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如何有效参与基层治理(青春契约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在疫情大战大考中彰显青春力量

趁热打铁建立青年志愿者长效工作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越城区以助力社区疫情防控为着力点,以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省级试点为行动载体,探索建立3项工作机制。

建立广泛迅速的志愿者动员机制。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期间,越城区第一时间成立区青年防疫志愿队,累计招募、发动志愿者200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8万小时。同时将招募的600余名青年志愿者全部纳入全区志愿者库,以“青春契约”形式引导他们到所在社区报道,参与社区日常志愿活动,建立“青年志愿者”微信群作为志愿者招募发布渠道,分享各类志愿活动。动员机制初步建立。

建立与党政部门和社会团体的深入合作机制。区委组织部成立“年轻干部奔跑突击队”,在火车站、高速道口等关键环节,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发动青联委员、青企协、留学生等爱心人士捐赠防疫物资支援防疫工作。发布全省首个“三治”标准化体系及标准其中之一的《村(社区)志愿者管理规范》,将基层志愿服务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此外,在11个镇街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联络站,由街道团委牵头建立定期联系会议制度。

建立对志愿者的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开展全市首个面向全社会各领域的疫情防控先进评选活动《谢谢你,口罩侠—寻访战“疫”中感动我们的你》,并在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大会上进行表彰。二是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青年志愿者防疫相关报道60余个,越城青年志愿者与心理服务志愿队事迹获多家省、市级媒体报道,其中《加油中国!加油武汉!》获新华网发布、《我们是新绍兴人,也是战疫一线志愿者》获人民网转载。三是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的通知》,将团员青年服务社区情况作为其推优入党的前置条件。

青年如何有效参与基层治理(青春契约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1)

青年如何有效参与基层治理(青春契约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2)

青年如何有效参与基层治理(青春契约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3)

进一步创新丰富“契约化”共建内涵

构建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越城模式

建立“1 5”青春契约共建体系。积极摸排动员辖区内现有志愿服务资源,创新建立了“1 5”青春契约共建体系,即全区11个试点街道分别与1个机关、1家青年企业、1个青年社会组织、1个高校二级学院、1所区属中小学共同签订“青春契约”,成立11支镇街青年志愿服务队伍,由镇街根据社区服务对象及其实际需求,统筹调配“青春契约”队伍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建立重点群体“一人一帮扶”志愿服务机制。制定《社区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摸排清单》,对35个先行试点社区内重点青少年、空巢老人、残疾青少年等特别关爱对象加大摸排力度。经过摸排,共上报各类服务对象121名,上报各类服务项目共167项。在此基础上,建立重点群体“一人一帮扶”志愿服务机制,即由1名青年干部、1名社区工作者和1名青年志愿者组成1个帮扶组,负责结对1名重点帮扶对象,由青年干部任帮扶组组长,每月开展至少一次帮扶联系。

建立以“社区主任助理”为纽带的校地合作体系。依托越城辖区内高校数量较多的优势,探索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校地合作新模式,11个试点街道与各高校二级学院结对,由青年教师担任镇街团委兼职副书记,优秀大学生担任试点社区主任助理,协助开展青年志愿者工作,发挥校地合作桥梁袖带作用。探索引导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基层治理。

有效激发社会专业力量

建立青年志愿进社区社会支持体系

摸清底数,凝聚青年社会组织。全区备案青年社会组织398个,全区登记各类志愿者86979人,志愿服务队伍1035支。目前,通过路演,已吸纳14家青年社会组织入驻服务中心,主要在专业救护、助残助困、护水行动、垃圾分类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入驻中心的社会组织已全部与社区签订“青春契约”。

培育发展,建立完善志愿项目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对入驻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社会组织,定期开展社会组织“武林大会”,以“英雄榜”形式展示社会组织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内容与组织自身建设情况;举办公益创投比武大赛,评选优秀公益项目;办一期英雄会,一季一发布。开展社会组织的“华山论剑”,邀请相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会各界代表、社区代表参加社会组织路演,对接项目,认领项目。针对需求广泛、专业性强的志愿服务项目,向有资质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

引导参与,为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提供资源支持。一是实体化激励措施,在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设立爱心义卖超市,青年志愿者可凭“志愿汇”积分兑换物品,同时可以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配套咖啡厅享受“志愿者专属套餐”,通过志愿激励实体化建设,打造青年志愿者的集聚地。二是加强“校地合作”,在设立在越高校青协交流岗,依托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平台作用,将高校的青协资源、志愿服务队伍、公益项目结合起来,定期开展交流分享活动。

作者:团越城区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