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和三胎遗传规律(先天遗传和后天养育)

(一)一项不为人所知的实验,被命运揭开了面纱

三胞胎生下来后,被有目的地被寄送到了三个不同的家庭:普通家庭、中产家庭和富裕家庭。这是纪录片《孪生陌生人》中的真实故事。针对这项实现,很多人认为:没有人可以扮演上帝的角色,随意决定和改变他人的人生。

领养孩子的家庭,以及孩子彼此,都不知道他是三胞胎中的一个人。在另外两个家庭,有着两个和自己长相非常相似的两个兄弟。

直到有一天,其中一个人,“鲍比”到大学报到的第一天,他刚进入校园,就有不少同学和他热情地打招呼,甚至有可爱的女生冲上来拥抱他,送上亲吻。

鲍比对这一切都目瞪口呆,因为他们都冲自己喊一个陌生的名字:“嗨,艾迪!

由此,这项实验才被揭开了神秘面纱。

鲍比和艾迪不但相认,而且还登上了报纸。可是没过几天,一位自称“大卫”的人来电称,在报纸上看到了他俩与他长得一模一样。

于是,三胞胎终于得以重聚。

一胎和三胎遗传规律(先天遗传和后天养育)(1)

【源起】

这一项针对性的心理学研究。由儿童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家Peter Neubauer博士和他的儿童发展中心策划的一项秘密研究,旨在探究“先天与后天”这一基本问题。

1961年7月12日,一位犹太裔少女在纽约一家医院生下了三兄弟。因为这位母亲没有能力抚养他们,所以提前就和现已解散的曼哈顿Louise Wise Services收养机构联系,于是,这项秘密的心理学研究得以成功开启。

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工作人员上门,来录像拍照,问问题做测试。通过很多的数据,来进行精密的计算。

一胎和三胎遗传规律(先天遗传和后天养育)(2)

(二)先天:相同点——生活习惯与喜好

这三兄弟重聚的时候,全美国都沸腾了。他们上了很多节目,接到了很多邀约,后来还合伙开了一个餐厅,店名就叫“三胞胎”。

他们三个人,无论从外貌,还是到习惯,都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

他们虽然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但都没有影响他们骨子里的同样基因。在生活中,好多细节非常一致。

  • 他们都喜欢万宝路牌的香烟,喜欢摔跤运动,喜欢吃中餐,喜欢同一类型的女生。
  • 咧嘴笑的样子,站姿和坐姿都非常相同。
  • 甚至在同一年龄段,三兄弟都曾有过抑郁的倾向,都看过心理医生。

一胎和三胎遗传规律(先天遗传和后天养育)(3)

(三)后天:不同点——性格与品质

(1)鲍比:

来自于一个富裕家庭,养父是医生,养母是律师。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衣食无忧,住在纽约的富人区。养父母的工作很忙,陪孩子的时间不多。但是他们却时刻关注着鲍比,尽量照顾他,鼓励他,支持他。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鲍比性格非常温和、理性、有主见,懂得好好生活。

(2)艾迪

艾迪来自于纽约一个中产家庭,养父是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师,但是对孩子很严苛,经常用军事化的方式来对待儿女,非常刻板,和孩子沟通很有限。艾迪和他父亲的关系不太好,常说自己和那个家庭格格不入。

艾迪一直活得很辛苦,也很情绪化。最终因躁郁症饮弹自尽。

一胎和三胎遗传规律(先天遗传和后天养育)(4)

(3)大卫

大卫来自于纽约一个移民家庭(普通家庭),英语甚至都不是他们的母语。养父母靠一间小杂货铺勉强维持全家生计,虽然家里没什么钱,但是大卫的养父却是一个随和有趣、很有魅力的人。他性格开朗,陪着孩子成长,喜欢和孩子沟通,对孩子非常包容,不管大卫做了什么都引以为傲。

虽然大卫前半生庸庸碌碌、乏善可陈,但是大卫却活得很轻松,非常乐观,对人对事都能保持积极正面的态度,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他。

三胞胎相认以后,都爱到大卫养父家玩,他们亲切地叫他“巴布拉”,意味着拥抱,快乐和亲吻。这位养父也很喜欢鲍比和艾迪,常常告诉别人自己又多了两个儿子。

一胎和三胎遗传规律(先天遗传和后天养育)(5)

(四)家庭环境与父母教育方式,对孩子一生影响深远!

有人说:这个实验非常残酷,没有人可以扮演上帝的角色,随意决定和改变他人的人生,即使打着“科研”的口号。

无论实验是否人道,无法否认的是,这个实验用如此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孩子的未来人生,很大程度上正是家庭环境与父母教育决定的。”

天生遗传的影响确实存在,但是决定人生幸福与否的,却是后天的环境与养育方式。

孤陋寡闻的我,才知道这个实验。

我经常在文章中写,时间不能倒流,人不可能同时选择两条路走,检验哪一条路更正确更顺遂。人生,一直是一条单行线。

比如:

因为孩子实在不想练,所以你让孩子放弃了钢琴。放弃了便放弃了,你永远也无法知道如果你没有让她放弃的话,会发生什么?

  • 会让孩子由不喜欢变成喜欢,从而成为一名钢琴家?
  • 还是会让孩子更加厌烦钢琴,甚至厌烦父母,变得越来越叛逆。

再比如:

你在这一刻,坚持“强权控制式”的育儿方式,你便永远也不知道,如果时光倒流,你换成了“温和尊重式”的育儿方式,孩子会发展的更好还是更糟。

同理:

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这个孩子,如果放在别人家里养,是否依然会考试倒数、遇事就哭、畏畏缩缩?

这个实验,给了我们答案。

同样遗传基因的三个孩子,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长,获得了不同的人生。而成长环环境,尤其是父母的养育方式,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这里,金钱变得不那么重要,父母的“言传身教”更重要。

虽然贫穷,但是生活轻松乐观的大卫,就是一个证明。

一胎和三胎遗传规律(先天遗传和后天养育)(6)

(五)“天生的”我们无法控制;“后天的”请努力做好!

我们都说孩子要富养,但是多少父母搞错了方向:

  • 即使节衣缩食也要给孩子买名牌;
  • 即使自己啃馒头吃咸菜,也要让孩子吃到他想吃的大餐……

这样的“伪富养”之下的孩子,不会成为优秀的人,更有可能成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白眼狼”。

孩子要富养,这个“富”不是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先天性的基因因素,只是孩子人生的起点,而真正决定命运的,是家庭环境以及教养方式。

这里的艾迪,是个反例。

虽然他成长的家庭条件不错,但因为在精神上极度贫乏,导致他性格暴躁抑郁,最终放弃生命。

这里的大卫,是个正例。

虽然家庭非常一般,但因为父亲在精神上给了他足够的陪伴、鼓励和支持,所以他一直阳光积极地面对生活。

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从现在开始调整,不晚。只要开始,就比原地踏步强。

一胎和三胎遗传规律(先天遗传和后天养育)(7)

(1)不要羞辱孩子

适当的批评和指正,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积极改变,不断进步。

但是,“羞辱”和“嘲笑”,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他会因为我们的羞辱而不断否定自己,认为他是个差劲的孩子,注定会有个差劲的人生。

(2)在困境时别落井下石,及时鼓励孩子,尤为重要

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 德雷克斯有一句名言: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分。

我们一定要多鼓励孩子,孩子取得一些进步的时候,无论多么小,看到后就要认可孩子(不是表扬,不是单纯的一句“你真棒”),给孩子正向激励,让孩子获得内在力量,增强自信。

鼓励和表扬有着本质区别,用错了效果天壤之别,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可以关注我@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搜索“鼓励”。

当孩子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更是我们鼓励和陪伴他们的关键时刻

  • 孩子做的好的时候,我们夸赞他们,很简单;
  • 孩子做的糟糕的时候,我们还能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不容易。

(3)父母要明白:感受没有对错,行为有对错

无论孩子是生气还是伤心,是烦躁还是沮丧,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允许和接纳,没有对错之分。

但是,因为感受之下的行为,却有对错之分,这一点,不止父母要明白,孩子更要明白。

  • 你可以生气,但是不能因为生气打妈妈;
  • 你可以难过,但是不能因为难过而摔东西或者打自己。

生气了,妈妈可以抱抱你,陪着你面对愤怒,你还可以捶捶沙包,听听歌,睡睡觉,或者冷静一会儿。学会用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的方式,缓解情绪。

一胎和三胎遗传规律(先天遗传和后天养育)(8)

(4)告诉孩子:你是独一无二的

要想过上悲惨生活,那就尽情去“对比”吧。

反之,若想远离“悲惨”,就要学会欣赏自己,也要教孩子学会欣赏他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作为父母,我们不要一直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断提醒、指责和强化。而是要帮助孩子看到他的优点,认可自己,并将长处发扬光大,从而变得越来越自信。

告诉孩子: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有你的特点,无论发生什么,妈妈都理解你,爱你,支持你。

(六)结束语

这个实验,虽然证明了一些问题,但因为样品数非常有限,所以我建议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参考”,而不是把它作为“标准”。

毕竟,三胞胎如果不给三个家庭养,就在他们父母的身边长大,也会有不同的性格。

但是无论如何,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深远。一些东西(比如DNA、遗传)我们无法控制,便只能从我们可以控制的方面入手,比如养育方式。

一味地将孩子的问题归结于天生,只能让我们把锅甩出去,心里踏实些,自责少一些。除此之外,没什么益处。这是逃避的做法。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真正直面的方式,应该是勇敢接纳现状,积极想办法调整,而不是认命、甩锅或抱怨。

以上,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END——

作者:皓月长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家有两只神兽,挑战不断,成长不息。所写文字皆出自个人学习与实践,请大家建设性参考。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侵立删,感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