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澳岛简介(港深地名故事南澳)

南澳,地处深圳大鹏半岛最南端,这里海水清澈透明,沿岸山海相伴,奇峰异石林立,拥有丰富的山海生态资源;这里森林覆盖率超过80%、野生植物种类占深圳的70%;这里不仅是深圳的“生态特区”,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名副其实的生态“后花园”。

人们慕南澳“风光无限”之美名而来,然而何为“南”?何又为“澳”?能说清楚来龙去脉者,却不甚多。

深圳南澳岛简介(港深地名故事南澳)(1)

根据1997年版《宝安县志》的释义:“因西部海澳海水蓝绿,初称‘蓝澳’,后以地理位置易名。从大鹏分支后,沿称‘南澳’。”

本土居民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南澳的地名来源于今南澳湾海滨,原是一个自然实体地名。南澳的地形是可以停船的港湾,即“澳”,又位于当时本地人口较多的地域中心大鹏所城和王母墟之南,故名“南澳”。

还有一种说法可供资证:南澳海湾后面,南澳河两侧有几百亩水田,当年地主都是鹏城或水贝的大鹏人,相对于他们的居住位置,这里是南面,于是,他们就将这里叫作“南澳”。

01

繁华口岸 商业重镇

南澳片区以山地居多,不宜农耕,历来人烟稀少,古时属边远荒僻之地,官府治理甚少触及。直到明朝,特别是大鹏所城在碧州设立军屯后,人烟才开始聚拢,以大鹏所城为中心逐渐向今日大鹏的其他区域以及南澳半岛扩展,始有村落。

据传,清嘉庆年间有一家人从惠阳来南澳定居,这是南澳形成村落之初始,在清嘉庆版《新安县志》中已有记载,而后陆续有人家迁来,逐渐形成村落,至清末民初,逐渐发展为集镇。

香港开埠后,大鹏半岛沿岸可做港湾的地方,均成为香港与内地之间人员和商品流动的商埠码头,南澳开始兴旺起来,在沙滩边形成了墟市,直至在这沙滩墟市之上的岸上,形成了街市,即今南澳老街,成为没有休墟日的日日墟,并且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后的南澳建镇。

1901年,清政府在南澳设立关厂,是隶属于九龙关的缉私和税收卡点,这也说明,当时流经该口岸的货物和客流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作为香港和内地的客货口岸,南澳港每天都要吞吐上百艘货船,并每天有一到两班往来香港的客轮。港口的客货运输行业给本地村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本地村民可从事装卸和搬运货物的工作,也可以向往来客商售卖餐饮和土特产。

深圳南澳岛简介(港深地名故事南澳)(2)

今日南渔。 大鹏新区综合办供图↑

在口岸客货运输行业和渔港的带动下,南澳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商业集镇。在沙滩墟市边的南澳街,即现在的干货街以南,形成了一条近800米长的繁华商业街,商铺、银行、茶楼、酒馆、典当铺、烟馆和手工作坊等一应俱全。

南澳湾位于东部大鹏半岛南端,北邻海滨南路,南靠大鹏湾,与香港平洲岛仅隔1.5公里,因其地形呈月牙形,又被称为“月亮湾”,是南澳人尽皆知、颇负盛名的风情渔港,也是南澳远近闻名的地标。

深圳南澳岛简介(港深地名故事南澳)(3)

20世纪70年代的南澳月亮湾。周丽明 绘↑

这里是天然的避风塘和国家级渔港,港湾里停泊着各种渔船、快艇,点点渔排,井然有序,成为今日南澳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最美的南澳湾是在黄昏,斜阳西下,金黄的轮廓映射出金黄的光芒,天与海的光晕连成一线,绝美的夕阳海景,令人沉醉!

在月亮湾,每天早晨都有渔民将前一晚捕获的海鲜送往海鲜市场销售,游客可以在海鲜市场里挑选自己中意的海鲜。位于月亮湾海滨上的海港路,集中了十余家较大的海鲜酒楼、一处专售生猛海鲜的市场,被称为“南澳海鲜美食一条街” 。

深圳南澳岛简介(港深地名故事南澳)(4)

海鲜干货街。↑

“食有鲜,到南澳”, 随着前来南澳旅游观光的人不断增加,南澳海鲜市场的生意也日益活跃。南澳海味街(也称咸鱼街),是深圳三大渔港中唯一保留的旅游购物街,也是珠三角地区和香港的海味干货的主要供应地之一,有约500米长的海鲜干货街,各类海鲜干货、贝壳纪念品等海产品让人爱不释手,任君挑选。

02

海洋文化 独具风情

在南澳的南渔村,有一座天后宫,因其历史悠久、信众广泛而久负盛名。始建于明末清初,供奉天后(妈祖),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几经兴废,历尽沧桑,在南澳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深圳南澳岛简介(港深地名故事南澳)(5)

天后宫。吴启鹏摄↑

过去的南澳,有很多半农半渔的村民和海运经营的商人,特别是生活在南澳湾水上的疍家渔民,他们都祈求出海平安、渔获丰收,拜妈祖成为他们普遍的信仰。于是,天后宫多次重修扩建,在兴盛时期,占地4000多平方米,在清末民初,威灵显赫、香火鼎盛。20世纪40年代,日军入侵后天后宫遭受破坏,失去了原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又遭破坏殆尽,原址原貌今已无存。1992年募捐重建,但未能恢复原规模,仅建起一间简陋的庙宇,供信众祭拜。

2011年前后,本地热心人士启动南澳天后宫重建工作,本地信众和华侨、港澳同胞踊跃捐资,重建工程于2013年初开工,10月底建成开光,建成后的天后宫占地600多平方米,建筑造型精美。天后宫的历史变迁见证了南渔村的荣辱兴衰,见证了南渔人民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好。

深圳南澳岛简介(港深地名故事南澳)(6)

南澳天后宫。周炜 摄↑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在南澳天后宫举办妈祖诞庆典,活动持续5至7天。其间,南湖一带居民及附近的渔民齐聚天后宫,举行庆祝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祭拜仪式、迎神出游、聚餐等,颇为热闹,除了敬拜、吃斋宴等活动外,还有赏戏剧、观影像等其他文化活动,既是对天后信仰的尊重,又是对海洋历史文化的传承,形成了具有南澳特色的新民俗活动。

每年端午节前夕,南澳都会在月亮湾举行龙舟赛,据传已有70多年历史。每年的活动都吸引了来自深圳、广州、东莞、惠州等地的选手参与激烈的海上龙舟竞渡,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龙舟文化已深入当地居民的生活,成为南澳乃至深圳市一个知名的民俗文化品牌。

深圳南澳岛简介(港深地名故事南澳)(7)

舞草龙。深圳大鹏新区文体旅游局供图↑

南澳有端午节吃海胆粽的风俗,这是疍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地道食材,在沿袭中原饮食习惯基础上,创造性地制作出具有疍家文化特色的食物。“无钱买鸡蛋,餐餐食海胆。”这句广为流传的老话,充分体现了南澳人与海胆的深厚渊源。过去,南澳岛交通不便、物资匮乏,而南澳盛产海胆,所以南澳人食用海胆比食用鸡蛋更为广泛和方便,具有普遍性和随意性。海胆,这个对于当今城市人来讲是十分名贵的食材,却是旧时南澳人眼中比鸡蛋还普通的日常食物。

深圳南澳岛简介(港深地名故事南澳)(8)

南澳海胆粽。温赢 绘↑

海胆最为肥美的季节是每年农历二月开始一直到端午前,南澳人独爱用这个季节鲜甜肥美的海胆包粽子。每到这个时节,村里家家户户就忙活开了,先把新鲜的海胆清洗干净,然后用南澳传统手工古法,从鲜活的海胆内把黄灿灿的部分挖取出来,将它同腌制过的五花肉以及萝卜丝、花生碎、瑶柱、虾米等配料与糯米一起,用南澳当地的特有的植物“芒叶”包裹,由于芒叶形状细长,南澳包裹出的粽子都是长条形的。

南澳海胆粽的口感既有海胆的鲜美,又有粽子的软糯、芒叶的清香,还有配料的提味,食材之间相得益彰,香气扑鼻,令人食欲大增,可做主食也可当饭后的茶点。

南澳海胆粽的产生、形成和传承,一直伴随着南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民间手工技艺特征、民俗文化特征及地城特征。今天的南澳海胆粽已成为具有南澳特色的美食招牌,名扬四海,甚至有不少海外游客不远万里也要前来品尝它的美味。

作者:吴启鹏,文史学者、深圳大鹏新区干部

编辑: 罗维维

封面:杨亮

审读:卓玲

审核:Oriole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