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

东北有一种“神兽”——“傻狍子”,你说它傻在哪里?就是危险已经临头了,它还驻足回头看看是谁要把我怎地。

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1)

所谓“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是形容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黑龙江北大荒,但是在东北的其它地区就没有那么夸张,虽然狍子野鸡多有见到,那只限于六、七十年代前而已,之后因为乱捕乱猎致使许多野生动物几近绝迹。

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2)

第一次见到狍子

我第一次见到狍子是在六十年代初,1962年元旦过后的1月3日,因为父母下放到农村,这一天我们举家迁往位于本溪县北部的“花岭”大队。“大解放”载着我们全家驶出了本溪市区,沿着太子河上行,但见四周一片银色世界,皑皑白雪挂满公路两侧的树丛疾速向后退去,汽车加大油门一路东进,东进,驶往那不确定的未来。

当汽车行驶到“窑子峪”岭顶时,汽车停下稍事休息,我们也下车活动活动腿脚,山下沟里的“窑子峪村”尽收在眼里。“狍子!”司机大喊一声,我们沿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两只狍子因为雪大串进了村子里,这是它们自己进来的,并不是有人驱赶,两只狍子在村子乱转乱钻,终于遇到了人了,人试图阻拦它们,但是没有奏效,只见狍子在村转了十几分钟,最后没被人捉到,跑出了村外。这是六十年代初农村的真实生态写照。

六十年代的农村,一切都是自然生态,到处都可见各种野生动物,沟沟岔岔的野鸡野兔随处出没,上山捡到野鸡蛋不是什么稀罕事。

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3)

枪打狍子

我亲眼见到的用枪打狍子,原偏岭公社的“三道沟村”,在村子西边的“小夹河”西边的一片“柳茅子”河滩处,沿河有一条小路是我上学经常走的近路,这一次我走到那里,只听得对岸“柳茅子”中啪啪两声枪响,只见一只挺大的狍子穿出,没跑几步,紧接着又是两声枪响,那只狍子就不动了,这时候才看到一人手持一支快抢出现了,他慢步向狍子移动,停下又开了两枪,可能担心狍子不会死,它又补了两枪,总共算起来他打的这只狍子共开了八枪。与我的距离也就一百多米,所以整个捕猎行动我看得非常清楚。

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4)

老太太抓狍子

在兰河峪老家,人们传说着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小老太太在过一道冰河时发现一只狍子趴在冰面上,不能走了,这种“明冰”非常滑,狍子的小蹄子在上面根本站不住,因此有许多在冰面上抓到狍子的事例。这时候老太太看机会来了,过去的人都系“腿带”,用“腿带”扎住裤脚避免漏风,这时候老太太解下自己的腿带,将狍子的腿绑住,然后推着狍子到了岸边,等着陆了,这狍子一看机会来了,几下就将腿带挣开,站起来“撒丫子”逃了,老太太一看傻眼了,狍子没逮住,还将自己的腿带拐跑了!

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5)

徒手抓狍子

碱厂南有一处叫“滴台头子”的著名夏季旅游戏水胜地,在河对岸公路东侧有一条大沟叫“滴台沟”,这里属于当时的兰河峪柳堡的北岭生产队,沟里有一个小村落,就叫滴台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这个小村落只剩了两户人家了,一户姓陈,一户姓赵。赵姓家的老头子外号叫“赵大嘞嘞”,“嘞嘞”的意思是能说,能讲,喋喋不休,老头过去是买卖人,见过世面,名字记不清了,永字辈。老头有三个儿子,其中老二叫赵希忠,长得人高马大,也很有头脑,我俩一起在大队的电锯房干了好几年,我拉“上锯”,他拉“下锯”,我们处的不错。

这一年冬天,应赵希忠之邀,我和我的三哥去他家给他的父亲“拢寿材”,呆了三四天,那年雪很大,一天,我们正在屋里干活,忽听外面狗叫连连,老爷子喊“狍子下来了”,大家飞奔出屋,看到一只狍子在村边的雪地里挣扎。

他家养了两只大狗,有说“城里的孩子,乡下的狗”形容厉害,这其中一只年龄小的狗跑得快,因为没经验,不敢上前咬狍子,只是围着狍子乱叫,而那一只老狗平时看着没精神,叫声也只是低声哼哼,但是等它冲上去后,一口咬住狍子的后腿“拳眼”部就不松口了,任凭狍子怎么蹦跶,就是不松口,这叫经验,等我们人上来后按住了狍子,它才松口。

于是,我们晚上就吃到了新鲜的狍子肉,杀活狍子是要放血的,所以肉格外新鲜白净。

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6)

狍子(学名:Capreolus pygargus):是鹿科狍属动物的一种动物。体长约1.2米,重约30千克,有着细长颈部及大眼睛,大耳朵。无獠牙,后肢略长于前肢,尾短,雄狍有角,雌狍无角,雄性长角只分三个叉。狍身草黄色,尾根下有白毛,尾巴仅2-3厘米,狍爱成对活动,过冬雄狍与二、三只雌狍及幼狍在一起。雄狍角冬天脱落,新角最迟3月开始生长,6、7月长成,此时进入发情期。雄狍用角剥开树皮并留下前额臭腺的分泌物做为自己地盘的标志。狍通常是双胞胎。

栖息在不同类型的落叶林和混交林以及森林草原上,活跃在疏林带,多在河谷及缓坡上活动。由母狍及其后代构成家族群,通常3-5只,雄狍仲夏才入群。晨昏活动,晚上最活跃。食草动物。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朝鲜、韩国、蒙古和俄罗斯。是中国东北地区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狍子经济价值较高,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7)

英雄无用武之地

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8)

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9)

满族游戏中的“歘(chuā)嘎拉哈”,这是猪,羊,鹿,狍子等后腿中的一块骨头,以狍子的为最好。

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10)

“歘(chuā)嘎拉哈”

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11)

过去老房子的窗户是上下扇的,上扇窗户打开需要一个从上面下来的钩挂住,而讲究的人家通常会用狍子的前腿来制作。

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12)

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13)

狍子肉很细腻,有点类似羊肉,几乎都是瘦肉,现在网上有出售的。

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14)

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15)

狍子公的头上长角,母的没有角。

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16)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由于乱捕乱猎破坏了整个生态,许多野生动物资源濒临绝迹,狍子野鸡类也基本上见不到了,痛定思痛,为了恢复自然生态,近年来国家加强了保护生态的措施,在动植物保护方面做到了禁采禁猎,也经过了二三十年的努力,目前也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在野生狍子大量的增加情况下,也开始了大面积人工繁育鹿及狍子的举措,据现在户外运动者的反馈,会经常发现狍子的踪迹。

狍子最薄弱的地方(辽东风情大雪后我们徒手抓狍子)(17)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