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名臣王安石)

那是盛夏的一个早晨,王安石既不坐轿,也不骑马,只有一个管家陪伴。他俩头顶烈日,不顾满头大汗,走了半个时辰,踏上了“二仙桥”头。

路遇少妇寻短见

北宋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名臣王安石)(1)

王安石正欲上桥欣赏田园美景,突然发现桥上有一个满面泪痕的少妇,欲向桥下跳去。

王安石顾不得官家礼仪,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一把拉住少妇,问道:

“小娘子,伺故轻生?”

“你莫管闲事,让我死了算啦!”

“蝼蚁尚惜余生,像你这样的妙龄女子,为伺走此绝略呢?”

“呜呜呜,呜呜呜,你还是让我死了的好。”

“小娘子,求死容易,求生艰难,你不妨把自己所受的委屈,告诉鄙人,说不定鄙人可以为你排难解忧呢!”

少妇看王安石不像轻薄之徒,便如实说出了她跳河自杀的缘由。

北宋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名臣王安石)(2)

原来这少妇叫金玉凤,年方二十六岁,稍通文墨,是一位有教养的女子。她的男人叫李从富,今年二十八岁,虽然读了几年书,其实不通文墨,专好狂嫖滥赌。婚后不久,他把金玉凤视为敝屣一般,隔不了几天就对她拳 打脚踢,逼得金玉凤起了轻生之念,决定在“二仙桥”上了此残生。

王安石得知此情以后,非常同情金玉凤的不幸遭遇,有意救她出此火海,于是,他问金玉凤:“你不会跟李从富毁婚吗?”

“毁婚,家里会同意吗?还有,人言可畏呀!”

“只要你拿定了主意,家里的事包在我身上;人言嘛,只要你硬着头皮顶它一顶,也就过去啦!”金玉凤闻言,跪在桥上,向王安石边拜边说:“全仗大人搭救奴家。”王安石双手扶起金玉凤,叫她先回家去,他自己随后就到。

王安石由老管家引路,来到了金玉凤的家里,同金玉凤的父母寒暄过后,就单刀直入地对他们提出了让金玉风离婚之事,金父金母都不同意。

王安石问他们疼不疼爱女儿,他们含泪点头,王安石又问他们是不是认为其女婿所作所为是合情合理的,他们也摇头表示否认。

经王安石连珠炮式的提问,才知两个老人的顾虑有二:一怕人言可畏,触犯众怒;二怕官府干涉,从中作梗。王安石告诉他们,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不必怕别人议论,至于官府之事,他可以代为帮忙。

金玉凤要与自己丈夫毁婚的消息,像一阵风样传播开来,不久也传到了李从富的耳里,气得他像一头发怒的狮子,立即请人写了一张状子告金玉凤一家。

旁听离婚案

这知县虽是个颇有见地的清官,但头一次碰到这种案件,自然不敢草率从事,于是他立即传齐了原告被告,准备开堂审讯,恰逢好友王安石前来拜访,知县就请他陪坐一旁,听审此案。

北宋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名臣王安石)(3)

王安石一听正中下怀,没有推让就坐下了。

这时,知县惊堂木一拍,便问金玉凤:“是你提出来与李从富离婚的吗?”

“是的。”

接着,知县又听了金玉凤的一番诉说,不免对其产生同情,嘴上却不得不说:“女子从一而终,难道汝等都不知晓吗?”

李从富高兴地说:“是呀,是呀,如果让金玉凤离异,我的脸面无存倒不要紧,可是违背祖先例规却是大事呀。”

金玉凤流泪着说:“老爷,我不跟李从富离异,只有死路一条。”

知县此时甚感棘手,巴不得有人为之代审,他望了王安石一眼,发现对方正向着自己微笑,他便_反常规地求王安石代审。

“祖宗不足法”竟源于一场离婚案

王安石说:“公堂之上,越俎代庖,古无此例,搞得不好有碍知县前程。”知县却说:“为民义兴,理应与民分忧,自己无能,僚友相帮,僚兄能为弟代审。即便自己丢了官,也在所不计。”

王安石见知县出于真心,不好苦苦推辞,便对李从富说:“你不爱金玉凤还经常打骂她,为什么偏偏不同意她与你离异呢?”

北宋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名臣王安石)(4)

“县太爷说得好,女子从一而终。再说娶来的妻,买来的马,任我骑,任我打。我打她骂她也没犯王法呀!”

“女子从一而终,你自己就可以狂嫖滥赌?你打她骂她是没犯王法,却少了人性。女人是人,不准你把女人当畜生看待!”

“离异违背祖宗之法,我偏不离!”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违背人性的做法就得改。你必须让金玉凤与你离异!”

王安石的言语毫不含糊,镪锵有力,知县感动不已,这时他听到李从富大喊:“我不听你的,我听父母官的!”

知县拍案而起:“那好,你听我的,我判你们离异!”并当即宣布退堂。

(罗杨总主编:《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