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郎探母》介绍(京剧四郎探母出关用的不叫令箭)

看多了古代的小说,会发现很多地方都提到了“令箭”。

关羽去与华雄交战前,要先讨一支“令箭”,才能出发。

诸葛亮分配兵马,都要一一发给令箭。

尤其是京剧《四郎探母》,杨四郎需要讨到“金批令箭”,才能过关。

京剧《四郎探母》介绍(京剧四郎探母出关用的不叫令箭)(1)

在戏曲舞台上,我们看到的“令箭”,都是这样的:

京剧《四郎探母》介绍(京剧四郎探母出关用的不叫令箭)(2)

这是《清文献通考》“令箭”条里记录的令箭形状,它说得很清楚:

  • 令箭:大将军、将军、督抚、提镇,用三角旗,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用方旗,都用云缎制作,三角旗高一尺八寸,斜长三尺,下面宽二尺四寸。大将军、将军用本旗之色(就是和八旗的颜色相同,大将军、将军属于八旗的哪个旗,令箭旗面颜色与之相同)。督抚、提镇用黄色方旗,高一尺五寸五分,宽九寸五分。都用满汉两族文字写一个“令”字,满汉官衔也写在上面。箭簇用铁。三面镶银边。“令”字下,用满汉字写十二时辰。

也就是说,令箭其实是令旗,根据官职不同,有三角的,有长方的。

旗杆头上装一个箭簇,所以也叫“令箭”。

根据这个描述,画两个草图如下:

京剧《四郎探母》介绍(京剧四郎探母出关用的不叫令箭)(3)

大将军、将军的令箭

京剧《四郎探母》介绍(京剧四郎探母出关用的不叫令箭)(4)

督抚、提镇的令箭

如果你上学时,学校有军乐队,你会看到有一个同学站在所有人前面,举一个头上带箭头的小棍子,一上一下地指挥大家演奏,有时候棍子上还系一面三角小旗。古代的令箭就是这个样子。

京剧《四郎探母》介绍(京剧四郎探母出关用的不叫令箭)(5)

实际上戏台上也有这种东西,也叫令旗。

京剧《四郎探母》介绍(京剧四郎探母出关用的不叫令箭)(6)

令箭如果是像《四郎探母》那样,应该是论“支”的,所以《四郎探母》有一句台词:

  • 萧银宗:(白)木易!赐你令箭一支,命你把守北天门。要好好地当差。若是再回营探母哇,哼哼!小心你的脑袋!退班哪!

然而历史上的令箭,却是论“面”的。平定准噶尔时,边防大臣颁布的令箭是:

  • 臣等即给以文书,令箭一面,令三格前往博罗布尔噶苏等处。(《平定准噶尔方略》)

既然是论“面”的,那一定是旗子了。

所以,历史上的令箭,还有个名字叫“令旗”。这和《笑傲江湖》里,左冷禅经常用“五岳令旗”号令五大门派的道理是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戏台上演出的“令箭”,和历史上实际用的令箭不一样呢?

这应该是受了江湖文化的影响,戏曲本来起源于江湖,和真实的历史有所不同,本来就是题中应有之义。比如《隋史遗文》里说,好汉单雄信也有“令箭”,只是这令箭不太一样:

  • 这令箭却只是做就的竹筹,有“雄信”字号花押。取信于江湖的豪杰朋友,观了此筹,如君命召。

也就是说,江湖好汉的令箭,和政府军队的令箭是不一样的。原文说“却只是”,明显有一种轻视的口吻,说明这种“竹筹”令箭太简陋。

京剧《四郎探母》介绍(京剧四郎探母出关用的不叫令箭)(7)

竹筹又叫“竹签”,这和江湖算卦先生的竹签是一回事。竹签上既然能写卦辞,当然也能写单雄信的姓名字号了。您可以看一看,这种竹签,稍微变宽一点,是不是就是戏台上“令箭”的样子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