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发明之前记录文字的特点是什么(古人在窗户上糊什么)

今天的窗户全都装玻璃,但这是非常近的事。如果年纪大一点的朋友还会记得,农村的窗户,基本上都是用薄纸糊的。似乎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因为纸是汉代发明的,到现在不过两千多年历史,可在房屋上开窗户的历史可太久远了,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那么,在纸发明之前,窗户上都糊什么呢?难道大敞着?

其实,这要分情况讨论。因为在原始社会,人们的房屋还很简陋,就像个帐篷。在下面开门的同时,只是在最顶上开一个小洞,一来透气,二来冒烟。这就是最早的“窗”。

纸发明之前记录文字的特点是什么(古人在窗户上糊什么)(1)

这种原始的住宅形式,在今天很多少数民族还保持着,例如鄂伦春人的住宅,就是用桦木和桦树皮、兽皮搭成一座帐篷似的房子,顶上开洞,就是原始的“窗”。这个洞当然不需要糊任何东西。

纸发明之前记录文字的特点是什么(古人在窗户上糊什么)(2)

鄂伦春人住宅

今天仓库、牢房也有类似的结构,不开大窗,只是上面有一个装着栅栏的透气孔。

不过,这种住宅毕竟是比较原始的,很快人们就修建起高大的住宅,从汉代流传下来的陶楼模型可以看出,汉代的窗户,和今天的比例就差不多了。

纸发明之前记录文字的特点是什么(古人在窗户上糊什么)(3)

汉代陶楼,和今天比例相似的窗户

当然,窗子上糊什么,这在贵族就不叫个事,人家有钱,装什么都可以。《世说新语》里说晋武帝的房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这时候纸已经发明,但人家仍然用琉璃来装窗户,比今天的玻璃贵多了。

不过,晋武帝毕竟是一国之君,其实,用来放在窗户上挡风的材料有很多。

一是可以用布或纱。贵族们拿用丝织成的绮纱糊在窗子上,轻薄又好看。所以《红楼梦》里,贾府用“软烟罗”来糊窗户,刘姥姥说:“我们穷人家拿它做衣服都不能,你们竟然用来糊窗户。”

二是用竹和草。绫罗绸缎毕竟太贵,所以老百姓就拿竹草编成帘子,挂在窗子上。所以古诗里经常出现“蓬窗”的字样,可是,这种蓬窗不透光,房间里黑糊糊的,所以有一个说法叫“不欺暗室”。

三是直接用窗帘,就是不在窗户上安东西,通过在窗户后挂帘子的方法挡风。这个无论穷富,都可以做,只不过材料价格不同。石虎《邺中记》: “太武殿西有昆华殿阁上通支不壁,辄开大窗皆绛纱幌. ”

三是可以用云母,云母为天然矿产, 俗称“干层纸” , 揭成薄片可透光,被古人用于蒙窗。这也只能用于富贵之家。梁简文帝《谢惠屏风启》称: “云母之窗,惭其丽色;琉璃之扇,愧其含影。”所以“云母屏风烛影深”,未必指的是今天酒店里的大屏风,而是窗户上装的云母。

纸发明之前记录文字的特点是什么(古人在窗户上糊什么)(4)

云母

四是贝壳,有一种窗贝,即海月,其贝壳近圆形, 极扁平, 薄而透明,被古人用来嵌门窗以透光。《昭明文选》有郭璞《江赋》句: “ 玉姚海月, 土肉石华。”这种东西虽然也不便宜,但比起宝石来算是容易得的了。

纸发明之前记录文字的特点是什么(古人在窗户上糊什么)(5)

海月

五是鱼枕明角,鱼类头部软骨、鳞甲或鳃盖刮去不透明物,经浸蒸压平后可镶小窗。

今天的老宅子,还保留着一种叫“明瓦”的东西,镶在窗户上,可以透光。这种明瓦材料不一样,北方没有贝壳,就用云母磨成薄片,南方有用贝壳的,也有把羊角熬成胶,做成透明薄片的。明代南京有一条街叫“明瓦廊”,就是专门生产羊角胶片明瓦的地方。

无论明瓦,还是海月、云母,都不可能做成太大的一块,所以古代窗户的窗棂特别密,以便一小块一小块地安上去。今天玻璃都是整块整块的,窗棂就消失了。

纸发明之前记录文字的特点是什么(古人在窗户上糊什么)(6)

其实,用纸糊窗户的习惯,也不是从汉朝纸一出现就有的,这是到了唐宋,从上层社会流行开来的。在没有纸糊窗户的时代,大家是各显神通,五花八门的材料全都用上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