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字白话的发音(由一个字的发音略说方言)

前天在头条发了条有关“陌"字发音的微头条,未曾想仅一天展现量二万多,竟引来评论三百多,大有群起而攻之之势,确实出乎意料。

经查头条百科,“陌”字有两个发音,"mo四声"或"bai三声”,属于合体字,"阝”是形部,"百”是声部。一般合体字的声部表示该字发音与相同或相近。

首先,我们讨论一下什么是方言。笔者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没上过一天学的人与外界交流的发音是方言。因为只要受过教育,就会受到本地域以外的文化的影响,他说话的发音就未必是方言了。所以,方言是本地域固有的、没有受其它文化丝毫影响的、代代相传的语言,主观臆造,以讹传讹不能称为方言。

仍以"陌”字为。我认为“陌”不属于本土(仅以户县周边为例)方言字。试想,本地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他会说他遇到一个"陌(无论mo或mei)生人”吗?我认为是不会的,我是土生土长的户人,首先,我从我的父辈人以及周围老人口中也从来没听他们这样说过,他们只说生人或不认得的人。所以我认为“陌”字是“外”来字而非本土用字,既然如此,只能读这个字的本音。那么,把“陌(mo)”念成"mei”的人的依据是什么呢?综合前文评论(略),一部分人根本没有根据,认为大家都这样念,是方言。另一部分人有根据,这部分人是秦腔人,说这是从老师那里学的,老师就是那样教的,不那样唱还挨打,还有老一辈演员(包括名演)也是那是那样唱的,那么无疑老辈演员又是从更老一人那里学来的。那么,这些根据的准确性有多少呢?除过代代相传的口语发音以外的汉字,暂且撇过秦腔唱词不说,生活我们遇到的所有汉字是不是应该根据现在官方公布的发音为准呢?

户县有不少老年人把渭河成“yu”河,把秦渡镇说成秦tou镇,这无疑是方言,因为渭河也罢秦镇也罢,都是固有的,有相当历史的。从老辈人口中就是那样传下来的,没有人会说他们说错了。另外,长安、户县有些地方的“天(千)、地(记)、钉(京)、铁(切)、水(匪)、树(富)、鼠(夫)、书(福)、耍(发)、生(seng)等等,再如白水合阳一带的"白Pei"丶把锁子说成"朵"子、把儿(小儿的意思)说成“对ze”等等,这无疑也是方言,因为这些都是代代相传的,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创造,所表述的事或物也是固有的,没有人会说他们读错了或念错了。即便如此,笔者认这些发音也只限于口语或非正式场合。众所周知,秦腔就是地方戏,地方戏就是要用方言来唱,谁也没反对呀?但秦腔已经发展成为流传于西北五省的一个大的地方剧种,是不是所有的关方言发音都可以唱进秦腔中去呢?

笔者以为,陌生人就是陌生人,而不是mei生人(当然陌生人也可以成为熟人,也可以成为朋友),阡陌纵横就是阡陌纵横,而不是阡mei纵横。

我也是秦腔爱好者(不敢自称为迷),至于秦腔唱词中的陌被唱成mei,据说是为了贴合秦腔的发音吐字特点,这另当别论。

方言是一个地方的口语特色,也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 摈弃方言,不倡导过于地域化的小众方言,我们应该说当正宗方言,更大众化通俗化的方言,而不是以讹传讹的伪方言。

算了,谁又不能捂住别人的嘴,就像贾浅浅的“屎尿体”、莫言的"拾麦穗”所引发的网络大战一样,谁爱说啥说啥,谁爱咋说咋说,就让“陌mo”者自“陌mo”,“陌mei”者自“陌”吧,正如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一样。

及字白话的发音(由一个字的发音略说方言)(1)

声明:纯属个人观点,欢迎交流,抬杠者请远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