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幼儿介绍满族(满族育儿习俗与特点)

现代,满族仍保留了女真族“开奶”、“百日”、“周岁”、挂悠车、悬弓箭、睡扁头、束带卡子、“过满月”等生育习俗,只是内容略有变化,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和色彩。吉林乃至东北许多的育儿习俗,无不是满族先世女真族习俗的延续。

怎么给幼儿介绍满族(满族育儿习俗与特点)(1)

出生与“落草”

旧习,妇女分娩即将开始,将炕席卷起,垫上一层谷草,孩子要落生在谷草上,故称“落草”。孕妇分娩后,孩子的胎盘等物一律要由产妇的丈夫埋掉,不得被猫狗吃掉。孩子出生后,由“老娘婆” (满族对接生婆的称呼)为孩子洗澡,最好用出殡时没摔破的丧盆洗,认为可以消灾避邪,不生病,孩子长大后身体好。

悬弓挂帛

满族对新生婴儿,重视区分男女。如生男孩,则在门楣上悬挂一张小弓和三只小箭,箭头指向门外,俗称“公子箭”,此为新生儿的祝吉活动,预祝新生儿将来成为一个好猎手。如生女孩,则悬挂一条红布,象征吉祥。悬物之俗,除有祝吉的意义外,还有驱邪的含义。

采生与开奶

第一个看到婴儿的外人,称为“采生人”。据说采生人对婴儿有一种潜在的影响力,孩子长大后,脾气禀性都与“采生人”相仿,因而生育之家对“采生人”十分重视和厚待。有的成年“采生人”还被婴儿认作“干爹或干妈”。这是一种希望孩子得到更多的保护,使其健康成长意愿的表现形式。孩子出生后,第一次喂奶要请一个多子女并且身体健康的妇人代喂,俗称“开奶”,认为婴儿吃了多子女妇女的奶,好养活。

洗三与下奶

婴儿生下的第三天,亲朋好友都来道贺,女真人称为“下奶”。“下奶”所带的礼品多为鸡蛋、红糖、花布和粉条。主人以面条款待前来祝贺之人,俗称“吃喜面”。有的女真族人家还要在这一天给婴儿举行“洗礼”,称之“洗三”。沐浴前要先请接生婆或儿女双全的老太太主持这一仪式。礼成后,用车将“姥姥”(洗三主持人)送回。

怎么给幼儿介绍满族(满族育儿习俗与特点)(2)

怎么给幼儿介绍满族(满族育儿习俗与特点)(3)

做满月

小孩满月,父母依据娘亲舅大的传承习俗,请舅舅来给孩子取名,过满月时其他一些亲朋也要前来贺喜。主家要对客人盛情款待,主食也是面条,取其长命、长寿之意。孩子的姥姥家要给孩子蒸“河咧”(一种长蛇形面驹驹),谓之能生发(升发)之意。舅舅所取之名,依据民族的习惯,有以下几种取法:

(1)取吉名:起名多取吉祥之字为名,如小福、小禄、小贵、小利、小生、小胖、小俊、小超等等。

(2)取贱名:给新生婴儿起个贱名,求其好养活。如狗剩、小黑子、留柱、锁柱、栓柱等等。

(3)以祖父的年龄为孩子起名:这是女真族一个独特的习俗。以祖父的年龄为孩子命名,如祖父81岁得孙,孙子就取名八十一,祖父60得孙,孙子就起名六十。女孩多不起名,按排行呼之曰:大丫、二丫、三丫或大姐、二姐、三姐等。待孩子稍大些,也有不少重新起吉祥富贵含义之名的。

怎么给幼儿介绍满族(满族育儿习俗与特点)(4)

过百岁

孩子出生后一百天,要举行庆祝活动,称为“过百日”或“过百岁”。这天,一般要带婴儿去姥姥家串门。对认为是命硬的孩子,母亲要带他“串百家门”,俗称吃百家饭,孩子好养活。舅舅或姨要给孩子挂“长命百岁”锁,锁有金、银、玉质之分,锁上刻有“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状元及第”等字样。

怎么给幼儿介绍满族(满族育儿习俗与特点)(5)

过周岁生日

当孩子长到一周岁,于生日这天要举行庆祝仪式,俗称“抓周”。“抓周”是为了预测孩子会做什么,有无出息。这天,有的满族还要给孩子用五色线穿古铜钱挂在颈上,平时将其摘下放在灶王爷板后,每年生日取出穿上一枚铜钱,带过后再放回原处,一直到十一二岁,最多不超过十六七岁,方可解锁“开关”。用此以佑孩子结实、健壮、平安。这也许是满族换锁习惯的演变。生日这天主人要宴请宾客,吃的也是面条。

挂悠车

怎么给幼儿介绍满族(满族育儿习俗与特点)(6)

怎么给幼儿介绍满族(满族育儿习俗与特点)(7)

满族对婴儿的养育方式与汉族有所不同,不是放在炕上而是放在悠车里。民谚云:“关东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十七八岁的姑娘叼个大烟袋(吸旱烟)。”所云“养活孩子吊起来”,就是指睡悠车。悠车,桦皮和木制成,形状像船,长一米多,宽约60厘米。悠车四角有环,以长绳穿在环内,悬在屋梁上,离地面约三四尺。悠车帮上绘有彩画,悠车内垫薄板,上铺垫褥,将小儿置于车内,慢慢悠动……如生男孩,悠车由外祖父或舅父赠送,并要亲自送来,送悠车时要随带压车钱,给双不给单。睡悠车是满族古老的习俗,源于狩猎时代。父母外出狩猎采集,将婴儿置于地上会十分不安全,遂将孩子装在皮袋中吊在树上。定居以后,渐演变成睡悠车之习俗。

束带卡子与睡扁头

怎么给幼儿介绍满族(满族育儿习俗与特点)(8)

怎么给幼儿介绍满族(满族育儿习俗与特点)(9)

给孩子束带卡子即包孩子要束两道带卡子,第一道捆住双臂,第二道捆双腿。包男孩子时,先将两肩向上端一端,要将双肩端平,防止溜肩,将来长大不利于拉弓射箭。绑第二道带卡子时,要将睾丸往上拥一拥,防止下坠,将来骑马方便,不会磨着。给婴儿睡扁头的习俗,无论贫富贵贱,皆以扁头为美,故让婴儿从生下来就仰卧,不许侧卧,用小米或高粱米为幼儿装枕头,久之,婴儿的后脑勺变平,成为扁头。特别是女孩子,头一定要睡好,哪个孩子的头没有睡好,那个孩子的母亲会被人们笑话。

挂锁、换锁

满族有为幼儿挂锁、换锁的习俗。从亲戚邻里处讨来彩线做锁,线用蓝、白两色或红、黄两色,聚为一束做圈,在线头接合处结一疙瘩,结处缝三块小绸条,称为百家锁。满族在祭祀佛托妈妈时为幼儿挂锁、换锁。届时,幼儿跪在神前,由萨满致祭后,将锁挂在幼儿的颈上,男孩挂红黄彩线,女孩挂蓝白彩线,这就是“挂锁”。清代中期以后,所挂之锁三日后即可取下,藏于袋中,下次祭祀时取出戴上。换锁一般是在春、秋大祭时进行,但如果孩子生病日久不愈,也可随时许愿“换锁”。

教习骑射与学习文化

怎么给幼儿介绍满族(满族育儿习俗与特点)(10)

满族承续女真族的传统,在清代仍保持尚武,以骑射为立国根本。女真人喜骑射,所以在育儿上也从幼年起就进行尚武教育,培养他们的骑射技能。儿童从6岁起就开始用木制的弓箭练习射箭,并学习骑马。12岁开始吊膀子。“吊膀子”是女真族独创的锻炼方法。吊膀子,就是将少年的双臂绑上扁担,吊在树上,每天吊一次,坚持不断,可以练出甲字形健美体魄,练出有力的双臂,可拉硬弓,十三四岁开始随父兄参加行围射猎。进入中原后,满族渐染汉习,由崇武转向尚文。在育儿方面,也反映得十分明显。幼童10岁以上要入学,学习满文、汉文与儒家经典,同时也学习骑射。

成年之礼

怎么给幼儿介绍满族(满族育儿习俗与特点)(11)

怎么给幼儿介绍满族(满族育儿习俗与特点)(12)

女真族男童长至16岁为成年。成年的男性要举行“冠礼”,称为“冠发”。“剃头”以后,标志已从童年进入成年。成年后,男子可以披甲当兵或打牲服役了,从此成为成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