产。它们都是发展工业旅游产业的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那些老厂房、老设备、老生产线等,不仅成为工业文明的物质载体,也构成了风貌独特、可塑性强的城市空间,为城市创意生活圈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多元的创意氛围。那些看不见的“工匠精神”“师徒情怀”“民族品牌”“开放胸怀”“海纳百川”等工业文化传统,更是今天老工业区振兴的精神力量所在。整合并创新这些宝贵资源,发展工业旅游,将会创造出全新的工业遗产价值,拓展出诸多新型就业岗位。

从国际成功的工业遗产利用的经验可以看到,创新永远是资源价值深度发掘与充分展示的根本要素。创新是实现工业旅游转型升级的内在驱动力。而创新是人的创新,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极大发挥,是优秀人才所引领的一场“生产、生活、生态”相互交融的巨大行为变革。创意的迸发与诞生在于政府和社会对创新者的不懈地鼓励、鞭策与宽容。

黄石旅游规划(工业旅游如何重塑区域人文地貌)(10)

依靠创新驱动来推进工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做到“两个坚持”: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业旅游发展理念。要深入研究工业旅游的目标客户群,要明确哪些人群对工业遗产资源感兴趣?哪些工业遗产资源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哪些区域的人群会对传统工业遗产有着独有的情怀?这实际上是要我们记住:工业旅游产业必须以目标游客为中心!一切的创意、设计与景观改造工程都要从目标游客的需求出发;第二要坚持“创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观念。工业遗产保护与工业旅游产业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英国人的创意精神创造出“工业旅游产业”并初步建立了“工业遗产保护理论”。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于2003年通过的旨在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与之类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3年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工业遗产不仅包括磨房和工厂以及工业住房,而且包含由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与工程意义上的成就,如工业市镇、运河、铁路、桥梁以及运输和动力工程的其它物质载体。

要发展工业旅游产业,必须在传承前人的工业旅游产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工业旅游产业发展理论与创新模式。创新是今天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发展工业旅游要以“跨界融合、开放共享、互联互通、自由平等”的互联网精神为理念,以数字化的表现形式为工具,以工业旅游创新为抓手,依托工业时代的遗产,打造后工业时代的时尚体验为路径,推动特定区域从“工业生产城市”向“创意生活城市”转型,让工业旅游产业成为特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

黄石旅游规划(工业旅游如何重塑区域人文地貌)(11)

四、数字化时代与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传统的自然资源决定区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数字化时代开启了人的创意驱动区域发展的新时代。过去许多企业选址大都选择港口、河流、煤矿或铁矿附近,并且以较低的薪水雇佣通常没有技能的劳动力作为企业竞争力。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区域发展的动力已经不再是自然资源了,而是新经济的专业人士(例如科学家、经济学家以及人文学者、主导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等)……新地理的出现不仅仅只是区域地缘经济面貌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是区域人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着力挖掘并持之以恒地传播工业遗产中的丰富人文精神是工业旅游兴盛重要路径之一。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开始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转向对人的创意的依赖,人们选择工作与生活地点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而选择地理位置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目标区域是否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具有浓郁人文情怀的地方,往往都会引起世人的持久关注。例如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瑞士,它对世界游客的吸引不仅只是瑞士的自然风光,更多的是瑞士人生产出来的诸如手表等闻名世界的奢侈品以及这些奢侈品所闪烁的人类智慧的光辉。瑞士的手表制造名满天下,其根本不在于制造手表的工艺技术,而在于瑞士制表人的文化精神。在瑞士的一些山村里,那些制造手表的工人有很多家族是几百年都没有离开过山村,当他们凭着加尔文教精神,把手表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细节、每一颗螺丝都制作到“让神满意”的程度。瑞士手表零件制造商的最高奖赏之一就是他的手表零件上能够盖上“日内瓦印”。日内和印意味着制表人的高尚精神,意味着它的“精准性、完整性、调和性、耐用性、实用性、美观性”。那些手表制造零件一旦盖上了“日内瓦印”,劳力士、江斯丹顿、浪琴、欧米咖、帝陀、天梭等世界著名品牌都会使用它。

湖北黄石青铜文化时期就聘请了很多的吴越古国的“冶炼师”,他们的制造技艺、所秉承的制造业精神以及楚国当时的开放胸怀等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用“互联网 ”的新理念新思维推进特定区域工业旅游产业跨界融合是又一个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

黄石旅游规划(工业旅游如何重塑区域人文地貌)(12)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国家ITS中心主任王笑京认为,概念的转变是因为技术的不断变化,但交通运输行业给公众创造的服务是不变的。“无论是‘互联网 ’,还是‘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是引导大众在实体经济当中创造一片新的天地。这里既有互联网技术,也缺少不了其他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和交通技术”。‘互联网 ’不能替代基础性的东西,虽然可以用互联网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安全性以及产品的品质。但互联网终究只是工具和思维,绝不是有了互联网,就什么都有了”。

推进工业旅游产业发展,应当朝着“四个创新”的路径前行。

首先,要有“旅游资源观”的创新。要把特定区域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通过创意设计,变成为“高浓缩的工业文化遗产观览视窗、高颜值的工业发展历程的景观群落、高品味的工业文化体验场所、高效益的创意经济集群”,使特定区域的工业遗产资源挖掘与利用成为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的样板区,就必须重新审视该区域的工业旅游资源。从上文的分析来看,黄石工业旅游产业的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跳出黄石的工业遗产资源来看黄石的旅游产业,最根本的还是缺乏一批优秀的人才集群,缺乏对传统工业文化遗产资源现代应用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路径。而创造一切条件吸引高知识、高素质、高收入人群来参与这个城市的建设,让他们把全新的数字技术、全新的生活方式、全新的消费习惯等带到这个城市来,使得这个城市充满生机,并创新出一套全新的城市运行体系出来,这是特定城市能够拥有持续的增长力的根本保证。无数区域发展经验证明:依靠自然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比依靠人力资源开发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低。这证明了人力资源能力越高的地区也是财富积累较快的地区。当人力资源开发到一定的程度,其经济发展就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其次,要有“运营理念”上的创新。要秉持“跨界融合、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思维观念,要具有全球视野和深邃的世界工业历史发展史观,在人类工业发展历史进程中挖掘特定区域工业遗产资源的科学价值、生产与生活方式价值以及它们对于社会进步的促进价值;

黄石旅游规划(工业旅游如何重塑区域人文地貌)(13)

第三,要在“运营模式与运作手段”上创新。应当用全新的科学技术全时空、全时段、全景式地再现特定区域工业发展历程在中国工业历史进程中最辉煌的历史片刻,以“中国元素、世界传播”的方式,深刻发掘特定区域的工业遗产,通过这些工业遗产来再现中华民族智慧的深层元素,让“中国制造”的历史故事成为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精彩智慧的载体,要通过一个个中国制造人的动人的故事传播于世界;尽管工业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形态,但是,它也要遵循旅游地的基本美学原则,工业旅游区规划设计应当做好“四个5工程”,其具体要求如下:工业旅游区一要做到“5看”:想看、可看、好看、耐看、回头看;二做到“5可”: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享受、可回味;三做到“5性”:差异性、互动性、参与性、舒适度、方便性;四做到“5力”:视觉冲击力、历史穿透力、文化震撼力、快乐激荡力、生活沁润力。总之,要有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第四,要有“团队组织”构建的创新。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丰富多彩的工业遗产资源,需要聚集一批优秀的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景观学家等专家团队,遴选一支具有跨界合作、精通互联网科技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在工业遗产价值发掘与形象展现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摒弃“硬件思维”模式,倡导创意思维模式,打破条块分割的僵化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使得工业旅游产业创新出一条全新的创意经济发展新模式。

总而言之,工业旅游产业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在国际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中国的工业遗产资源利用与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还刚刚起步,我们必须奋起直追,虚心学习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发挥中国工业旅游产业的“后发优势”。要彻底改变特定地区的人文地貌,完全可以通过发展工业旅游产业创新并构建一套全新的城市运营机制。有了这一套科学的运营机制,我们一定会成为世人重新瞩目的工业旅游圣地……

(作者:王国华,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