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的吗(对父母说一百句我爱你)

(1)

综艺节目《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子女是否应该对父母分享生活中的坏消息”。

嘉宾李诞在做点评时,选择了正方的立场。

谈及理由,他表示这涉及父母对成年子女的生活,是否还有参与感。

当然,这里说的参与感指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还包括情感上的依赖,但绝不是控制欲。

作家龙应台有一句关于父母和子女关系的名言,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子女小的时候,父母是孩子最为依赖和需要的人。子女对父母的爱,也体现在对父母每时每刻的依赖和需要里。

你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的吗(对父母说一百句我爱你)(1)

而当子女成年后开始独立生活(虽然这是父母一直的心愿所在),父母却无可避免地减少了在子女生活中的出现的频率和时间。

而参与感一旦降低,父母内心的失落感和沮丧感就会上升。

这种挥之不去的失落感如果要用简单的语言来解说的话,那就是,我已经不再被需要了。

你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的吗(对父母说一百句我爱你)(2)

(1)

朋友高三的儿子因为要考美术类的专业院校,所以朋友专程从老家将孩子送到了北京一所专业考前辅导班。

你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的吗(对父母说一百句我爱你)(3)

由于这是儿子从小到大第一次出远门,朋友心里有一万个不放心,不仅千里迢迢亲自将孩子送到了学校,又担心从来没有住校过的儿子不适应寄宿生活,还专门留在我家等了几天,以防止儿子临时有事,可以随时以“超人妈妈”的角色再次出现在儿子面前。

但是儿子的适应能力远远地超出了朋友的估计。

朋友的儿子不仅迅速地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而且对于频繁出现在学校的朋友表达了情绪上的不满。儿子说,妈妈,你不用天天来陪着我,你有事就忙你的去吧。

朋友的心情突然就变得非常复杂。

她跟我倾诉内心的纠结和矛盾,一方面,儿子表现出的自理自立能力让她非常欣慰,但是另一方面,当听到儿子说的话,心里却有着挥之不去的失落感,因为她强烈地感觉到,儿子已经渐渐地开始不再需要她了。

你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的吗(对父母说一百句我爱你)(4)

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我的朋友,因为我知道,这才只是失落的开始。

从孩子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开始,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纽带就变得慢慢松散起来,而随着孩子越走越远,父母对子女生活的参与感在现代社会里只会越来越低。

有人说过,一个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他人需要,只有这样,你才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爱的。对于父母来说,也是同样如此,每个人都先是人,然后才是父母。

而对于和我朋友一样的父母来说,长达二十年被需要的感觉突然被抽离,生活里的重心突然消失,这种失落的感受更加强烈和持久。

你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的吗(对父母说一百句我爱你)(5)

(2)

这种不被需要的感觉对于父母来说,可能还带有更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我已经没有什么用了。

这在心理学上,其实就是一种个体对于自我价值的否定。

中国目前主流的家庭状态是,子女在一线城市打拼,父母是留守爸妈和空巢老人。

大城市的生活节奏飞快,子女工作繁忙,加上时代的巨大变化,不同年龄之间的代沟差异让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可能会渐渐地仅限于“我一切都好,爸爸妈妈放心”和“我们一切都好,你们安心工作”的只言片语。

你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的吗(对父母说一百句我爱你)(6)

毋庸置疑,子女对父母的爱并不会因为父母年迈,失去劳动能力而消失。

而缺乏对子女生活参与感的父母却依然会在不被需要的状态里对自己持怀疑态度,他们甚至会为自己不能再为子女做出贡献而内疚,怀疑自己的能力,小心翼翼地揣测自己是否还会被子女所重视,而不是被嫌弃。

即使成年的子女不断地对父母重复我爱你,如果父母发现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在你的生活里已经没有任何的存在感和参与感,也无法真正地消除父母心中认为自己已经不中用了的挫败感。

或许,这就很容易解释隔辈亲的现象了。

父母在成年子女这里找不到被需要的感觉,却在依然需要照顾的孙子辈那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

情感上的缺失在孙子辈每天吃喝拉撒睡中弥补,我并不是一个废人,我还能帮上孩子的忙,这样的自我肯定也在接送孙子上下学的过程中回来了。

你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的吗(对父母说一百句我爱你)(7)

(4)

我爱你,只是说出了自我的感受,而我需要你,则等于在表达爱意的同时,加强了对方的正向的自我认知。因此,效果更加强烈。

这个在心理学上就是指的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里的指的是人的第四个需求。

每个人都有被他人认可,接纳,承认的需求。我们渴望有存在感,渴望被他人认同,而被需要能让你找到你存在的价值,是自尊需求被满足的最好的证明。

父母的失落和挫败感也来源于此。

你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的吗(对父母说一百句我爱你)(8)

所以,让我们在对父母说我爱你的同时,试着说我需要你,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到我们的生活里,让父母感受到自己依然是被子女需要的人,是被依赖的人。

比如对于父母的失落感,李诞的方法也非常值得推荐,他给自己的父亲找了一个活干,他给父亲买了一个相机,并对父亲说,自己的淘宝店需要图片,希望父亲能研究摄影为自己的淘宝店拍照片。李诞的父亲从此之后使命感满满,成为了摄影迷。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给父母买相机,也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必须为你带小孩,但是这世上应该会有其他的方法来表达我依然需要你的爱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