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启示)

王阳明是心学大家,他悟道之后说到了“致良知”,就是做人做事,不要被一些世俗的功名利禄的思想捆绑住,要恢复人的本性率真。

“天地万事万物由道而生,由道而蓄。”可见,天地大道是不可违背的。通俗易懂地说,就是不要做勉为其难的事,不做违背了自己良心良知、本性本心的事。

“致良知”中的“良”,就是指人的先天的天性,就是那种本有的,清清静静,不分善恶,也没有善恶对立观念的状态。

01不勉为其难,就是凡事量力而行 ‍‍

浅谈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启示)(1)

俗话说:“言轻莫劝人,力轻休负重。”

做人做事,不可勉为其难,自己的地位太低,别人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中,甚至对自己颐指气使,居高临下,自己说话不起作用,就不要冒冒失失地去说,否则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反而遭到了别人的白眼,冷落,自取其辱。

而自己的力量太小了,就不要去背沉重的东西,否则就伤到了自己,累死累活,徒劳无功,

有时还会不堪重负,累得大病,所以自己承担不起的事,自己完全没有能力做成做好的事,就不要去掺和,以免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徒劳无功。

浅谈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启示)(2)

不做勉为其难的事,也意味着不要自作主张,违背别人的意愿,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别人,掺和到一些比较复杂的事情中去,吃力不讨好不说,反而会伤及了别人的利益,让他们抱怨自己多管闲事,破坏了自己的人脉关系,处处受人冷落。

不做勉为其难的事,也意味着不可拆东墙补西墙,破坏了某些方面原本好好的事,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自私自利的心态去做,结果搅乱了局面,挑起了矛盾重重。

不做勉为其难的事,也说明自己不可打肿脸充胖子,为了面子和虚荣,为了好看,得到别人的喝彩而做些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之外的事,苦不堪言的支撑着,图一时之快,却招来了百日之忧,让自己和家人陷入了困境。

浅谈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启示)(3)

不做勉为其难的事,也意味着应该懂得“让贤”,就是自己做不了的事,就让给有本事的“贤人”去做。

不做勉为其难的事,也意味着做人做事,不要一时怕得罪了别人或过于好心而丟失了自己做人的原则和人生的底线。

总之,不做勉为其难的事,凡事量力而行,就是要分清轻重缓急、利弊得失,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对自己不利的事,就别做。做得成的事就做,做不成的事就创造条件去做。做不得的,有巨大的隐患、风险的事,就不做。

02知行合一,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

浅谈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启示)(4)

王阳明曾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意思是,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有善有恶是你的思想在活动了,知道善恶是一种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有好的作为及去掉恶行都是基于对事物的理解。

人生有很多时候,需要懂得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好坏,明白哪些事是自己可以做的,哪些事是自己不可以做的。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浅谈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启示)(5)

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合一,将良知落实到行动中,有所为,有所不为,问心无愧,以“良知”作为自己坚定的信念,矢志不移,就能为人生之路导航。

人生若不能知行合一,到了现实生活中,就容易丢了良知,丢了做人的原则和规矩,糊里糊涂,随波逐流,胸无大志,碌碌无为,甚至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去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丢失了良知,没有良知而行为阴暗,导致心态错了,处处往阴暗的方面想,容易钻牛角尖而自我囚禁,如此就人生很苦累,难以前行,事业难成。

浅谈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启示)(6)

知行合一,就是既要知道什么是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在实际行动中落实到位,言行一致,做事不违背良心。

如若心中仅仅只是想想而已,嘴上仅仅只是说说而已,那就是空想空谈,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没有效果。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踏踏实实地做出成绩,用事实说话。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让良知融入自身的血液,身体力行,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恪守本职,做事认真,坚守做人原则和底线。

浅谈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启示)(7)

只有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就心态稳定,平和美好,哪怕是困难重重、苦不堪言的环境中,都能幸福满满。

总之,凡事量力而行,不做勉为其难的事;知行合一,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心态对了,就心平气静,静能生慧,平和聚福,人生事业就顺了。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