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石头记》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是全书写得最精彩的一段,隐射顺治登基当时的政治与军事形势。内容最丰富。此处仅分析一点点——“原来这学中虽都是本族人丁与些亲戚家的子弟,俗语说的好,“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

顺治元年六月,为庆贺清军抵定燕京,孝庄皇太后以皇帝的名义大赏群臣。七月,为中原平定,迁都燕京,皇帝遣官告祭天地祖宗。八月,做了迁都前的人事安排:命正黄旗内大臣何洛会、镶黄旗梅勒章京阿哈尼堪等率八旗驻防盛京及东北地区的所有城镇,以稳定东北根基地。

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1)

八月二十日顺治帝与两宫皇太后在文武百官保护之下,离开盛京迁往北京。九月十八日,迁京的队伍到达通州行宫(如今的燕郊行宫)。多尔衮早已率文武群臣恭候。当时清王朝的各项礼仪制度还没有完善,皇帝入宫殿的一应仪式,都是由前明礼部的汉官按照明朝礼仪设计的。顺治帝进入行殿,在庄严的礼乐伴奏下,对天行三跪九叩礼,然后登上御座,接受多尔衮及先期抵京的诸王百官的朝拜。九月十九日顺治帝在行殿更换了礼服,由百官做先导,从通州进入北京,仪仗从永定门经大前门、正阳门、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进入皇宫武英殿。

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2)

睿忠亲王多尔衮画像

顺治帝入宫后第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举行登极大典。登极礼是封建王朝最重要的大礼,明朝都在最庄严的皇极殿(今太和殿)举行。但清入关时,皇极殿已被李自成焚毁,多尔衮在短时间内无法修复,只好因地制宜,将大典改在残存的皇极门(今太和门)举行。多尔衮授意礼部择定十月初一日举行登极大典,典礼的仪式也是由旧朝礼部官员参照明代登极礼制定的(清承明制)。

礼部官员先祭告太庙和社稷坛,然后引导六岁的顺治皇帝到天坛祭告皇天后土,由读祝官代行宣称:清王朝是“承祖宗功德,倚任贤亲”,“救民水火,扫除暴虐,抚辑黎元”,因此,他们才能“定鼎燕京,以绥中国”(《清实录》)。这篇祝文表明,多尔衮要辅佐顺治皇帝,安抚朱明宗室与汉族臣公,继续追剿并歼灭农民军,使清政权在中原大地站稳脚跟。

顺治皇帝行过祭天礼后,回宫登上设在皇极门(今太和门)的宝座,接受百官朝贺。清王朝统治中国近二百七十年之久的历史,从此正式开始了。

“家学”隐射刚入关不久的满清朝廷。

“学堂”隐射顺治登基的故宫前朝。

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3)

贾代儒与贾瑞管理“学堂”,隐射洪承畴降清后,辅助范文程一起参赞军机之事。范文程(贾代儒)是家学校长,洪承畴(贾瑞)是副校长。

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4)

贾宝玉隐射尚未亲政的顺治皇帝。

贾宝玉上学那天隐射顺治元年十月一日皇极门(太和门)登基的日子。

贾代儒隐射追随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汉族大学士。

贾瑞隐射盛京晚期降清的汉族大学士洪承畴。

“众清客相公们”隐射朝廷的汉族大学士(九卿)。

贾政隐射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

李贵隐射摄政王郑亲王济尔哈朗。

薛蟠隐射平西王(郡王)吴三桂。

“香怜”即“香菱与甄英莲”(陈圆圆与明传国玉玺)。

“玉爱”(林黛玉孝庄与清朝传国玉玺。所以“薛蟠一见林黛玉风流袅娜,就酥倒了”)。隐射吴三桂与孝庄的暧昧关系,完全是满蒙汉相互妥协利用的政治关系——贾家爱新觉罗皇家是清初“四大家族之一”。王家博尔济吉特蒙古黄金家族是清初“四大家族之二”。史家定南王孔有德孔家是清初“四大家族之三”。薛家吴三桂家是清初“四大家族之四”。盛京时代孝庄就与孔有德(“宾天”的贾敬、“国公替身”张道士)有特殊关系,控制了汉军三顺王(恭顺王孔有德为首)。顺治六年孝庄“下嫁”多尔衮之前,孝庄与吴三桂也有一段蜜月期,目的是控制新降的吴三桂等汉臣,借以抗衡多尔衮篡位集团。后来发现汉人不可靠,才转而扑向多尔衮。

多姑娘灯姑娘娇杏与智能儿万儿隐射的青年孝庄皇太后,定鼎北京前后为了对抗多尔衮摄政王集团的威胁,充分利用裙带关系,积极组建帝后皇权集团,除满蒙亲贵之外,主要将汉军各大王爷的军事政治势力,控制在自己的石榴裙下,“恣情纵欲,满宅内便延揽英雄,收纳材俊,上上下下竟有一半是她考试过的”——“延揽英雄”“收纳材俊”“上下半数接受考试”,这不是对一个下等女奴丫头该使用的词汇,而是用于女强人老板娘的词汇,“事出蹊跷必有妖”也。

例如多尔衮阿济格多铎三兄弟(贾雨村:娇杏。智能儿:秦钟。贾琏:多姑娘。贾蓉与贾蔷:凤姐儿。茗烟:万儿,还有贾琏与王熙凤七年的事实婚姻),定南王孔有德(贾敬贾道士、国公替身张道士),大学士洪承畴(贾瑞贾天祥),平西王吴三桂(薛蟠薛文起)。为了与这些“狗儿猫儿打架”,在西苑北海琼华岛上,孝庄还有香艳奢靡的秘密卧室(秦可卿卧室)。

贾蔷隐射豫亲王多铎。贾蓉隐射英亲王阿济格。多铎与多尔衮、阿济格是亲兄弟,所以众学童“闹起来”贾蔷就煽风点火,却托词回避。第九回说得清晰:“这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虽然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眼目而已。仍是斗鸡走狗,赏花玩柳。总恃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因此族中人谁敢来触逆于他。他既和贾蓉最好,今见有人欺负秦钟,如何肯依?”

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5)

郑亲王济尔哈朗(李贵)贾宝玉的大跟班侍卫长

李贵隐射顺治的大跟班,铁杆保皇派摄政王济尔哈朗大叔。贾宝玉还有四大书童:茗烟(领侍内务府大臣索尼)、锄药(议政大臣苏克萨哈)、扫红(议政大臣遏必隆)、墨雨(三代元勋权臣螯拜)——隐射顺治帝一生中最信任的四位宗室,后来均为托孤的辅政大臣,以索尼(茗烟)为首辅大臣。

金荣隐射肃亲王豪格(焦头烂额的大阿哥“焦大”也隐射肃亲王豪格)。

贾菌与贾兰隐射当时尚未出世的康熙皇帝,虽然尚未出世,但代表老汉军八旗“佟半朝”:佟养牲与佟养真的后人——佟图赖家族。他俩“隔着桌子”参战是“隔代”参战的意思。贾菌康熙帝代表佟养牲后裔的势力,贾兰康熙帝代表佟养真后裔的势力。

《起嫌疑》隐射当时朝廷里各派系政治与军事力量错综复杂的矛盾与斗争——原因是入关初期,满清朝廷里确实“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1644年北京的权利之争,是1643年清太宗暴亡后盛京皇位之争的继续与发展。

崇德八年八月初八,皇太极“无疾”而崩,清朝围绕皇位问题,开始了一场争权夺利长达八年的内部斗争。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都有争位野心,险些发生武装冲突的严重局面。这次矛盾的焦点集中到多尔衮和豪格两人身上。睿亲王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异母弟,在诸王中战功卓著,权势最强,又有同母兄英亲王阿济格、同母弟豫亲王多铎支持,两白旗尽在掌控之中,还有诸王贝勒的拥护,即皇位的呼声很高。肃亲王豪格是皇太极长子,皇太极正宫孝端文皇后没有儿子,豪格是继妃乌拉那拉氏所生,符合长子继承制。豪格在南征北战中颇有战功,又有两黄旗亲信大臣索尼、图赖、鳌拜等人的支持。

《清史稿·索尼传》记载:“太宗崩后五日,睿亲王多尔衮诣三官庙,召索尼议册立。索尼曰:‘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是夕,巴牙喇纛章京图赖诣索尼,告以定立皇子。黎明,两黄旗大臣盟于大清门,令两旗巴牙喇兵张弓挟矢,环立宫殿,率以诣崇政殿。诸王大臣列从东西庑,索尼及巴图鲁鳌拜首言立皇子,睿亲王令暂退。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劝睿亲王即帝位,睿亲王犹豫未决。豫亲王曰:‘若不允,当立我。我名在太祖遗诏。’睿亲王曰:‘肃亲王亦有名,不独王也。’豫亲王又曰:‘不立我,论长当立礼亲王。’礼亲王曰:‘睿亲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我老矣,能胜此耶?’”

由此可见,皇太极死后实权操在多尔衮之手,但多尔衮自立的条件尚不成熟,阻力来自原皇太极的两黄旗大臣。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多尔衮最后议定由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福临虽不是皇长子,但毕竟是皇子,这使索尼一派无可指责,从而避免了一场武装冲突。福临年幼,辅政王仍可操纵大权,待将来条件成熟,再废而自立也不为迟。

当时多罗郡王阿达礼曾对多尔衮说:“王正大位,我当从王。”(《东华录》)固山贝子硕托也对多尔衮透露:“内大臣图尔格及御前侍卫等皆从我谋矣,王可自立。”二人和贝勒罗洛宏到礼亲王代善家,代善因病不能下床,二人附耳对代善说:“众已定议立睿王矣,王何嘿嘿?”事后多尔衮和代善当众揭发了这件事,并让阿达礼和硕托当面对质,二人成了多尔衮笼络人心的替罪羊,以“扰乱国政”之罪被处死。一场激烈的皇权之争暂时缓和。

至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等奉福临即位,各王贝勒大臣共同誓书,昭告天地,同时宣布以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改元顺治。顺治元年四月,顺治皇帝在笃恭殿拜多尔衮为大将军,亲赐大将军敕印,令他统大军南下,入关与李自成和南明王朝争夺天下。满洲八旗的统帅大权,尽在多尔衮掌中矣。如果没有孝庄皇太后做主心骨,小“顽童”顺治就是当年的汉献帝了。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揭示了清初朝廷的如下主要矛盾:

(1)摄政王济尔哈朗与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的矛盾——即郑亲王扶植顺治亲政与多尔衮阴谋篡权的矛盾。郑亲王济尔哈朗希望顺治尽快亲政,成为满清的第三代有实权的皇帝,所以李贵(济尔哈朗)说:“哥儿已经念到第三本《诗经》了”(第三代君王的“实”际“经”验)。

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6)

1643年皇太极暴亡,因未立遗诏。眼看豪格与多尔衮两派僵持不下,几近火并,济尔哈朗十分机智的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提出豪格与多尔衮都退后一步天地宽,让六岁的九阿哥福临继位,由多尔衮担任摄政王。各方一致同意,同时拥立济尔哈朗做第一摄政王。但事成后济尔哈朗却处处谦让多尔衮。于是,郑亲王成了福临与孝庄的铁杆保皇派。

第九回:贾政因问跟宝玉的是谁?只听外面答应了两声,早进来三四个大汉,打千儿请安。贾政看时,认得是宝玉的奶母之子,名唤李贵(郑亲王济尔哈朗)。因向他道:“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话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账!”吓的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有声,连连答应“是”,又回说:“哥儿已经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呜,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

而多尔衮反对顺治攻读帝王之学,希望福临永远是一个无知顽童。第九回云: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因此多尔衮(贾政)极恨郑亲王济尔哈朗(贾宝玉侍卫长i贵)。

后来多尔衮(贾政)真“揭了”郑亲王济尔哈朗(李贵)“的皮”,寻衅将他降为郡王,剥夺其朝廷议政的权利,由亲弟弟多铎(贾蔷)取而代之。多尔衮死后,济尔哈朗秋后算张,带头弹劾多尔衮,终于“揭了你的皮”——多尔衮被挖坟鞭尸,割头示众,削爵出籍(所谓“义忠亲王老千岁怀了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