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赘和上门区别(关于招赘那些事儿)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入赘和上门区别?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入赘和上门区别(关于招赘那些事儿)

入赘和上门区别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某女,32岁,身高168cm,身材苗条,面容姣好,研究生学历,高校后勤工作。欢迎身高176cm以上优质男士应征。

这位女孩的长辈和我以前的同事比较熟。我只是几年前和他见过一面,手机里存有他的电话号码。

女孩是蒋村人,家里有好几套房,貌似她的家人有“招赘”的想法。所谓“招赘”,即“入赘”、“上门女婿”、“赘婿”,俗称“倒插门”。很多小伙伴对“入赘”的理解可能就是“孩子的姓随女方”。其实传统意义的“入赘”远非如此简单。例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赣北农村,有的男性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光棍,而选择入赘。在婚前,入赘的女婿需要写招赘书,列举包括男方改为女方姓氏,男方不允许和原生家庭进行交往等一系列对男方的限制条款。男方生活意义世界主要以女方家庭为主,用“入赘出去的儿子泼出去的水”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入赘之后男方的家庭地位、村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会被认为是一种没本事的人,因此男性“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入赘。

在杭州市西湖区的蒋村、三墩有些人家是有“招赘”想法的,而在萧山区的瓜沥、党湾、义蓬、宁围、南阳等地,更是一直有“招赘”的传统,萧山区甚至被冠以“中国赘婿之都”的名号。

萧山“赘婿之都”的名声,更多存在于人们的口耳相传以及个别媒体的报道之中,因为民政部门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并不会筛查男方是否上门。但是男方上门的婚配模式在萧山确实比国内其他地方要多一些。人们不禁要问:都是哪些诱因导致了萧山出现“赘婿”现象。

诱因之一是经济因素。经济基础除了决定上层建筑,还能决定很多东西。杭州市萧山区工业化较早,经济发展一直是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萧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5万元,同时期国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万多元。在十几二十年前,东西部发展差距比较大时,萧山的经济条件更加具有吸引力。除了办厂群体,另一类有钱人是城市化进程中诞生的拆迁户。“村庄改造”中的拆迁赔偿包括两大块:针对原有旧房的赔偿款和按人口计算赔偿的安置房。由于利益的分配是围绕着户籍进行的,因此不将女儿外嫁,家庭就能获得好处,如分得更多面积的安置房,享受集体经济分红等。

诱因之二可能是人口比例。改革开放之初,征地进厂使萧山当地村民的户籍变成了居民户口。由于是居民户口,在实行计划生育时,对基本国策的执行自然也要和城区一样严格,因而就有了大量的独生女家庭。萧山年鉴上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9年底,萧山女性人口比男性人口多出20万人。当然“女多男少”这一因素在助推“赘婿”婚配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特别大。经济比较发达,本地姑娘不愿意外嫁,才是造成萧山女孩在婚恋市场上位于婚姻高地的主因。

诱因之三是文化层面。回迁安置之后,推动萧山“招赘”浪潮如火如荼发展的诱因,除了经济因素和当地“女多男少”外,更有父母和祖父大于天的“面子问题”。村民通过整体规划、集中建房和设施配套,搬进了自己建造的排屋、别墅、小高层中,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居住模式城市化。但是这些老一辈人的市民化过程是缓慢的,“招赘”思想还是有些根深蒂固的。六七十岁的人见到独生女或两个女儿的家庭,总会说以后是要招女婿的。有人生了孩子后,老朋友们见到总会问:有没有一个小孩姓你们的啊?如果生了儿子,并且是跟女方姓的,就会觉得非常有面子,甚至会办酒席庆贺。这样的人际氛围给独生女父母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不“招赘”,可能会空巢,会被认为人生不成功;如果没有一个孩子跟自己姓,就是失败。即使是开明一点的父母,出于各种考虑,没有让外孙或外孙女姓自己的姓,其实在内心他们还是不开心的。

由此可以看出:绵延的香火、坚若磐石的姓氏观念以及等待传承的巨大财富,使一些长辈不愿让家中独女嫁与他人,而更希望招到优秀的女婿上门。

对于“招赘条件”,在村民村规中有明确的规定,即指家庭中没有男孩,只有一个或两个女儿。如果家庭中有两个女儿,那么只能有一个女儿可以“招赘”,另一个女儿则不能“招赘”。

在“招赘”成为惯例后,拥有两个女儿的家庭,姐妹俩的关系会变得比较微妙,并且会有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如果大女儿外嫁时,小女儿还在上学,她会受到更多宠爱。但是倘若家里有什么事情,大女儿还是照样要尽作为子女的义务。如果大女儿已经招了上门女婿,小女儿则铁定要外嫁。这种情形下,小女儿会早早把自己的心跟这个家割裂开来。例如,做父母的答应给小女儿买辆车,她可能会选一辆价格比较高的,比如四十来万元的,假如自己是要“招赘”的,则可能就选十几万元经济型的,因为结余剩下的钱还是她的。

有“招赘”想法的家庭,拥有三四套房很常见,多的有七八套房之多。2021年萧山房子均价是3万元,若一个家庭安置房有五六百平方米,其房产价值已远远超过千万元。当然,这并不是说,“招赘”是有钱人家的专属,但是想“招赘”的家庭多半有钱倒是真的。

按照萧山当地的习惯,男方“入赘”,结婚时,不需要准备丰厚的彩礼,只要人过来就行。相反,女方会提供十几二十万元的彩礼。男方更不需要出钱买房,因为女方不缺的就是房。女方可能还会给男方买辆新车供其使用,个别家庭甚至会给男方买奔驰、宝马等豪车。酒席也主要由女方操办,男方老家的亲戚则来到萧山祝贺。

“招赘”家庭的文化特征

显然,传统的婚配模式是男人娶媳妇,萧山“招赘”婚姻则是女人娶老公。从这个视角来看待“招赘”家庭的某些习俗或者叫文化特征,就很容易理解了。

“招赘”家庭第一个文化特征,是孩子随女方姓。如果男方不在乎孩子的姓氏还好,不过有些男士即便上门也会要求给孩子冠姓,有些强势的男士甚至会要求不管几个孩子都跟自己姓。这种情况下,双方常常会约定,头胎跟女方姓,二胎跟男方姓。但有时可能头胎生了女儿,跟女方姓,二胎又生了儿子,“招赘”一方则更希望儿子跟自己姓,因而又产生矛盾。

“二孩”政策开放后,下一代的姓氏也是双方势力的拉锯。生了两个女儿后,大女儿跟丈夫姓,小女儿跟妻子姓。这个姓氏上面很讲究的,如果已经确定要生两个孩子,头胎生了女儿,最好跟老公姓。因为即使二胎生了女儿,跟女方姓,那双方也是扯平的。但如果二胎生了儿子,女方就占优势了。

作为孩子冠姓权的延伸,极个别的家庭,在小孩子对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称呼上,都与非“招赘”家庭有很大的差别。他们让孙辈叫女方的妈妈为外婆、女方的爸爸为爷爷。男方的父母则被称为外公、奶奶。貌似是保证绝对的公平,但这种公平里,也有算计蕴含其中。

“招赘”家庭第二个文化特征是女方不随男方回家过年。这种文化往往出现在夫妻年龄较大的家庭中。男方虽然做了“赘婿”,上门到女方家,但毕竟自己有了老婆,不论是出于面子或是其他原因,都会有过年时将妻子带回老家的想法。但很多女方由于气候、饮食习惯或是地域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不愿去男方老家过年。男方就会心里郁闷,觉得女方看不起自己。

“招赘”家庭,女婿往往跟女方父母一起居住。老一辈人更是秉持上门女婿不能过早与岳父母分家的理念,理由是外地女婿以前穷,忽然有了钱就容易变坏。这类家庭,女儿相对弱势,遇事常听父母的安排,家里的事情也多由父母做主,女婿很多则只是被通知。即使是小两口单过,实行的也多是“虎妈猫爸”模式——女方掌握家庭财政大权、孩子教育主管权和出门买单权。男方工资卡交由女方保管,女方每月给男方生活费和零花钱。

在家里没有多大的话语权,对于一些事物即便有自己的看法,可能也不得不向女方家庭暂时妥协,时常会有一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压力,时间久了之后,女婿容易产生一种疏离感,甚至心里多少有些愤懑。但是等到其羽翼丰满,尤其是在男方的事业发展比较顺利的情况下,他们就会提出自己的意见。“赘婿”一旦坚持自己的主见,往往就会改变家庭中以前的相处模式,跟一向强势的女方家庭之间极易产生矛盾。

“赘婿”人品不佳,招蜂引蝶,好吃懒做,破罐子破摔,将家族的财产转移到自己名下,与老丈人家分道扬镳,等等这类不好的或极端例子见多了,“招赘”女方的父母也知道了这样的道理,那就是:并不是招了赘,就能控制住女婿。对于这些“招赘”女方父母,他们明知道这是冒险,要承受风险,还是要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他们并不是地那么理直气壮,原因是万一真的发生了不好的后果,女儿女婿不欢而散离婚了,就会成为周围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落得被人耻笑的结果。因为他们对这个结果是不确定的,所以只有等到结婚以后,大家都安安稳稳的,才会觉得这是好事一桩,否则他们心里一直也是过意不去的。

由于知道自己的家庭结构,所以现在大部分岳父母和他们的女儿在做人方面都非常地到位,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滴水不漏。聪明的丈母娘都是会捧着上门女婿的,他们说得好听一点叫“多了一个儿子”。平时在家里,丈母娘负责家务活,除了做女婿爱吃的菜,言语也多有包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量不让上门女婿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觉得在言语上或者其他方面岳父母和老婆压制他。

对于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赘婿”来说,在萧山做上门女婿的压力几乎不复存在,因为在萧山“招赘”现象有一定的地域合理性,并且上门女婿跟“入赘”的村庄关系很疏远。但在自己的出生地,男方被“臆想中的压力”包裹还是可能有的。他可能会觉得做上门女婿很丢脸,不希望被老家的亲戚知道,从而会隐瞒“入赘”的事实。

可能是从小就被灌输恋爱、结婚,长辈给把关会更加牢靠的思想,“招赘”女通常都比较听父母的话。谈恋爱时,“招赘”女也首先跟对方讲清楚自己的情况,对方接受才会继续。即使自己背着长辈谈恋爱,也只有在男方答应能满足家里比较关键的要求和条件后才会带男方去见长辈。如果长辈提出反对意见,女孩子通常也会很听话地选择分手。

身处这种婚姻结构中的女性,与他的丈夫一样,包含有更多的隐忍成分。作为一个“招赘”女,她要接受命运。面对一个还不一定十分了解的男人,她要慢慢去喜欢他。一方面要相夫教子,时不时扶持丈夫的成长;另一方面又要处理好丈夫和自己父母之间的各种关系,压力真的挺大的。

开明与坚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女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招赘”婚姻都是那么圆满,“招赘”家长的态度貌似也变得开明起来。在平时聊天时她们会说:可以“入赘”,不“入赘”也行。言外之意,最好是“入赘”;可以和岳父岳母一起住,小两口单过也行;孩子也可以随男方姓,或者生两个孩子,一孩随母姓,一孩随父姓。

由“招赘”家庭态度变得貌似开明,就认为“招赘”风气有所减弱,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杭州本地网站,随便一搜,关于“招赘”的征婚信息就有几百条,有的婚介公司甚至以介绍上门女婿为特色。“赘婿”介绍业务收费行情也由以前的1500元,飙升到15000元,并且不向客户保证成功。“招赘”(或“入赘”)服务的周期为两年,两年之后若无合适者可再延长一年。

如前所述,男方答应“入赘”,只要一过门,房子有的住,车子有的开。男方物质生活水平瞬间得到极大的提升,说成是“人生少奋斗二十年”,也不为过。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应征男士们蜂拥而至。一二十年前,“赘婿”来源相对单一,即男方因经济地位贫困而“入赘”。如今“赘婿”则表现为来源各异,社会地位、家庭条件不一。他们以“杭漂男大学毕业生”为主体,也有部分来自全国各地,当中不乏硕士、博士,甚至海外留学背景。

身高170cm、大专以上学历、有稳定工作、年薪10万元,是应征男士的硬性指标。除了身高、学历、职业这些因素外,男方还需要“面相和善、人品好”。对于有赌博、纹身、吸毒、犯罪记录以及其他一些不良嗜好者,即使愿意交“赘婿”婚介服务费也会被拒绝,因为这里的人喜欢低调,不喜张扬。

应征上岗的男士们首先得过女方父母(尤其是女方母亲)挑剔的那一关。除了个子高、帅气、脑袋灵光,男方的人品和心态也是考察的重要方面。对于未来女婿人品的识别,通常是向与他有交集的人了解。文化水平不高,也没什么技术的外来人员不会入“招赘”家庭的眼。拥有专业技能、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学历,阳光、能力强的男孩子,丈母娘最喜欢。一般情况下,条件相当者更容易成功。虽然“招赘”的家庭不要求男方提供房子、车子,但男方的收入最好高过女方。至于应征男士,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有稳定职业,又比较居家的女孩子。

同时,女方家庭挑剔的习气还是存在的:看到一则男士征婚信息,只要感觉年龄比女孩子大,其他条件可能适合,这位委托人就会打来电话或者发微信问男方在哪个单位上班,身高多少,学历如何,是否有照片等等。估计是进行各项评估后,感觉不适合,就没了下文。给我的感觉,在他们内心,和逛菜市场买菜没啥区别,婚恋市场上的单身男士,任由他们随便挑选的味道。

如果牵线人和有“入赘”期许的家庭说,最好让女孩和牵线人直接沟通,既提高效率,也减少长辈的过度参与,他们通常会不予理睬。普通的男孩子他们看不上眼,认为配不上他们。如果给介绍收入、物质条件等高出一大截的男士,他们又会觉得有些高攀了。也就是说,他们还是想找一个在他们心中条件差不多的男士。这个条件差不多,既清晰,又模糊。挑挑选选,不知不觉中,女儿年龄三十出头,对象还没找好的家庭比比皆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