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观世音人物特点(西游记观世音菩萨是慈航道人化身)

《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

——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七十二)

《西游记》中观音为“宫女太后”李彩凤“化身”;“南海观音”影射南海为“中华神州”祖宗之海不可丢,与“势镇汪洋”“两界山”相呼应

——“净瓶”“金箍棒”与“威宁瑶海”相呼应,影射“剿灭倭寇”可“四海安宁”“天下太平”

“剿灭”倭寇,四海安宁。

“太平宰相”,远见卓识。

《西游记》中有“藏名”“影射”“讽喻”“预言”等技法,百年间可谓“蒙蔽”了很多专家学者。

《西游记》中观音为“宫女太后”李彩凤“化身”;“南海观音”影射南海为“中华神州”祖宗之海不可丢,与“势镇汪洋”“两界山”相呼应;“净瓶”“金箍棒”与“威宁瑶海”相呼应,影射“剿灭倭寇”可“四海安宁”“天下太平”。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西游记》第一回“彩凤双鸣”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是“仙都”茅山“凤凰”“转世”人间。

西游记观世音人物特点(西游记观世音菩萨是慈航道人化身)(1)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镇江师专原副校长、镇江高专原校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左)。

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后世有传名彩凤,她是明穆宗朱载坖的妃嫔。万历元年(1573年),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为母亲李氏上尊号为慈圣皇太后。万历六年三月,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十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万历十二年,与陈太后(“仁圣皇太后”)一同谒山陵。万历二十九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皇太后。万历三十四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熹皇太后。

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当时朝代一般人是不知道其名字的。李春芳是明穆宗朝的首辅大臣,对宫廷皇后贵妃的名字必然清晰知晓。李春芳万历十二年去世。去世之前,“李彩凤”被尊为“慈圣皇太后”,实则是国家权力的幕后操控者之一。故《西游记》中“彩凤双鸣”有影射李太后(李彩凤)与陈太后是执掌大明国的两位贤惠“女主”,且其“上世”都是在“仙都”茅山修炼的“仙凤凰”,即是凤凰所“转世”人间。

其次,《西游记》第四回“哪吒太子”“诚为天上麒麟子,果是烟云彩凤仙”,与《西游记》第一回“彩凤双鸣”“麒麟独卧”相呼应,影射万历皇帝是“宫女太后”李彩凤所生。

《西游记》第一回“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中的“彩凤”与“麒麟”配对出现,同时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生了“万历皇帝”这个“麒麟子”。(见前第61篇)

《西游记》第四回中的“麒麟子”“哪吒太子”影射万历皇帝的“前世”,“彩凤仙”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的“前世”。

“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中正面宣扬“宫女太后”“李彩凤”和万历皇帝是“凤”生“麒麟子”之关系,都是“仙都”茅山的“仙凤”“仙龙”“转世”人间。明朝后期,小说仍然属于“不入流”,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官方出面来出版小说《西游记》,可见推崇和重视之程度。而小说《西游记》中有美化“万历皇帝”与“李彩凤太后”为“麒麟”与“凤”从“仙都”茅山转世人间,故官版《西游记》必然是朝廷政治宣传之需要。(见前第47篇)

西游记观世音人物特点(西游记观世音菩萨是慈航道人化身)(2)

图为作者《句曲诗综》等作品。

(拙作赞助单位:句容市委办公室、句容市委宣传部、句容市赤山湖管委会、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句容诗协、句容医保局、句容教育局、句容历史文化研究会、后白镇人民政府、后白镇延福村、后白村、泗庄村、五星村、二圣村、张庙村、西城村、林梅村、徐巷村、长里岗村、淮道村、西冯村、东风村、槐道村、曹村、王庄村、淮源村、古村、夏王村、李家桥村、东湾村、江苏大学、句容天王中学、行香中学、白兔镇社教中心、天王中心小学、袁巷中心小学、天王中心幼儿园、天王浦溪幼儿园、袁巷中心幼儿园等)

其三,《西游记》第九回“双双映彩”“烟笼凤阙”与第一回“彩凤双鸣”、第五十四回“双凤生祥”相呼应,暗喻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

《西游记》此处以唐喻明,以西梁国“妇女之邦”影射大明朝万历初年“双凤生祥”,即陈皇后和李贵妃(“两凤”)一同秉政。此处“六龙喷彩,双凤生祥”词赋即藏有“彩”“凤”二字,影射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六龙喷彩,双凤生祥”重复出现,有加强重复和强调提醒“此处有(李)彩凤”之意。这是和《西游记》中反复出现李春芳的姓名字号等是如出一辙的。

“女儿国”国王影射女皇武则天和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讽喻大明两宫皇太后和睦相处、不可僭越皇位、不可多情。

明穆宗驾崩之后,陈皇后和李贵妃一同摄政(“双凤”),迅速掌控皇权,安定天下人心,稳定国家政局,有女皇武则天之治国铁腕。

隆庆六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主少国疑,两宫太后幕后稳定国家大局。

“女儿国”之女王和《西游记》第一回“彩凤双鸣”之“彩凤”前后暗中关联,女王有“彩凤”身影,影射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双鸣”讽喻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当与陈皇后“共鸣”,共同秉政。

何以断定《西游记》中的女王就是影射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呢?

“金屏生彩艳,玉镜展光明”可证。

《西游记》五十四回“金屏生彩艳,玉镜展光明”一句重复出现两次,有“刻意强调”之意味。即“金屏”影射“凤”字,“彩艳”藏一个“彩”字,故此句藏有“彩凤”之名。且“金屏生彩艳,玉镜展光明”完整一句影射有“李彩凤绽开金屏光艳大明”之意。

“女王闪凤目”可证。

“女王闪凤目”之“凤目”影射女王就是“(李)彩凤”。

“占凤乘鸾”“鬟堆金凤丝”“斜红绡飘彩艳”藏有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身影。即“占凤乘鸾”“鬟堆金凤丝”“斜红绡飘彩艳”中藏有“(李)彩凤”的“彩”“凤”之身影,这与《西游记》中藏李春芳、李秀、茅盈等名字是如出一辙的。(见前第45篇)

其四,《西游记》第十二回“观音菩萨”是“女真人”“飞彩凤”,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是“仙都”茅山“仙凤凰”“菩萨”“转世”。故《西游记》中的“南海观音”有“(李)彩凤”之烙印。

佛教“救苦救难观世音”有“女真人”“飞彩凤的结素蓝袍”之“道教”特征,影射大明“宫女太后”李彩凤是“观世音菩萨”转世。

佛教“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究竟是男性还是女性,《西游记》中用“女真人”作了确定。“女”字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母仪天下”,是“女王”。“女真人”“菩萨”同时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是“仙都”茅山的“凤凰仙”“菩萨”。

佛教“救苦救难观世音”有“女真人”“飞彩凤的结素蓝袍”之“道教”特征,其最终目的就是影射大明“宫女太后”李彩凤是“观世音菩萨”转世人间,大明朝主少国疑,“宫女太后”李彩凤力挽狂澜,稳定江山,救苦救难,兴盛中华,可谓造福大明王朝。

西游记观世音人物特点(西游记观世音菩萨是慈航道人化身)(3)

本文作者请教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笪远毅教授(右)

其五,《西游记》中的佛教“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是道教“慈航道人”化身,是“茅山菩萨”(见前第62篇)。观音菩萨的“红葫芦”“净瓶”和老子的“葫芦”“净瓶”均出自道教句容茅山。

道教茅山确实是有“菩萨”的。道教茅山至今仍有“茅山菩萨照远不照近”之谚语。

茅山“菩萨”是谁呢?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有观音菩萨“结法船”“渡弱水”故事:

菩萨即唤惠岸,袖中取出一个红葫芦儿,吩咐道:“你可将此葫芦,同孙悟空到流沙河水面上,只叫悟净,他就出来了。先要引他归依了唐僧,然后把他那九个骷髅穿在一处,按九宫布列,却把这葫芦安在当中,就是法船一只,能渡唐僧过流沙河界。”惠岸闻言,谨遵师命,当时与大圣捧葫芦出了潮音洞,奉法旨辞了紫竹林……

……菩萨今差木叉,将此葫芦,要与这厮结作法船,渡你过去哩。”三藏闻言,顶礼不尽,对木叉作礼道:“万望尊者作速一行。”那木叉捧定葫芦,半云半雾,径到了流沙河水面上,厉声高叫道:“悟净,悟净!取经人在此久矣,你怎么还不归顺!”

却说那怪惧怕猴王,回于水底,正在窝中歇息,只听得叫他法名,情知是观音菩萨。又闻得说“取经人在此”,他也不惧斧钺,急翻波伸出头来,又认得是木叉行者。你看他笑盈盈,上前作礼道:“尊者失迎,菩萨今在何处?”木叉道:“我师未来,先差我来吩咐你早跟唐僧做个徒弟。叫把你项下挂的骷髅与这个葫芦,按九宫结做一只法船,渡他过此弱水。”悟净道:“取经人却在那里?”木叉用手指道:“那东岸上坐的不是?” 悟净看见了八戒道:“他不知是那里来的个泼物,与我整斗了这两日,何曾言着一个取经的字儿?”又看见行者,道:“这个主子,是他的帮手,好不利害!我不去了。”木叉道:“那是猪八戒,这是孙行者,俱是唐僧的徒弟,俱是菩萨劝化的,怕他怎的?我且和你见唐僧去。”那悟净才收了宝杖,整一整黄锦直裰,跳上岸来,对唐僧双膝跪下道:“师父,弟子有眼无珠,不认得师父的尊容,多有冲撞,万望恕罪。”八戒道:“你这脓包,怎的早不皈依,只管要与我打?是何说话!”行者笑道:“兄弟,你莫怪他,还是我们不曾说出取经的事样与姓名耳。”长老道:“你果肯诚心皈依吾教么?”悟净道:“弟子向蒙菩萨教化,指河为姓,与我起了法名,唤做沙悟净,岂有不从师父之理!”三藏道:“既如此,”叫:“悟空,取戒刀来,与他落了发。”大圣依言,即将戒刀与他剃了头。又来拜了三藏,拜了行者与八戒,分了大校三藏见他行礼,真象个和尚家风,故又叫他做沙和尚。木叉道:“既秉了迦持,不必叙烦,早与作法船去来。”

那悟净不敢怠慢,即将颈项下挂的骷髅取下,用索子结作九宫,把菩萨葫芦安在当中,请师父下岸。那长老遂登法船,坐于上面,果然稳似轻舟。左有八戒扶持,右有悟净捧托,孙行者在后面牵了龙马半云半雾相跟,头直上又有木叉拥护,那师父才飘然稳渡流沙河界,浪静风平过弱河。真个也如飞似箭,不多时,身登彼岸,得脱洪波,又不拖泥带水,幸喜脚干手燥,清净无为,师徒们脚踏实地。那木叉按祥云,收了葫芦,又只见那骷髅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见。三藏拜谢了木叉,顶礼了菩萨。正是木叉径回东洋海,三藏上马却投西。毕竟不知几时才得正果求经,且听下回分解。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此处佛教观音菩萨“红葫芦”结“法船”多次出现,即有影射其为茅山道教“慈航道人”之用意,即在道教是“慈航道人”,在佛教就是“结法船”“渡弱水”的“观音菩萨”。这和道教茅山古代“佛道同修”是吻合的。

观音菩萨的“红葫芦”“净瓶”和老子的“葫芦”“净瓶”均出自茅山。均是道家炼丹盛水的工具。

《西游记》第三十五回有老子“净瓶”的记载:

老君道:“葫芦是我盛丹的,净瓶是我盛水的,宝剑是我炼魔的,扇子是我扇火的,绳子是我一根勒袍的带。

“观音菩萨”是“女真人”“飞彩凤”,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是“仙都”茅山“仙凤凰”“菩萨”“转世”。《西游记》开篇词赋中写花果山(茅山)有“彩凤双鸣”,即也有“宫女太后”李彩凤是“仙都”句容茅山“仙凤凰”“菩萨”“转世”人间之影射。“观音菩萨”既与“仙都福地”道教句容茅山有渊源关系,则“观音菩萨”的“红葫芦”“净瓶”当与道教茅山老子炼丹活动中的“葫芦”“净瓶”应该是一样的。毕竟在花果山“水火方隅高积土”就是影射在茅山的方隅山用李真人井水来炼丹,丹用葫芦盛,水用什么装呢?当然就是用净瓶了。

因此,今人所传的“茅山菩萨”其实就是“观音菩萨”。“茅山菩萨照远不照近”其实就是“茅山菩萨罩远不罩近”之讹。“罩”即“罩住”“保佑”之意。“茅山菩萨”究竟“罩”多“远”呢?根据《西游记》开篇词赋“花果山(句容茅山)”“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一句来看,“观音菩萨”是要“远”“罩”“东海”和“南海”的,并确保“东海”和“南海”“风平浪静”“太平安宁”。

近人荒诞,不究事理。四方名流善信亦不知道“茅山菩萨”与《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有关联。故以讹传讹“茅山菩萨照远不照近”直至今天。

其六,《西游记》中的“南海观音”居“南海”,影射南海是中华神州“祖宗之地(海)”。

“南海观音”居“南海”见《西游记》第八回、第十七回和第六十五回:

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诸众抬头观看,那菩萨——知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第八回)

说声去,早已无踪。须臾间,到了南海,停云观看,但见那——汪洋海远,水势连天。祥光笼宇宙,瑞气照山川。千层雪浪吼青霄,万迭烟波滔白昼。水飞四野,浪滚周遭。水飞四野振轰雷,浪滚周遭鸣霹雳。休言水势,且看中间。五色朦胧宝迭山,红黄紫皂绿和蓝。才见观音真胜境,试看南海落伽山。好去处,山峰高耸,顶透虚空。中间有千样奇花,百般瑞草。风摇宝树,日映金莲。观音殿瓦盖琉璃,潮音洞门铺玳瑁。绿杨影里语鹦哥,紫竹林中啼孔雀。罗纹石上,护法威严;玛瑙滩前,木叉雄壮。(第十七回)

似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第六十五回)

“峨眉普贤”,“五台文殊”,而“南海观音”则居中华神州之“南海”,皆有影射中华神州祖宗之山河、疆海皆不可丢之意。

其七,《西游记》第十七回有南海“汪洋海远,水势连天”,与《西游记》第一回花果山“势镇汪洋,威宁瑶海”相呼应。影射南海为中华神州“祖宗之海”,“虽远”却永远不可丢。

《西游记》前后有关联呼应。

花果山影射江苏句容道教茅山。“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影射“剿灭东洋倭寇,四海升平”。(见前第32篇)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之词赋描写的“花果山”正是指“仙都福地”句容茅山。

因为“花果山”是“海中一座名山”,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是“真个好山”,影射句容茅山在上古时代是“九老仙都”,自古就是“福地仙乡”。《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之词赋中“水火方隅高积土”一句意思是:在句容茅山方隅山用“李真人井水”炼“九鼎丹”。其中“方隅”就是指句容茅山“方隅山”(见李洪文《句曲诗综》255页-256页“水火方隅”条注释)。该词赋中“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万劫无移大地根”等均借指茅山及大茅峰和茅山华阳洞(茅山元符宫有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立柱石刻楹联“翠巘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中即有“丹崖”一词)(另见《句曲诗综》256页“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万劫无移大地根”等条注释)。故花果山影射上古时代仙乡福地“句曲山”,也就是指现在的句容茅山。《西游记》写“西游”喻“东镇”,又因为“花果山”是“福地”“仙都”,自然能震慑东洋(妖氛)、镇靖四海,天下终归海晏河清。

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大明朝元气大伤,后在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等著名抗倭英雄指挥领导下,大体上肃清了东海、南海之倭寇。隆庆后期和万历前期,倭寇又零星出现,故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开篇则提倡“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即影射“东海不安宁,天下就不太平”和“剿灭东洋倭寇,四海升平”,且东海和南海皆是中华神州祖宗之地(海),要兴盛中华,安定四海。

其八,“威宁瑶海”,“东海”安定靠“定海神针”“金箍棒”。

如何确保“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呢?有大禹治水时期的“安定江海”的“定海神针”可确保。孙悟空取走了“大禹治水”时期安放在东海的“定海神针”“金箍棒”,影射东海自大禹时代就是“中华神州”的祖宗之海,也就预示了“江海”不能“安定”时,拿出“大禹治水”时期的“金箍棒”就可以确保“江海安定”,即东洋“倭寇”再出现,要用“金箍棒”狠狠地揍他,“斗战”而胜之,就能实现“海晏河清”“东海安定”。

则“金箍棒”是“定海神针”,影射东洋倭寇再犯中华,势必要坚决消灭,不可姑息。

当然,哪吒三太子的的六件兵器“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应该也不错,影射“势镇汪洋”“防范倭寇”要多做准备,不要使中华子孙再“生灵涂炭”。

其九,“威宁瑶海”,“南海”靠“观音菩萨”的“红葫芦”可“结法船”和“净瓶”能装“一海”之水可实现“安定太平”。

“观音菩萨”的“红葫芦”可“结法船”,普度众生,见前“其五”。

“净瓶”也可装水。而“南海观音”的“净瓶”可装“南海”“一海”之水。

见《西游记》第四十二回:

那龟驮着净瓶,爬上崖边,对菩萨点头二十四点,权为二十四拜。行者见了,暗笑道:“原来是看瓶的,想是不见瓶,就问他要。”菩萨道:“悟空,你在下面说什么?”行者道:“没说什么。”菩萨教:“拿上瓶来。”这行者即去拿瓶,唉!莫想拿得他动。好便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摇得半分毫? 行者上前跪下道:“菩萨,弟子拿不动。”菩萨道:“你这猴头,只会说嘴,瓶儿你也拿不动,怎么去降妖缚怪?”行者道:“不瞒菩萨说,平日拿得动,今日拿不动。想是吃了妖精亏,筋力弱了。”菩萨道:“常时是个空瓶,如今是净瓶抛下海去,这一时间,转过了三江五湖,八海四渎,溪源潭洞之间,共借了一海水在里面。你那里有架海的斤量?此所以拿不动也。”

故南海有妖孽“兴风作浪”之时,“南海观音”“法力无边”,可以用“净瓶”将“南海”的“一海”之水装去,则“南海”妖孽无处“遁形”,则自然可确保“风平浪静”。

西游记观世音人物特点(西游记观世音菩萨是慈航道人化身)(4)

句容市诗歌协会张泯刽主席《闻<句曲诗综>付梓有感》诗,中国道教协会书画院张云帆委员书赠。

其十,“南海”与“两界山”呼应,影射“祖宗之海”“祖宗之山”不可丢。

“函关化胡之器‘金刚琢’”是太上老君用“丹砂”在“仙都”茅山“丹炉”所炼成的法宝,影射胡汉一家亲,中华各民族大团结,两界山(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山脉)为汉唐祖地要世代固守。(见前第55篇)

“金刚琢”威力无比,是“化胡之器”,影射大唐帝国用道家思想武器使胡人(东西突厥)融入中华大家庭,两界山(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山脉)成为汉唐祖地。

《西游记》中的“金刚琢”既是思想武器,又是镇国“法宝”,与“金箍棒”一样,遇到外来入侵和不忠奸佞等时则需要祭出来“斗战”而胜之。

《西游记》写花果山在道教句容茅山,然后写花果山有老君“丹炉”,再写老君“丹炉”炼制兵器“金刚琢”,最后交待“金刚琢”是“化胡之器”,环环相扣,徐徐推进。写花果山、金(山兜)山、火焰山、再推到两界山,可见是由近推远,循序渐进,从中华神州的“中心”花果山(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到中华神州的“边界”两界山,手法巧妙,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宗教“佛道同修”到神州治国理政,从“花果山”“势镇汪洋”东洋太平到“南海”为“汪洋海远”亦需太平,从固守“汉唐祖地”到复兴中华,则《西游记》中的“仁善”思想和“斗战”思想当同是中华民族思想宝库的璀璨瑰宝。

“势镇汪洋”与“两界山”相呼应,影射“祖宗之海”和“祖宗之地”皆不可丢弃。

西游记观世音人物特点(西游记观世音菩萨是慈航道人化身)(5)

镇江市图书馆颁发作者《收藏证书》。

其十一,《西游记》是“太平宰相”李春芳为中华谋“万世太平”的“释厄”之作。

西游记观世音人物特点(西游记观世音菩萨是慈航道人化身)(6)

江苏大学文学院李金坤教授书赠《句曲诗综》之《茅山洪文吟》诗。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是《西游记》“释厄”讽喻对象之一。

《西游记》开篇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宇宙还是一团混沌之时,天地还是处于乱象之中,在这片渺茫之中人类还没有开始出现;自从盘古大神打破鸿蒙宇宙并开天辟地之后,清者(天)和浊者(地)才开始分析辨别出来;大地承载万物群生,都景仰“至仁”之大道,只有从大明朝伊始,万物群生才真正践行“仁善(慈)”之守则;造物上帝,功德千秋,功在大明社稷,想要知道大明国千秋万代能够永享国祚之奥秘,就必须读《西游释厄传》。

读了《西游释厄传》,然后知防微杜渐。要让东海太平,让南海太平,这是“太平宰相”“太子太师”李春芳晚年政治上“治国”之遗言策略,国家想要确保千秋万载,就必须要清廉治国、仁善治国、依法治国,同时要注重陆疆和海疆的绝对安全。

其十二,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之前后,“南海”倭寇“死灰复燃”。

明世宗后期,倭寇基本上肃清。明穆宗隆庆元年,宣布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明穆宗后期,“南海”倭寇又起。据《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七:

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大学士李春芳再上疏求退,上温旨慰留不允……

(丙寅)大学士李春芳三上疏求去,上曰:“卿乞休愈恳,朕已具悉。但机务繁重,方切倚毗,岂可坚于自遂,宜即出辅理,慎勿再辞!”

……

(辛未) 大学士李春芳四上疏求去,上复温旨慰留,令勉出辅政……

(戊寅)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致仕春芳乞休疏凡五,上察其诚恳乃许之……

(丙戌)革广东高肇参将罗继祖职,充为事官,令戴罪剿贼,以倭寇焚掠东筦等处故也。

据《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

隆庆五年十月庚寅朔……

(丁酉)广东巡按御史赵焞奏:三月中,倭寇突入广东澄迈县,袭陷海南卫所城,乞治失事诸臣罪。得旨,罚琼州府同知陈梦雷俸三月,海南道副使史朝宜俸二月,下千户谷嵩等御史按治,以提督总兵失于奏闻切责之。

其十三,万历皇帝十岁登基之后,“南海”倭寇零星再起。

据《大明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实录》卷之一:

(隆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庚戌,皇太子依于丧次时年十岁……

(辛亥)广东倭海贼突寇广海新宁惠来,遂陷神电锦囊诸城,转入高雷廉琼界,所过焚劫杀掳无筭,官兵先后拒战获功一千余级。提督两广军务兵部左侍郎殷正茂疏叙总兵张元勋、参政江一麟、参议周鸣埙、副使陈奎、吴一介、佥事李材、许孚远等功及锦囊所千户侯安邦电、白知县蒋晓弃城高州府,领兵同知郭之通、原任参将黑孟阳诈冒罪状。兵部覆正茂军功通候倭贼荡平叙录,各官久在地方,酿成祸变,小胜大衄尚难掩罪,何可言功,其侯安邦等相应转行巡按御史勘问并前项功次阵亡人员逐一查覆分别具奏。从之。 

其十四,《西游记》第一回“势镇汪洋”之“镇”与李春芳《新建华阳书院碑记》中“襟带江海,表里镇渎”之“镇”相吻合,对剿灭“黑水洋”之“倭寇”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表扬。

西游记观世音人物特点(西游记观世音菩萨是慈航道人化身)(7)

原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宜早教授书赠《句曲诗综》之《录旧作以应李洪文先生<句曲诗综>之属》诗。

李春芳“谢政”之后,犹且关心剿灭“倭寇”之事,见《乾隆句容县志》卷十·《新建华阳书院碑记》:

华阳书院在句曲崇明寺左隅, 今开府大中丞华阳宋公所建也。公以万历甲戌夏五月来抚南畿,会海上兵事孔棘,有诏仍驻苏州,至则简将帅、核军实、均赋役、条章程、约束群吏。群吏奉法廪廪,声播中外。顾苏城偏在海隅,控驭失宜,公乃上言:“自昔大臣衔命出镇,必据形便,酌地宜、均节制。”惟臣所属句容隶在神京,襟带江海,表里镇渎。我国家肇迹于兹,盖天府之奥区焉。臣原籍其地,置行台以临辖诸路,甚便。诏可之,以其冬遂移镇焉。明年,有海上之捷,朝廷嘉悦,乃晋公副院,督抚如故。是时,四方缙绅、学士往来访公于镇,相与讲明王公“致良知”之学,诸校官弟子咸愿听教,顾宾至恒依僧舍,率不能容,公复念曰:“兹邑为畿辅首善地,不佞职在拊绥,实总教化。昔周公营洛,诞诰多士,仁化旁流,比于丰芑,此言政与教不可偏废也。”介邑之东有古刹焉,位于巽震,修文之象也,乃核其颓址一区,以所购遗材建今书院,中为求仁堂,后为高明阁,各五间,前为重门,左右为斋,为讲舍号房,又左为僧舍,召僧居之,表以绰楔,周以坚墙。公乃节缩公费,置常稔田二百亩以供给。来学生徒又割廪俸,置田五十亩,赡守僧者,岁供洒扫,俾有司无所与,置门子一人司启闭,其计处精密如此。既落成,乃函书币,抵维扬,求予文碑之,以示来者。嗟乎!句容,吾宗国也。早岁常读书寺中,时以所闻阳明绪言语诸人士,诸人士聚散无常,即语之,未能相长也……

2016年,句容市史志办公室主任欧红卫同志邀请我繁体简化、校点并注释《乾隆句容县志》,我对此处“万历二年”“海上之捷”注释如下:

海上之捷:《明史》卷二百二十七·列传一百十五载:“万历二年,张居正当国,雅知仪望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奏减属郡灾赋。海警稍定,将吏讳言兵,仪望与副使王叔果修战备。倭果至,御之黑水洋,斩获多,进右副都御史。”

其十五,明成祖(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积极对南海诸岛进行勘察和经营,在苏门答腊南部的旧港(今称巨港)设立宣慰使。在六百年前的大明朝,“南海”就已成为中华神州的“内海”。

行政上管理南海事务的是旧港宣慰司。据《大明太宗孝文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二:

永乐十四年十一月戊子朔。钦天监进永乐十五年大统历,上御奉天殿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群臣。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苏门答剌、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享、锡兰山、木骨都东、留山、喃渤利、不剌哇、阿丹、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诸国及旧港宣慰司各遣使贡马及犀象方物。

 ……

 丙申,改山东道监察御史李琳于江西道。赐满剌加、古里、爪哇、占城、锡兰山、骨都来、溜山、喃渤利、不剌哇、阿母、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诸国及旧港宣慰司使臣宴。

西游记观世音人物特点(西游记观世音菩萨是慈航道人化身)(8)

本文作者(左)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传人何春生道长(右)留影于茅山崇禧万寿宫2020.6.17

其十六,《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东方朔”与“我今要上东洋大海,遍游三岛十洲”之“三岛”“十洲”相关,影射“东洋大海”为中华神州“祖宗之海”历史久远。

《西游记》第二十六回“我今要上东洋大海,遍游三岛十洲”中“三岛”“十洲”与《西游记》第一回中的“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中“三岛”“十洲”相吻合,即“三岛”在东海之中,影射上古时代的“仙都”“福地”句曲山(句容茅山)在汪洋东海之中。

“方从海上来”,影射徐福(一作“徐市”)为秦始皇去仙山海岛“蓬莱、方丈、瀛洲”寻求长生不老药方之故事。句容茅山有灵芝等仙草药,故茅山自古称为“仙山”“仙乡”“福地”“玄都”,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校定《西游记》,对历史故事又进行了新的艺术加工和改造,将花果山“合理性”的定位在江苏句容茅山(见前第15篇等)。“国近大海”“海上寻(仙)方”影射中华神州陆地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即周边是海,中国古人最早对周边海域海岛等进行登岛探访考察和研究,中国周边汪洋大海皆为中华神州之“世海”,包括蓬莱、方丈和东瀛所属之海疆及众多岛屿等皆为“(中华神州)祖宗之地(海)”,今人盛传东瀛日本等地即有“中华神州”徐福等登临足迹及后人即为明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秦始皇经过句容(茅山)并巡游东海之经过:“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琊。”“江乘”即今句容北面沿长江一带。《乾隆句容县志》卷三也记载有秦始皇考察东海海疆的历史事件:“秦望山:在良常洞东,始皇帝驻此望邱埠。故名。按,《名山记》所称秦望山则在越州,始皇登以望南海者也。其高七里。悬磴孤危,扳萝扪葛,然后能升,则此地秦望之名有相同耶,抑有错误耶?”句容文坛先贤杨世沅重版《乾隆句容县志》卷末对此再行定案确凿:“《茅山记》曰:秦始皇三十七年,游会稽还登句曲北垂山,埋白璧一双,深七尺。李斯篆刻,文云:‘始皇圣德,平章江山,巡守苍川,勒铭素璧。’”

则秦始皇是最早到过“九老仙都”句曲山“求仙”的帝王,也是最早到东海巡幸的皇帝。浩瀚的东海即为我华夏“祖宗之地”“祖宗之海”,历史久远。

据此,《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为“宫女太后”李彩凤“化身”;“南海观音”影射南海为“中华神州”祖宗之海不可丢,与“势镇汪洋”“两界山”相呼应;“净瓶”“金箍棒”与“威宁瑶海”相呼应,影射“剿灭倭寇”可“四海安宁”“天下太平”。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高山流水,或有“知音”。“太平宰相”李春芳“清廉仁善”“忠贞爱国”“斗战奸恶”“复兴中华”之精神自当传承后世。今国家昌盛,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英才烨烨,学术争鸣,盛况空前,拙作抛砖引玉,诚待四海博学之“知音”定谳可也。

西游记观世音人物特点(西游记观世音菩萨是慈航道人化身)(9)

西游记观世音人物特点(西游记观世音菩萨是慈航道人化身)(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