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磨灭的番号合集正片(永不磨灭的番号)

每每提起我们国家的历史,都免不了要提起汉唐盛世,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两千年,但是强汉盛唐的辉煌,印刻在每个国人的血脉中。大汉的强盛源自辽阔的国土,丰饶的物产,以及在那个时代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

永不磨灭的番号合集正片(永不磨灭的番号)(1)

纵观整个汉朝,虽然也经历过七国之乱,王莽篡位,以及多次的农民起义。但是大部分时间的作战重点,或者说汉朝最值得被铭记的战争,都是同北方以匈奴为首的游牧民族进行的。特别是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带领汉军铁骑一血当年汉高祖白登山被围的耻辱,让大汉帝国的荣光登上顶峰。就像《汉武大帝》中说的那样“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接下来,让我们回到那个羽林骁骑,纵横驰骋的时代,去探究一下帝国军人们的绝代风姿。

永不磨灭的番号合集正片(永不磨灭的番号)(2)

首先讲一下汉朝建立之初的汉军。秦末农民起义很快被秦军的二线部队给推平了,真正终结秦朝的力量其实是战国旧贵族,像齐王田儋,魏王豹,韩王成等等,其中最为强大的自然是霸王项羽。但是从沛县走出的乡派出所所长刘邦,笑到了最后。除了以汉初三杰为首的一众文武之外,汉军强悍的战斗力也是刘邦最后登上九五之尊的重要助力。

永不磨灭的番号合集正片(永不磨灭的番号)(3)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就要呵呵了,想当初彭城之战,五十六万大军在刘邦的带领下,被项羽的三万铁骑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其实刘邦挺委屈,他是这五十六万军队的总指挥不假,但是说白了这是一支联合国部队,那些诸侯国的国君鬼得很,不可能派精锐过来,再说这么黑压压的一大片,在那个通讯靠吼的年代,怎么指挥都是个问题。

项羽的部队则是他亲手锤炼出来的百战精兵,跟刘老三(刘邦本名刘季,如果按照伯仲叔季的排行,他应该是刘老四,但是古时候还有个习惯,就是如果不够四个,最小的也可以称季)的乌合之众交手,结果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这帮乌合之众一乱套,自相踩踏的死伤估计要远超过楚军的杀伤。其实看汉军后来的表现的,战斗力绝对称得上强悍,比如汉匈的第一次大规模接触战——白登之战。

永不磨灭的番号合集正片(永不磨灭的番号)(4)

事情的起因是镇守边疆的韩王信(这位爷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宗室后裔,不是兵仙淮阴侯韩信)被匈奴揍得很惨,就当了汉奸,和匈奴一起攻打汉朝,刘邦也不含糊,一边骂着娘,一边点齐了32万大军,北上怒怼来犯之敌。一开始汉军势如破竹,连连取胜,先是打败了韩王信的主力,阵斩大将王喜。冒顿单于眼看老韩本事不济,就派来了援军,结果又被汉军一通暴揍。到这时候老韩表态了,谁爱打谁打去,反正老子已经是光杆司令了。

匈奴不服气再次在楼烦西北集结兵力,又被汉骑兵部队击溃。仗打到这份上,高祖陛下心里这个美啊,原来老子这么厉害,北边那帮人根本不是个,待老夫直捣龙城,与诸君痛饮耳。但是历史不止一次用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人只要一膨胀,肯定是要吃瘪的。刘邦在自信心爆棚的前提下,带领轻骑快速前进,快速到达了白登(今山西大同附近),然后快速的被人家给包围了,在白登山上一困就是七天。接下来的情节非常戏剧化:

永不磨灭的番号合集正片(永不磨灭的番号)(5)

汉军粮草将尽时,陈平偷偷摸摸的跑到阏氏(烟支)那里,一边大把的送金银珠宝,一边送美人画像,说要送给冒顿,结果就是冒顿的老婆在见钱眼开和醋海翻腾的双重加持下,让冒顿把刘邦给放了。以上是很多影视作品和小说中的桥段,陈平到底有没有去贿赂过阏氏,这事儿不好讲,因为当时毕竟我不在场,咱不好瞎说,但是陈平这个不以武功见长的人,既然能在不惊动冒顿的前提下,进入他老婆的营帐,那如果换一个功夫厉害点儿的,会不会就直接把冒顿给宰了。按照匈奴的惯例,单于挂了,左右贤王等等一定会狼蹿着跑回去老家去争权夺位,汉军的危机也就解除了。

永不磨灭的番号合集正片(永不磨灭的番号)(6)

而且带兵打仗会带很多金银珠宝吗?(这事儿除了后来著名的理想主义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以外,好像没人干过)所以说陈平靠贿赂阏氏来化解危机,似乎是不太可能。而且冒顿是一代雄主,不会因为一个女人的几句话,就改变战略意图,不信可以去问问他那个被当成靶子的前妻。

客观的讲,陈平或者是其他的汉军使者应该确实到过匈奴的营地,至于见到的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都得到了自己希望得到的条件:刘邦希望脱身,冒顿希望来自汉朝的妥协。之所以得到了这次机会,可以说完全是因为汉军英勇顽强的作战能力。“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休想在谈判桌上得到。”后世的靖康之耻,北宋跟金的城下之盟,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如果你的军队不堪一击,那你拿什么在谈判桌上制约对方。

永不磨灭的番号合集正片(永不磨灭的番号)(7)

因为刘邦的轻敌冒进,汉军被困,军粮告罄,此时正值隆冬,汉军被冻掉手指的竟然多达十之二三。即便如此,在被围的七天中,汉军还是进行了数次突围,只是由于兵力悬殊,始终没有成功,不过也大量杀伤了匈奴士兵。匈奴也攻打过汉军的营寨,但是死活打不进去。要知道此时被围的并不是32万汉军,而是前锋轻骑,大部队正在赶往此处救驾,冒顿之所以会网开一面放刘邦走,很可能是害怕汉军主力到来后,自己会被包饺子。而且他是让了条路,但并没有撤退,很有可能是留有后手。

永不磨灭的番号合集正片(永不磨灭的番号)(8)

围三阙一的战术他是懂的,如果汉军看到生路以后,不顾一切的逃跑,队形混乱,自相践踏不用说,匈奴人的弓箭也不是闹着玩的。只是他没想到汉军会排成整齐的阵列离开,两侧汉军拿着射程远超匈奴短弓的汉弩警戒,这下子只能眼睁睁看着汉军退回到平城,而且汉军主力这个时候也到了,冒顿只能撤退。虽然这次败了,被人家围在山上好几天,但正是因为汉军的英勇,才让汉高祖不至于落在敌人之手。一支在绝境中没有溃散的军队,远比顺境中勇往直前的军队更让人肃然起敬。正是这支英勇顽强的初代汉军,为他的后辈们树立了一个无比高大伟岸的榜样,让一代代汉军前赴后继,虽时光流逝,然威名不减。

永不磨灭的番号合集正片(永不磨灭的番号)(9)

汉廷于公元前101年设置使者校尉,率士卒数百人在轮台、渠犁一带屯田积谷,以供应出使西域的使者。这是大汉王朝第一次派兵长期驻守西域,到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建立,正式宣布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拥有了主权。只是王莽篡汉后,由于一系列超出当时社会承受力的变法,引发了之后的赤眉、绿林军起义,到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时,西域大部已经落入匈奴的控制范围,直到汉明帝末期,逐渐恢复国力的东汉朝廷才重新派大军收复了西域。

公元74年,焉耆和龟兹两国在匈奴的唆使下,趁汉军主力班师西域兵力空虚的机会,起兵进犯都护府,新上任的西域都护陈睦所部全军覆没,一时间西域岌岌可危。仅剩两位戊己校尉关宠和耿恭各自带领数百部下固守待援。不久后,柳中城破,关宠殉国,只剩下耿恭和数百袍泽,面对数万敌人的强攻。汉军将士面无惧色,挥舞着手中的环手刀和长矛,冒着城下射来如雨点般的箭矢,将敢于攀上城头的敌人一一砍翻、戳死,隆隆的战鼓,金铁交加的脆响,战士的怒吼和濒死者的惨叫,将沉寂的大漠变成了修罗场。

永不磨灭的番号合集正片(永不磨灭的番号)(10)

匈奴胆怯了,二百年前李陵以五千步兵硬挑八万匈奴骑兵的旧事,早已在他们心底埋下了恐惧的种子。不过李陵最终还是降了,于是匈奴大军不再强攻,而改成了围困,希望对手在弹尽粮绝后可以屈服。只是他们的如意算盘打空了,断水后的汉军一度靠榨马粪汁饮用,但是他们随后奇迹般在这茫茫沙海中打出了一眼水井,断粮之后,耿恭和将士们硬是靠水煮皮甲和弓弦,又坚持了许久。当匈奴使者来招降时,耿恭更是将其诱上城头一刀砍杀,当着匈奴人的面炙烤了尸体,同将士们分而食之(岳王爷《满江红》中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就是出自这里)。以此来向敌人表明自己的决心。匈奴单于大怒,继续猛攻,但明明已经是强弩之末的汉军,却依然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千疮百孔的疏勒城,屹立不倒,城头汉军的旗帜尽管早已残破,但却依旧飘扬。

永不磨灭的番号合集正片(永不磨灭的番号)(11)

当朝廷派遣的援军一路拼杀,到达柳中城时,发现关宠校尉和麾下将士已经殉国,此地距离疏勒城还有很远的距离,需要翻越天山才可以到达,就算到了,看到的可能也只是残垣断壁和汉军的遗骸,几位主将便有了撤退的打算。耿恭部下范羌之前被派往玉门关,领取部队御寒的服装,此时正跟随大军一同前来救援疏勒城。他跪请大军不要撤离。他坚信耿校尉还活着,疏勒城头还飘扬着汉旗。身为汉军的骄傲支撑着疏勒城中的守卫者独守九个月,无论如何,请不要放弃,让天下人看到,大汉子民虽众,但朝廷不会舍弃任何一个为国而战的勇士!

主将秦彭在同其他几位将领商议后,分给范羌两千士兵,去解救耿恭。翻越天山时,遇到了暴雪,积雪足有一丈深,一路的艰辛自不必说,等来到疏勒城下,援军也精疲力尽,他们一面同敌人战斗,一面掩护城中仅剩的二十余位袍泽撤退。很不幸的是,由于长时间的战斗和饥饿折磨,到达玉门关时,疏勒城中的勇士仅剩十三位,前去救援的汉军将士死伤又何止千数。但是,生为炎黄种,不负华夏魂!翻天山,洒碧血,又何妨,岂可贪生负忠良!

永不磨灭的番号合集正片(永不磨灭的番号)(12)

护西域中郎将郑众亲自出城,迎接了这十三位衣衫褴褛的勇士,他们弱不禁风,仿佛随时会倒下;他们又刚毅无比,虽然披头散发,形销骨立,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颓废。郑众不觉慨然,在将他们安顿好之后,向朝廷上表:“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短短九个字,这其中包含了多少的血泪,又凝聚着何等的骄傲。

永不磨灭的番号合集正片(永不磨灭的番号)(13)

当初多少汉家子弟远赴西域为国戍疆,不见故土 青山碧水 桃花香,唯有戈壁 风沙漫天 飞雪扬。耕罢屯田亩,再擎掌中枪,不惧烽烟骤起,只恨钢刀刃卷,再难斩豺狼。热血浸染,万里边疆,常言好男儿志在四方,然何人不思乡。白发双亲,村头张望,不见孩儿,相顾泪茫茫。少女怀春,心上人驰骋杀场,不知何日归来,为我披红裳。玉门关前,只见寥落十三将,纵有万言,难述悲壮,方知屈原含泪作《国殇》。

两汉悠悠四百载,多少汉家健儿从军报国,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着这片热土,他们的名字已经消失不见,但是他们共有的身份,大汉军人,跟伟大的华夏民族一样,千秋常在,与日月同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