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三是什么企业(新华三距离千亿级俱乐部)

“我们有秘籍把市场做深做透”“不能做到市场前三的东西不予立项”“我们的目标是进军千亿级企业”,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新华三是什么企业?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新华三是什么企业(新华三距离千亿级俱乐部)

新华三是什么企业

“我们有秘籍把市场做深做透。”“不能做到市场前三的东西不予立项。”“我们的目标是进军千亿级企业。”

在2021Navigate峰会上,新华三CEO于英涛罕见地向外界一次性释放了多个“激进”信号,一改以往这家企业作为ICT领域隐形冠军的业内形象,甚至有产业分析师评论,有了更强的狼性。

此前,新华三留给市场的印象更像是华为的“跟随者”,类似的业务布局、类似的产品线、类似的性能……经常出现在IDC、Gartner等国际咨询机构的魔力象限、领导者象限报告中,却没有顶着公众认知里的“光环”。

公众并不知道的是,这一看似“激进”的信号释放既不是偶然,也不是市场对新华三集团凭空的想象,而是这家企业骨子里原本就有的基因与底蕴。

从2016年至今,新华三以领航者文化为指引,走过了一段非凡的奋斗之路,从一家聚焦中国市场的信息通讯基础设施提供者,发展成为业务覆盖海内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并向市场露出了些许的锋芒,交出了一份从200亿营收向400亿营收跃升的成绩单。

4月24日,紫光集团旗下紫光股份公布了2020年财报。财报显示,被紫光股份控股的新华三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7.99亿元,同比增长14.08%。而2016年的营收是139.38亿元。

现在新华三的目标是,下一个五年跃升至千亿级企业。

账面差距632亿元

在ICT圈层里,千亿级企业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以2020年(财年)为准,华为的营收是8914亿元、思科的营收是493亿美元(约3185亿元)、中兴的营收是1015亿元。

在向千亿级俱乐部进军的过程中,新华三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路径?

一个笃定的企业战略是,数字化转型。

当然,在不同的阶段新华三对数字化转型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五年前的落点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而现在,新华三将目光瞄向了整个物理世界——“在全新时代里,持续数字化的物理世界将源源不断地创造数据输入到数字世界,而基于云与智能构建的数字世界则能洞察并释放海量数据背后的价值,反馈给物理世界,推动物理世界的变革与重塑。”在于英涛看来,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赛道,而“云智原生”则是企业和组织开启下一个五年大门的钥匙,将赋予企业和组织与生俱来的云与智能的架构和能力,加速释放数据价值,进而加速整个社会的转型升级。

为什么强调“云智原生”?据了解,云是和本地相对的概念,传统的应用大多数都运行在本地服务器上,而未来大部分主流的应用将跑在云端。这意味着,未来整个应用的设计、开发、应用、迭代的全生命周期都将处在云环境中,可以充分利用云资源的优点,比如弹性和分布式优势。国际咨询公司IDC预测,从2018年到2023年将有超过500,000,000个云原生应用被创建,这个数字将是过去40年所有创建应用的总和。

当然,云智原生在实践中也曾遭遇了很多挑战,包括云上环境缺失、多云数字底座异构、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较低、云安全隐患、生态集成复杂等等。针对上述挑战,新华三把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这两个如今最热门的IT技术,集成到企业的数字化平台,基于云智原生的数字化技术,在今年4月发布了升级版的“数字大脑2021”。

与此同时,在终端产品方面还推出了商用PC和智慧屏两个系列的新产品,着力打通企业级市场“最后一公里”;在芯片端,则发布了网络处理器智擎660。

至此,新华三在“云智原生”战略下,以“数字大脑2021”为支撑的“芯—云—网—边—端”产品线悉数亮相。

这就是新华三向千亿级企业进军的全部底牌么?不全是。

一张“紫色”的底牌

在这家企业的背后还有一张重要的资源牌,紫光集团。

2016年4月,紫光集团旗下紫光股份完成对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51%股权的交割手续,华三通信正式整合为“新华三集团”。

紫光集团的logo呈紫色,新华三的logo呈现出红色,当时有市场分析人士戏言,这或许会是一个红的发紫的组合。随后戏言成真,多年财报显示,新华三已经成为紫光股份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和业绩增长点。紫光股份2020年营收597.05亿元,2016年营收277.1亿元。和新华三集团一样,均在五年间实现了营收倍增。并且,经过五年的整合,新华三与紫光系之间的资源整合日渐成熟。

在云计算领域,2020年4月8日,紫光集团宣布重大组织架构升级——基于紫光云网板块的整体发展战略,整合旗下公司的私有云、公有云、人工智能、视频云、软件服务能力,成立“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在技术、品牌、市场与服务层面全面统一,以全新的“紫光云”品牌面向市场,而这个业务群的负责人就是于英涛。

事实上,新华三“数字大脑2021”的背后,有着浓厚的紫光云色彩,“把原来的新华三的私有云,紫光云公司的公有云平台,包括紫光华智的视频能力,紫光软件的集成能力等,都整合到一起形成了统一的同构混合云的平台。”新华三集团副总裁、解决方案部总裁李立解释说。

在芯片领域,此次发布的网络处理器智擎660,是新华三在高端路由器产品中进行的一次自研芯片商业化尝试。16nm工艺,拥有256个处理核心,4096个硬件线程,共180亿个晶体管,线卡性能高达2.4Tbps,可广泛应用于路由器、交换机、安全/无线数据通信领域。智擎660的发布意味着给新华三打上了“芯”的标签——业界第一家具备高级语言编程能力网络处理器的系统厂商,也意味着,2019年新华三斥资50亿元在成都高新区打造的新华三半导体终于“开花结果”。

在存储领域,新华三此前已成功引入紫光存储的企业级NVMe SSD P8160E、企业级SATA SSD S6110,以及DERA D6437等应用于H3C UniServer 系列服务器产品中。

此外,在2019年紫光集团南方总部落户广州,并打造多个存储系列项目的背后,依然可以看到新华三的身影——新华三国际业务总部、国际知识中心、培训中心均协同落子广州。

对于紫光集团和新华三在芯云战略上的协同,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是新华三对标思科等企业,角逐云时代全网网络设备市场的重要底气。

其实,这种战略协同,无论对于紫光集团还是新华三集团,都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在2016年11月,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就曾将新华三形容为紫光云战略的具体执行者,集团的英雄部队。当时,他和于英涛共同出席了新华三信息安全产品基地落户合肥的签约仪式。

现在,脱胎于基地的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已经长成了国内云网安全市场的主力。而在紫光股份2020财报中,“芯—云—网—边—端”产业链,已经成为了产业链的核心,让紫光股份具备了从通用型产品到行业专用产品,从核心芯片到系统整机、到数据中台、到云上应用的全产业链和纵向技术垂直整合能力。

反向观之,与紫光集团的战略协同,于英涛对新华三的发展也有着清晰的目标。在2020年的新华三智慧计算战略发布会上,他曾公开表示,新华三将以创新 多元打造不一样的新华三。在产品多元化方面,新华三背靠紫光集团,要打造出从芯片到云、到网络、到边缘计算的全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市场多元化方面,新华三过去聚焦企业网,未来将更加关注运营商和海外市场。他坦陈,过去新华三90%的精力专注于中国市场,未来将持续发力海外市场。

再读紫光股份的2020财报,新华三计划重点发力的运营商业务和国际业务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运营商业务收入达到56.58亿元,同比增长67.15%;国际业务中新华三H3C品牌产品及服务收入达到7.18亿元,同比增长61.45%。于英涛为新华三构画的“芯—云—网—边—端”产业链和”政企 运营商 国际”构成的三大市场架构,都已经开始成型。

不过,未来五年要做到千亿营收,无论对新华三来说,还是对于于英涛来说,依然都是个不小的挑战,多元化,历来是一把双刃剑。

2021年是新华三集团成立的五周年,也是于英涛出任集团首席执行官的第五年。显然,这一次他和这家企业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文/黄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