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会讲话(聪明的妈妈不会说这八句话)

随着科学证实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幼儿的视野和成人视野是不同的,或许我们认为司空见惯的一句话,就会触动到孩子的敏感点,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深远。

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学习以及心理建立,是以对外的敏感为驱动力的。鉴于此,数萌在线的老师整理了父母日常对话最容易刺激到孩子的敏感点的八句话,供大家参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妈妈不会讲话(聪明的妈妈不会说这八句话)(1)

家庭教育

一、不要你了

这是很多爸爸妈妈经常说的,类似的说法还有“爸爸/妈妈走了”、“你再调皮,就把你送给xx”等等。

常见的场景有:逗孩子玩;孩子调皮,怎么说都不听;孩子不不听话;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等等。

但不管什么原因,我们都应该用这个方法欺骗孩子,有事的时候我们可以耐心的给孩子解释,告诉孩子离开只是暂时的,或者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生气了。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当中,是区别不出这些玩笑的,这只会刺激到孩子的敏感点,让孩子没有安全感、自卑、没自信,经常思考自己是不是哪里不好,为什么爸爸妈妈会不要自己了等等,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二、让警察抓走你

这也是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家长经常用来吓唬孩子的一句话,类似的有“再不听话,我叫你老师来收拾你”,“不听话,我让医生给打针”等等。

说这些话的场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可大家想不到的是,这类话把警察、医生、老师等妖魔化了,让孩子潜意识里畏惧他们,遇到危险或者问题的时候,不敢向这些人求助。

所以我们不要用这类的话去吓唬孩子,在特定的时刻,你会发现非常致命,比如遇到危险不敢向警察求助;不敢向老师提问;身体不舒服不敢去医院等。

三、跟孩子计较什么

孩子妨碍到别的时候,很多家长经常会这样对别人说的,类似的还有“他还小,你也小吗?”“他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

虽然尊老爱幼是传统的美德,但无限制的包容孩子,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没有错

社会是有它自己的规则的,在这个规则下,除了父母,没人会包容你的过错,在小时候,我们可以包庇他,等他走上社会,我们又怎么包庇他?就像这个案例:一个四十岁的人,开车犯了过错,他的父母去警察局,说他还是个孩子,可法律会因为这句话轻判他吗?

四、都怨他,打

这也是很常见的一句话,还有类似的“都怪你爸爸,打你爸爸”等等。常见的场景是孩子被绊倒,喝水呛到等情况。

这样对孩子说话,可能孩子一时间是止住了哭闹,但却潜移默化的养成了孩子推卸责任的习惯,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正视自己的错误,反而诿过于人。

因此我们要学会让孩子找到自己的错误,比如摔倒了,问问孩子为什么会摔倒啊?是不是不注意啊,下次要小心。这样孩子遇到问题,首先找自身的错误,也才会变得更优秀。

五、爸妈赚钱是给你花的

这也是经常见的一句话,目的就是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还有类似的“爸爸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

这样说首先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自己不需要回报。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确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比如赚钱是爸爸妈妈的责任,孩子的责任是力所能及的干家务活、学习等等。

六、你看那谁多聪明

是不是也是很熟悉的一句话?类似的“你看那谁,成绩那么好!你怎么就这么笨!”“你看那谁,那么机灵,你怎么就不知道动动脑子”

无可厚非的说,家长这样说,多数是为了刺激自己的孩子上进,但却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卑失去自信心,甚至会认为父母既然不喜欢自己,干嘛还要生自己!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极其不利。

七、X小孩品德不好不跟他玩

当遇到调皮的孩子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欺负,很多家长经常这样跟自己的孩子说,但在孩子眼中是没有“好人”和“坏人”的区别的,我们不应该用成人的眼光干涉孩子的交友权利,而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去交朋友,这样孩子才能找到和自己合得来的好朋友,也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八、别告诉妈妈/爸爸

在国内,很多家庭教育孩子提倡一个扮红脸,一个唱白脸,所以就经常说这句话,比如妈妈不允许孩子喝可乐,爸爸或爷爷奶奶偷着给孩子喝,然后把这句话告诉孩子。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学会了说谎,同样也会觉得妈妈/爸爸对自己不好,后果可想而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