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先殿与太和殿(奉先殿为何被视为)

作者:史遇春

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农历十二月初九日,皇帝朱元璋下令,在南京乾清宫宫门之内的东侧建造奉先殿。

奉先殿的建造,根据朱元璋的说法推测,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祭祀自己的父母。

当日,朱元璋对陶凯说是:

“事死如事生,朕养已不逮,宜尽追远之道。”

也就是说:

因为父母早亡,朱元璋贵为至尊之时,他已经没有机会奉养自己的双亲。所以,他觉得,该以应有的方式,恪尽慎终追远之道。

朝廷虽有太庙,一则太庙所供奉者相对较多,无法独厚双亲,二则太庙的祭祀时间固定,无法随时参拜祭告、无法顾及逝者的忌日;三是太庙的祭祀仪式固定并公开,君臣均需参加;猜想,以此,才有奉先殿的建造。

奉先殿建成之后,凡是遇到节候、农历初一日、十五日、被奉祀者的忌日、或需要进行时鲜食品的献祭等,皇帝一般都会在大内进行参拜祭告。这种参拜祭告,百官是不得参与的。

朱元璋创建奉先殿之后,那些承继大明社稷的朱氏皇帝子孙们,全都遵循成例,在奉先殿进行参拜祭告。过程之中,他们又在奉先殿追加附祭本朝已故的皇帝、皇后,行礼如仪。

奉先殿与太和殿(奉先殿为何被视为)(1)

奉先殿之外,大明皇宫又有崇先殿。

明世宗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农历七月,皇帝朱厚熜谕示工部,因观德殿(朱厚熜祭祀其生父于此)狭小,计划在奉天殿左侧另建一殿。对此,工部尚书赵璜认为不可。朱厚熜没有听取,坚持在奉先殿的东侧另建新殿。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新殿建成,命名为“崇先”。

崇先殿建成之后,朱厚熜将献皇帝的神位奉祀于其中。

所谓献皇帝,即朱祐杬,也就是朱厚熜的父亲。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个儿子,其母为邵贵妃。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农历七月十一日,朱祐杬被册封为兴王。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农历六月十七日,朱祐杬薨逝,享年44岁,以亲王的礼制葬于湖北省钟祥市东北的松林山[后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敕封为纯德山],谥曰“献”,故称“兴献王”。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农历三月十四日,朱厚照驾崩,无嗣,其生母(明孝宗孝康皇后张氏)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其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农历四月二十二日,朱厚熜即位。朱厚熜即位不久,便与以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明武宗旧臣因谁为其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及其生父尊号等皇统问题开始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最后,朱厚熜不顾朝臣反对,追尊生父朱祐杬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尊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明孝宗为“皇伯考”。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农历九月,朱祐杬被追尊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他的牌位被升袝于太庙,庙号“睿宗”,排序在明武宗之上,还改兴献王墓为显陵。

众所周知,朱厚熜的皇位是从他的堂兄朱厚照那里继承来的,所以,他的父亲根本就没有当过皇帝、没有坐过皇位。既然朱祐杬不是皇帝,那么,按照建造奉先殿的初衷及后续的延续传承,大明皇宫的奉先殿里,在朱厚熜荣登帝位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有朱祐杬的神主。

既然奉先殿里没有生父的位置,将生父加进奉先殿又不合旧制,于是,朱厚熜便仿效奉先殿的做法,下令建造了崇先殿,用以参拜祭告自己的生父。后来,经过与朝臣的斗争,朱厚熜硬是将生父追尊成了“皇帝”。

一系列操作之后,朱厚熜的生父朱祐杬同时也进了奉先殿。

后来,崇先殿就被废弃了。

奉先殿与太和殿(奉先殿为何被视为)(2)

大明皇宫之内,还有奉慈殿。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农历九月初六日,朱祐樘即皇帝位,是为明孝宗。

明孝宗的生母纪氏,是作为俘虏进入掖庭的。她后来被授职为女史(内宫女职),偶然之间,因被明宪宗宠幸而有了身孕,生下一子,即朱祐樘。就史料看,纪氏至死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封号,所谓“淑妃”,还是在她死后追赠的。而且,纪氏的死因一直无法确定,有说她是被万贵妃直接害死的、有说她是受胁迫而自尽的。这样看来,纪氏当时的地位是非常低微的,所以,在她去世之后,最初,她连祔庙的资格都没有。

因为这样,朱祐樘即位之后便立即下令,在奉先殿的右侧重新建造奉慈殿,用以参拜祭告自己的生母纪氏。

当日,奉慈殿的祭祀为一岁五享,其时鲜献祭、忌日祭告等,全都和太庙、奉先殿的仪制相同。

后来,朱祐樘又将其祖母孝肃周太后(《明史》载,周氏为明英宗朱祁镇贵妃;《皇明帝后纪略》载,为明英宗朱祁镇皇贵妃。)奉安于奉慈殿之中。

周氏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生母、朱祐樘的亲祖母。朱祐樘的生母纪氏不明原因去世之后,周氏将朱祐樘养育在仁寿宫中,对他倍加呵护。朱祐樘登基之后,侍奉祖母极为孝顺。

嘉靖(公元1522年~公元1566年)时期,朱厚熜又将其祖母孝惠邵太后(明宪宗朱见深贵妃)奉安于奉慈殿中。

邵氏是朱见深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的生母。朱祐杬之子朱厚熜从其堂兄明武宗朱厚照那里承接帝位之后,还尊其亲祖母邵氏为皇太后。

奉慈殿的这些祭祀,看起来都是为了报答生身、养育的大恩。这些祭祀,就如同皇帝私自(私下)祭祀一样。

到了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奉慈殿被朱厚熜罢黜。

奉先殿与太和殿(奉先殿为何被视为)(3)

明穆宗朱载坖(一作朱载垕)继位之后,将明世宗朱厚熜的原配孝洁陈皇后祔祭于太庙。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陈氏被册封为皇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朱厚熜与陈氏同坐,张妃、文妃进茶,朱厚熜循视其手,陈氏生气,扔掉杯子,站了起来,朱厚熜勃然大怒,陈氏受惊心悸,身怀有孕的她因此流产;随后陈氏重病,数月不愈,朱厚熜下令将她迁出坤宁宫,还准备废掉她的皇后之位,后与大臣商议,考虑到陈氏已经病危,废弃有损名声,才未实施;同年,陈氏病死,谥悼灵皇后,葬礼缩减,葬在用于安葬皇贵妃、皇太子的天寿山袄儿峪,出葬之日,梓宫出王门,百官哭临一日;为此,给事中王汝梅进谏,朱厚熜还在生气中,不予采纳;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礼部尚书夏言议请为陈氏改谥,其时,朱厚熜怒火已消,于是,改谥她为孝洁皇后。

孝洁陈皇后祔祭太庙时,明穆宗将孝烈方皇后迁移到宏孝殿。所谓“宏孝殿”,就是原来的“景云殿”,乃奉先殿西夹室,迁入孝烈方皇后时,更名为“宏孝”。

方氏是朱厚熜第三任皇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张皇后被废,方氏得立;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农历十月二十一日,朱厚熜遭宫女杨金英等勒刺,幸赖方氏相救,才未毙命;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西宫大火,朱厚熜不许大监救助,结果方氏被活活烧死;后来,朱厚熜有所感慨,下诏说是,皇后救过他的性命,她曾奉天济难,应该以元配皇后的礼仪入葬。

同时,明穆宗还将其生母孝恪杜太后奉安于神霄殿。

杜氏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康妃,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杜氏逝世,谥荣淑康妃,葬于金山,礼官上奏,让朱载坖服三年丧,朱厚熜不予允许,以“应避至尊,不宜重服”下谕,大臣遂不敢争。朱载坖即位后,为杜氏上谥“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迁葬永陵。

当日,明穆宗还将自己的元配孝懿皇后李氏附享于孝恪杜太后之后。

明穆宗为裕王时,李氏被册封为王妃。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病故。皇帝朱厚熜为她亲定丧仪规制,同年,葬于京西金山丰裕口;明穆宗即位后,追谥李氏为孝懿皇后。

明神宗朱翊钧继位后,又将孝烈方皇后、孝恪杜太后、孝懿皇后李氏迁往奉先殿奉祀。这样一来,宏孝殿、神霄殿的祭祀,便中止,不再举行。

明神宗万历(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朝,大明皇宫之中,岁时及忌日的祭告,与明初规制相同的,就只有奉先殿了。正因为如此,奉先殿还被内廷看作是“小太庙”。

根据传闻,明神宗朱翊钧每每遇到登殿大会群臣(即“大朝”)的时候,一定会先拜谒奉先殿;然后会拜见两宫皇太后(嫡母仁圣陈太后、生母慈圣李太后);最后才出去御驾于外殿。因为这样,皇帝大约初更时分就要起床盥洗,这就不如常朝时御驾于宫门那样简便。

奉先殿与太和殿(奉先殿为何被视为)(4)

根据张居正的记述,说是奉先殿建于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其实就是建文四年,朱棣夺权后,为掩人耳目,将建文年号削除,以洪武续称;至万历时,仍称建文为洪武)农历十月,用以参拜祭告五庙皇太后。那么,张居正所说的奉先殿,应该是建文末年明惠帝朱允炆主持营建的,就不是明太祖朱元璋建造了。张居正或许有其他依据吧。

————————————

主要参考资料:

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2.《明史》部分本纪、列传一、列传二。

奉先殿与太和殿(奉先殿为何被视为)(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