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漆工艺千年不腐(百里千刀一斤漆)

古代生漆工艺千年不腐(百里千刀一斤漆)(1)

今天请允许我以第一称的身份来讲述漆农割漆的故事。

我是一个漆农(大家姑且把我看成一个漆农),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干这一行的,割漆是一门比较辛苦的活,但想现在干什么也都不容易。

干我们这行的人不多,许多人也干不了,许多人又不愿意干。辛苦是一方面原因,更多还是因为生漆引起的过敏反应,我们因为常年接触身体已经产生了抗体。

你可别小看这种过敏,严重的时候可导致过敏地方腐烂,也没什么好的办法治疗,这个确实没办法。

湖北恩施的坝漆很有名,以前周总理都提过词,可惜后来干的人少了一点点废了,当然也和后来的一些造假有关系,那个地方的气候和湿度确实很适合漆树的生长。

古代生漆工艺千年不腐(百里千刀一斤漆)(2)

这两年的收入不是特别好,听老板的意思,以前日本百分之九十的生漆都是从我们中国进口,但为了减少过度依赖,将漆树引入台湾种植,又在越南进口,再加上他们自己的一些种植,日子过的算是凑合,只能先干着在说吧,哎!

我现在一天大概也就爬两百多棵树,一次割口,一次取漆,上上下下两次。最多的时候也有三百颗,很少,身体吃不消的。年龄大的会更少,年岁毕竟大了,但是经验有的,采割的不比我们少多少。

漆树一般最好在八九年的时候采割,但现在大部分在四、五年时间就开始了,这是一种常态喽。每棵漆树一年大约可割六十道吧,產量大概也就250克。一棵树好好善待割也就五年的寿命即採完,越到后面产量越低了。树径越大,树皮越厚,产漆量越大。

古代生漆工艺千年不腐(百里千刀一斤漆)(3)

割漆的节奏要控制好,不能随性而为的,会影响到漆的产量,甚至造成漆树的死亡。

其实割漆还是挺讲究的,比方说上八刀,下八刀,以及刀口的长度和深度,可惜现在许多人都不注意了,也加速了漆树的死亡。

漆液流出速度十分缓慢,按照一晚割三百棵计算,每棵三道刀口,等於一晚上要割900道刀口,等天亮后再开始拔起一个个贝壳,并将漆液装进集漆桶,一天大约也只能收集三四斤的漆液,所以生漆的价格自然不便宜了,漆液也被称為「绿色黄金」或「液体黄金」。我们通常说百里千刀一斤漆,大概也就这个意思。

古代生漆工艺千年不腐(百里千刀一斤漆)(4)

古代生漆工艺千年不腐(百里千刀一斤漆)(5)

割漆要在每隔60公分的树干上割三道十公分长的「v」字型刀口,也有用一字形和柳叶形。插上螺贝壳或者树叶,收取流出的漆液。为了防止漆液被阳光晒干,割漆都必须要在晚上十二点开始进行,天亮太阳出来前就停止,当然现在许多人也不按照这个规矩办事了。有些做漆的人跟我们说现在的漆没有以前好用了,原因很多吧。

古代生漆工艺千年不腐(百里千刀一斤漆)(6)

古代生漆工艺千年不腐(百里千刀一斤漆)(7)

古代生漆工艺千年不腐(百里千刀一斤漆)(8)

古代生漆工艺千年不腐(百里千刀一斤漆)(9)

这种储存在漆树体内的液体呈乳白色,但割出来经过氧化后就迅速变成了褐红色接近黑色的感觉。

由於在夜间工作,视线不良,蚊虫、蛇类也比较多,经常有意外发生。為了防范虫蛇侵袭,头要戴帽子或包头巾,还要戴头灯、穿长袖长裤、戴手套,穿雨鞋。

古代生漆工艺千年不腐(百里千刀一斤漆)(10)

我们一般五六月就会出来,大概干到九十月份,在山上搭简易的住处。其实满打满算也就九十来天时间,下雨天就不能工作了,这个时间段割出来的漆质量是最好的。

割漆的工具也简单,通常我们都是自己制作的。割漆刀是最重要的工具,刀口成「u」型,才能在树皮上划出宽度一致的浅沟。所需的工具,还有收集漆液的螺贝壳、刮生漆的刮板,刮板是用槟榔叶柄较硬的部分。另外,就是小型金属收集桶,满了再倒入大型收集桶。

古代生漆工艺千年不腐(百里千刀一斤漆)(11)

古代生漆工艺千年不腐(百里千刀一斤漆)(12)

古代生漆工艺千年不腐(百里千刀一斤漆)(13)

古代生漆工艺千年不腐(百里千刀一斤漆)(14)

古代生漆工艺千年不腐(百里千刀一斤漆)(15)

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物,比任何时候走的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的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方式,以其独有的方式,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微信订阅号:逐物漆器,了解更多漆器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