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港智能化港口(17个港口单位工匠齐聚南沙炫技)

5月9日,由广东省总工会、广州市总工会主办,广东省海员工会、南沙区总工会协办,广州港集团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工匠技能交流营”开营仪式在南沙港三期邮轮码头举行。来自粤港澳大湾区9 2城市以及福建、广西、海南等地17家港口企业的100多名技能人才参加活动。

南沙港智能化港口(17个港口单位工匠齐聚南沙炫技)(1)

据悉,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17家港口企业技能人才将通过交流营搭建的平台,展示工匠技能和创新创效成果,就工匠技能交流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研讨,参观南沙港区、技师工匠创新工作室、职工服务站,举办集装箱岸桥、场桥、正面吊、拖车和叉车等五场劳动竞赛,共同推进人才交流和培养,进一步深化大湾区港口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有排名全球前十位的深圳、香港和广州三大港口,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是世界三大湾区总和的约4.5倍。如此大的体量,需要庞大的港口工匠群体。”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巡视员张景义表示,此次港口工匠技能交流营,共有17个各地港口工会组织参与,以比赛促交流,以沟通促合作,通过建立港口定期交流机制,通过倡导创新型劳动、创造性劳动,鼓励学习前沿技术,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港口劳动者大军,为跻身世界三大湾区行列注入信心和活力。

南沙港智能化港口(17个港口单位工匠齐聚南沙炫技)(2)

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李长峰表示,南沙港区是广州港最新的一个港区,是广州港立足南沙自贸片区,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和航运枢纽建设的主力港区。他指出,要借本次活动之机,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抓好高技能人才评价综合评审工作,多层级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和成长选拔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华南区域港口提供技能人才培养沟通、学习与合作的平台;要综合利用好职工创新基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平台,整体提升港口技能水平,打造世界一流港口技能人才队伍,为城市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南沙港智能化港口(17个港口单位工匠齐聚南沙炫技)(3)

9日上午率先进行的技能竞赛项目中,共有来自香港、澳门、深圳、湛江、汕头、中山、东莞、江门、肇庆、珠海、惠州、佛山、厦门等17家港口企业的选手参赛,选手们在岸桥、场桥、叉车、拖车、正面吊等港口机械上一展身手。他们都是来自各个城市港口的技术精英和劳动模范,当中有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庆华,广州市劳动模范曹志溪,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戴文双,广东省经济技术创新能手贺飞,广州市技术能手、广州市技术创新能手黄志勤等,这些参赛选手代表了粤港澳大湾区各港口领先的技术水平。

记者在现场看到,比赛中参赛人员在规定线路内按序行驶、动作连贯,吊装、卸货物轻拿轻放、摆放整齐,整场比赛参赛人员严格遵守特种设备操作规范,将“稳、准、快、安全、合理”的操作流程表现得淋漓尽致。最终决出各个项目的前三名,各单项奖第一名的选手均被授予广东省“金锚奖”荣誉称号。

南沙港智能化港口(17个港口单位工匠齐聚南沙炫技)(4)

多层次技能竞赛 全市参赛职工达180多万名

据统计,2017年广州市总工会共有70多个直属基层工会开展了150项多个项目的技能竞赛,如天河区“工匠杯”环卫技能竞赛、“匠心筑梦,创新海珠”2017年海珠区职业技能竞赛等,参赛职工180多万名。同时进一步规范职工技能竞赛模式,发动全市50多家行业、集团将技能竞赛与职工技术等级晋升相结合,完善“培训、练兵、竞赛、评价、晋级”五位一体的劳动竞赛模式,拓宽产业工人职业技术等级晋升渠道。

今年,广州市总工会还将围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的竞赛主题,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开展一系列“羊城工匠杯”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加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在本次交流营活动展出了广州港水渣粉装卸系统粉尘控制技术应用、南沙三期远程控制半自动化项目、福州港吊具锁销及油箱位置改良、汕头港门机PLC变频改造、湛江港桥式卸船机免浇铸梨形套技术等代表港口技术创新创效的一批成果。这一系列的成果,都是来自各个港口的工匠们立足岗位、刻苦钻研的成果,既为所在单位创造了显著的效益,也扩展了港口行业的影响力和社会贡献。

16年驾龄的“牵引车驾驶员”方光林服务于珠海港,至今安全行驶里程累积近30万公里,多次被评选为“优秀驾驶员”。他表示,借着这次的“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工匠技能交流营活动,能够与各港口企业的工匠一起共同学习、交流思想感到十分高兴。他认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具备对工作执着、热爱的职业精神;要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对制造技艺及完美的孜孜追求,还要有敬畏之心。

南沙港智能化港口(17个港口单位工匠齐聚南沙炫技)(5)

激励工匠创新提效 推动港口行业发展

自2013年起,广州港集团加强知识型、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先后创建了10个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2个职工创新示范基地,分布在南沙港区、黄埔港区、东莞新沙港区,汇聚了两百多名港口技术骨干,其中5名省、市级劳模、2名全国交通部技术能手,省市区各级技术能手8名;高级技师22人,技师44名。

刚刚评上工程师职称的刘子彬是南沙港新沙公司陈学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一份子。这间被称为广东省港口研发试验设备最完备的创新基地自成立以来,从未停下技术的攻坚克难,有三个数据可以表明陈学文团队在改进港口工程机械维修工艺、完善工程机械性能方面付出的努力:先后完成42项技术创新项目,节约了724万元维修成本,创收金额4156万元。

“以前我们每一步操作都要依赖指挥手,现在不单节省了人力,进入‘无人指挥’时代的装载作业也是我们迈向技术自信的标志”。让刘子彬倍感自豪的这套生产工艺,国内港口首创的“门机视频监控辅助作业系统”真正实现了优化生产工艺,减少作业环节。在日常工作中,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还不断结合实际特点,琢磨技术改进的空间,贯穿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即使一个粮食抓斗,也要尽可能地提升它的密闭性,做到既减少扬尘,又使货物损失降到最小。”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的刘子彬说起技术改造的落脚点,都是为了让“工具更好用,效率更高”。

奔着同一个目标,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创新人才摇篮。团队负责人、企业首席技师陈学文是“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8名成员中有10名高级技师、13名技师。可以看到,一批技术能手在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建设中磨砺出鞘。

【记者】 刘丹颖

【摄影】 刘力勤

【通讯员】 罗瑞雄

【校对】吴荆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