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和包粽子的故事和传说(是为了纪念谁吗?)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端午节和包粽子的故事和传说?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端午节和包粽子的故事和传说(是为了纪念谁吗?)

端午节和包粽子的故事和传说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端午节是纪念楚国大夫屈原的日子,这是最普遍的说法。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名平,字原,他忧国忧民,后遭到奸佞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后于农历五月初五,悲愤难捱,跳入湖南的汨罗江而死。民众对他的精神而感召,在五月初五这天,划龙船,寻找屈原的尸首,又将粮食、肉糜用竹叶包裹后投入滚滚的江水中,以防蛟龙水兽、鱼虾吞食屈原的尸首。屈原生前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追求光明,憎恶黑暗,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情操。可是,楚王昏庸无能,奸臣挡道,政治腐败,弄得国家多次被秦兵打败,连国家都被秦兵攻破了,人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屈原不忍看见国都的沦陷和人民的痛苦,就在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这天,怀着满腔的悲愤,自沉于汨罗江中。传说屈原投江的时候,霎时间江上波涛翻涌,天空电闪雷鸣。附近的人民闻讯赶来,纷纷驾起渔船,撑着竹竿,四处打捞。可是打捞了两天两夜,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影子。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秦军攻破楚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