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槐花致89年出生的人(不见槐花致89年出生的人)

不见槐花致89年出生的人(不见槐花致89年出生的人)(1)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这是两年前写的一篇文章,今日翻了出来与大家分享!

2019年4月21日。干燥了一个春天,在暮春时节,总算见到了润物细无声的那丝雨。但天气阴雨,还是让人心情有点不安。

886的工作方式,忙碌而充实,少了一丝闲暇和安逸。只有周末才抽出时间,本想出去逛一番,偏偏这一天又是下雨。无奈,又无聊。

似乎每个周末都是那么的无聊、无趣以及无奈。

和往常一样,周末依然驱车回老家,陪陪父母,逗一逗哥哥的两个小孩子。快30岁了,还是一个人,闲暇起来也只能这样了。

前日路过护城河,看到河岸边的洋槐花来了,顿时勾起了二十多年前的回忆。

每到暮春时节,总是阴雨连连,少则半个月,长则好几个星期。小时候不懂,还总是抱怨老天爷为什么总是下雨下个不停,在学校的时候只能呆在教室,放学后只能呆在屋子里,田野里、村庄里广阔的世界都只能和他们暂时告别。

此时,唯一能给人聊以慰藉的,或许就是槐花恰在此时盛开吧。

各种用槐花做的小食,在满足了物资匮乏时代人们果腹需求的同时,也丰富了所有人的味蕾。

我是坐着80后的末班车开到这个世界,80后的群体不要,而90后的群体不收。所以,我们这一代,即便只是同一年出生,也被人归类为89后。我们这一代出生那一年,中国、外国发生了很多事,不过就像我们这一代人一样,快被人们忘却了。

可记忆是抹不掉的,尤其是味蕾的记忆,似乎比大脑的记忆还要好。

二十多年前,虽然已经是世纪之交,但是农村似乎依旧物资匮乏,人们的生活还只能填饱肚子:蔬菜除了时令季节自家土地里长的一些就别无选择,荤肉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重大客人时才有,零嘴花食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所以,关于味蕾的记忆,很多人都停留在春夏时节。

单就春天来说,小河沟旁边长着数不清的“鸡毛衣”,小姑娘们总有耐心从乱糟糟的干草丛中把它们找出来。大人们翻塘泥的地方,则是男孩子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小鱼小虾小螃蟹,白嫩的芦苇根吃起来也是甘甜多汁的。

那个时候,春天里好像什么都可以吃的,常见的榆钱、嫩蔷薇自不必说,唯独槐花是让人最难忘的。

一簇簇白雪似的槐花被采摘下来,有时候还会夹杂着两三片嫩叶,放在竹筐里洗净沥水。家庭的妇女们就开始发挥各自的厨艺才能,有拌面煎饼的,有参玉米面上锅蒸的,有炒鸡蛋的。如果举办一个厨艺大赛,这些妇女们的才能可不输酒店的大师。

不见槐花致89年出生的人(不见槐花致89年出生的人)(2)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怎么做、怎么吃都是大人们的事情,而我们做的就是在放学后,通过爬树或者运用各种工具去把满树的槐花采摘下来。槐花的香味沁人心脾,已经等不及清洗,就有嘴馋的孩子一朵一朵甚至整簇地塞进嘴巴里,去品尝那股香、那股甜了。那时候,人们没有太强的卫生概念,而且也没有人给槐树喷洒农药。所以即便看到小孩子在吃生槐花,大人们也顶多会说一句:哎呦,吃多了会肚子痛的。然后就各自忙自己的事情了。

自从十三岁从老家出来之后,忙着求学、工作,就再也没有吃到过槐花了,虽然偶尔在集市上见到有卖的,也已然没有了兴致。

今日在老家,心血来潮的突然想去摘槐花。

小时候记忆的那个农村老家,有一条河村子南北分开。河北边因为最近因征地拆迁,人们已经陆陆续续地搬走,房子也已经被拆得只剩一片瓦砾。只有后搬走的一些人家,房子在矗立着,看着有点阴森。幸好,我家在河南边还有一处宅子可以暂居。我也经常站在岸边看着对岸的一处处残垣破壁发呆。

记忆中,老宅附近是有几棵槐树的,村子里几乎每一家房前屋后都有那棵槐树。但好像十年前就渐渐地见不到了。今天,想着终会有幸存者在吧,可是在村子里寻了两圈,除了见了最多的白杨就只有仅存的还未被人家移走的果树。而曾经满树白簇簇的槐树,无论如何也寻不着踪迹了。

童年的时候,槐花的味道彻底消失了。

这估计是我最后一次观望、游览村子了,过不多久,这里就会被打上围墙。数年之后,又一处水泥森林就会被拔地而起。

想到这里我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我替我的小侄子庆幸,今天在我的带领下,还能看一看祖辈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

而我自己呢?

已经而立之年,戛然一人,虽然在城里安了住处,但终究不是故乡。我未来那个至今未出现的妻子再也见不到我的故乡了,我的子孙也不会见到了。如果以后我跟孩子们讲起我的童年,他们会相信吗?

城镇化的今天,经济发展好了,人们曾经追求的生活也有了。但都说虽然经济好了,家家都有钱了,但日子总过得不如以前了?

为什么呢?

我们失去什么了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