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主要观点(浅谈桐城派文化的现代启示)

桐城,一座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的一座县级城市,因为桐城历史久远,最早追溯到春秋时期就有“桐国”的名称,之后才慢慢演变成今天的桐城市!

桐城派主要观点(浅谈桐城派文化的现代启示)(1)

桐城,在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人才辈出。比如唐朝晚期著名的诗人曹松,北宋的著名的画家李公麟,他擅长白描绘画,尤其擅长画马和人物,他的白描绘画被誉为北宋时期当世第一,无人超越!还有明清时期中进士的就多达240余人,其中在清代时候,以戴名世,方苞,姚鼐,刘大櫆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为主的流派更是雄踞清朝文坛200多年,是迄今为止,中国文学史上作家最多,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散文流派。还有清朝的父子双“宰相”张英和张廷玉;近代更有美学大师朱光潜,大哲学家方东美外交家,革命家黄镇,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吴汝纶,还有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等人,因此桐城也享有中国“文都”的美誉!另外在2010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文化旅游名城”

桐城派主要观点(浅谈桐城派文化的现代启示)(2)

说到桐城,就不能不提“桐城文化”,桐城文化比较广为流传的是桐城的“黄梅戏文化”,可以说黄梅戏在当年中国红极一时,就是现在也仍然是许多中老年人的喜爱的曲种之一,还有“六尺巷文化”,“六尺巷文化”中的包容礼让,邻里团结和睦的故事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桐城派主要观点(浅谈桐城派文化的现代启示)(3)

桐城派主要观点(浅谈桐城派文化的现代启示)(4)

大众对于“桐城文化”的了解可能主要就是“黄梅戏文化”和“六尺巷文化”了,对于“桐城派”文化可能了解就不是太多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桐城派”文化!

“桐城派”文化也是“桐城文化”的一个部分,是由于早期重要作家都是安庆桐城人,但是早期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等都还没有正式使用“桐城派”这三个字,真正使用这三个字的是晚清重臣曾国藩,他曾在《欧阳生文集序》中写到:姚先生治其术益精。自此以后,“桐城派”这个以地域命名的散文流派应运而生!

“桐城派”虽然在清朝文坛影响力极大,但是,它的发展也是比较曲折的!

早期的时候,戴名世就提出了“言有物,修辞立其诚”的言论,也就是:写作文章要有内容,不要矫揉造作,言语的表达要思想纯正真诚,体现文人的高尚情操与品德!是桐城派义法理论的开创者!后来清朝大兴文字狱,戴名世因《南山集》被人弹劾,被捕入狱,于是“桐城派”的担子就落在了方苞的身上,他编写的《古文约选》“义法”说提供了示范,推动了“义法”学说的发展,所谓“义”就是要言之有物,也就是文章要有内容,不要无病呻吟;“法”就是要言有序,也就是要有条理逻辑与注重技巧。到了后期,刘大櫆在继承方苞“义法”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神气”说所谓“神气”说就是文章要有神韵和气节,通俗说也就是文章要能抓住核心特征生动细致刻画描摹以及反映文人的情怀。又进一步推动了“桐城派”的发展

到了中期的时候,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曾在《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中打出桐城派的旗帜,详细说明了方苞,刘大櫆,姚鼐之间的理论继承关系,他在文章创作方面提倡“考据,义理,辞章”兼备也就是材料真实确切,内容注重合理,措辞精美凝炼,三者全部都要在文章中体现出来。自姚鼐以后,“桐城派”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开,可以说姚鼐先生功不可没

桐城派主要观点(浅谈桐城派文化的现代启示)(5)

到了后期的时候,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成为了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有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桐城派”尤其是以倡导程朱理学为主的儒家思想,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了!因此后期“桐城派”慢慢没落。但是“桐城派”文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危亡的时候体现出来了!如方东树的《病榻罪言》,梅曾亮的《与陆立夫书》等都体现了出来,还有相当一部分“桐城派”作家主张向西方学习,这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观点也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积极的社会意义!

“桐城派”文章总体上来说大力倡导以程朱理学为主的儒家思想,总体上呈现平实清新风格也就是在语言方面言简意赅,不用华丽辞藻修饰;在叙述方面条理非常清晰分明,善于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生动刻画。让人感觉非常平实,带有一种清新脱俗的蕴味!

桐城派主要观点(浅谈桐城派文化的现代启示)(6)

桐城派主要观点(浅谈桐城派文化的现代启示)(7)

而且由于“桐城派”文化适应了清朝的社会环境,提出的“义法理论”能够被当时的统治者应用于科举选拔人才方面,因此 “桐城派”的载道思想,也就是用文章来论述和表达相关的道理的思想也在清代广为流传,影响甚深!

我个人觉得我们能从“桐城派”文化感悟到一些精神的滋养与文化的启迪!

  • 1.爱国情怀。面对着列强的侵略,“桐城派”文人坚守住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操守,用文字和思想积极和列强做斗争,彰显出“桐城派”文人的高尚爱国情怀!

桐城派主要观点(浅谈桐城派文化的现代启示)(8)

  • 2.与时俱进。在清政府被列强的洋枪洋炮打开国门后,我们国家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桐城派”文人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这种与时俱进,正视自我缺点,以及勇敢批判,改革创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学习的!难道不是吗?

桐城派主要观点(浅谈桐城派文化的现代启示)(9)

  • 3.文以载道。也就是说在进行文章创作时一定要能表达相关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所谓的“言之有物”!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写文章要有内容,要有实用性,要能解释或者解决某些问题。其实这个观点不仅仅是可以适用于文章写作方面,就是为人处事方面也同样适用:待人方面要能用真诚待人,不弄虚作假;做事方面要能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

桐城派主要观点(浅谈桐城派文化的现代启示)(10)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看法,大家觉得怎么样呢?欢迎一起讨论与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