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老子在哪个地方写下的(道德经是出自老子之手吗)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其对我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在道教经书中,《庄子》(亦称《南华真经》),《列子》(又称《冲虚真经》),与《道德经》合称三真经,被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据道教典籍记载,老子曾任周守藏史,后来迁为柱下史。柱下史为周秦之官名,即汉以后的御史。因其常侍立殿柱之下,故名。传说周朝衰落之际,老子辞官离去,经函谷关时,关令尹喜恳请他著书传世,于是老子写下五千余言,即传诵千古的《道德经》。

《道德经》真的是出自老子之手吗?笔者以为,正如《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一样,《道德经》是出自老子之口,然后由尹喜记录并加以整理,后世多有传抄,最早于战国中前期成书。

其理由一:《老子》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则上篇为“德篇”,下篇为“道篇”。在上下篇中分章次第,以及《道德经》的题名都是后人所加。王弼注本、傅奕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

其理由二:现存《老子》的版本,以帛书甲、乙本为最早。甲本文字,不避汉高祖刘邦讳,可证其出自刘邦称帝之前。乙本避刘邦讳,但不避惠帝刘盈、文帝刘恒讳,可知其出自刘邦称帝以后,刘盈、刘恒为帝之前。甲、乙本皆分二篇,乙本篇末标出《德》3041字,《道》2426字,合计5467字。甲本尾题残缺不明。两本都不分章次。

其理由二:今存《老子》版本,除上述汉初帛书本外,还有许多版本流传。约计石刻14种,其中以唐太宗时虞世南校写的石刻《老子》为最古。次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唐写本《老子》残卷,散见于各地保存的敦煌经卷中,为数颇多。今见木刻诸本中,以宋刊《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为较古,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有影印本。明《正统道藏》搜集《道德经》文本及汉、魏、唐、宋、金、元、明众注本,总计有41种之多。

历代学者研讨和考释《老子》的著作不下千百家,但存者甚少,佚者多。上述可以看出,《道德经》成书传世的年代均是在老子、孔子之后。

另外,从《道德经》第一章的句式来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实际是讲经论道的口吻。也就是说,《道德经》实际是老子讲经的记录稿。

公元前520年四月十八日,周景王驾崩,王子猛继位。然而,周景王真正中意的接班人是庶长子姬朝,王子朝伙同他的支持者攻杀了王子猛。王子朝的作法引起了诸侯们的不满。老子作为周景王的支持者,智囊和有道之人,眼见天下即将大乱,便毅然辞官而去。老子辞官后,先是到洛邑城北的邙山上,结庐最高处翠云峰(上清宫)。不久转到下清宫(又名青牛观),静心修道,不再过问政治。懂得风水的人都知道,上清宫翠云峰正处于洛邑王城以及后来的隋唐洛阳城的玄武之位。那里是洛阳八景中“邙山晚眺”的立足点,也是一处颇佳的庙宇和道观之地。由于老子是名人,每天拜访老子的人很多。老子在那里讲经论道。孔子就是在下清宫拜见老子求教、学习周礼。

老子在下清宫修道,《道德经》就是老子当时坐而论道的内容。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晋国率领诸侯护送周敬王回到周都洛邑,王子朝被晋兵战败后,带着大部典籍和一些贵族逃往楚国(近年,南阳的考古印证这一历史史实)。周敬王十六年(公元前504年),王子朝的党徒作乱,迫使周敬王逃奔到晋国。次年,晋定公护送周敬王进入周都。周敬王十七年(公元前503年)春天,周敬王乘吴国攻破楚国的机会,派人刺杀了姬朝。

老子本是周景王改革的支持者,也是王子朝的支持者。周室典籍被带走,王子朝被刺,又见周室日趋衰落无再兴之希望。于是老子决定西出函谷关传道化胡。在翠云谷,老子牵起正在吃草的青牛要走。青牛眼见要离开此地,对着西方吼了三声,便驮着老子而去。此为“青牛吼峪”典故的由来。也是下清宫(青牛观)名字的由来。

老子在上、下清宫修道和讲经论道前后超过十四个年头。有史料记载,老子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强留下来。尹喜拜老子为师,老子在函谷关驻留期间,为尹喜等讲经论道,多有心机的尹喜将老子所讲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文,从而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巨著《道德经》。老子在函谷关停留大约六个月左右,而后他仍旧骑着那头大青牛,继续西行。

老子到底骑着青牛去了哪里?两千多年来,引起了历代很多学者的兴趣,但是一直没有得出很确切的结论。有人说他西出大散关,经流沙奔印度去了,并说他到印度传教,教出了释迦牟尼这样的大弟子。历代不少人认为此说只是道教为了抬高自己贬低其他宗教而捏造出来的。也有人说晚年的老子在甘肃临洮落脚,为归隐老者炼内丹,养生修道,得道后在临洮超然台“飞升(去世)”。还有人甚至提出了老子在甘肃的大体行程路线——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过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入甘肃,经游天水、陇西、临洮、兰州、酒泉等地后,又回到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飞升”。老子在临洮“飞升”后,其子嗣在此繁衍生息。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称:“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1一。”后世天下李氏都称老子为李姓“太上始祖”。所以,时至今日,临洮县岳麓山至今还有“超然台”“说经台”“飞升崖”“文锋塔”等与老子有关的遗迹。

道德经老子在哪个地方写下的(道德经是出自老子之手吗)(1)

对此,笔者认为老子西行有他的原因。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追踪中华文明如何起源,曾经多次考察过陕甘地区的考古遗址。我们知道,老子是周人的后裔,周人是炎、黄的后裔,传说炎黄又是神农氏、轩辕氏(少典氏)的后裔,而神农氏、轩辕氏又是伏羲、女娲的后裔。如今,在天水一带有很多伏羲、女娲的传说,渭水流域和汉水流域的近四十处老官台(大地湾)文化遗址见证了伏羲、女娲的传说的真实性。华夏文化的源头是伏羲的河图洛书,华夏文化的源头和本质是道家文化,而老子可以说是道家文化的集大成者。所以,老子西行既有周王室衰落和即将大乱的原因,又有慎终追远的动因!

老子在天水一带留下不少遗迹和传说,老子在那里寻根问祖。炎、黄在三门峡一带创造了辉煌的庙底沟文化,而甘肃临洮的马家窑彩陶在庙底沟彩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马家窑文化是庙底沟文化向西的一支。因此,老子在天水一带寻根问祖之后,继续西行到临洮当是必行之路。

2016年7月19日,我们再次考察了大地湾遗址之后,去到临洮县,著名的马家窑彩陶收藏家王志安先生接待了我们。在考察了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之后,王志安先生带我们到岳麓山飞升阁参观。王先生向我们介绍了当地学者研究老子的成果。诸多证据表明,老子是在大散关遇见了尹喜。当时应该没有函谷关,函谷关是战国时代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之后所设。大散关在宝鸡的西部,是终南山向西的尽处。尹喜是天水人,在大散关驻守合乎情理。老子在天水一带寻踪由尹喜做向导。之后,老子继续向西到达临洮,最终在岳麓山隐居、飞升(去世)。在临洮,从三国时期就有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拜老子的民俗。岳麓山的飞升阁、飞升台仿佛见证着老子在那里隐居、升天(去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